首页 理论教育 优化发展党员要素提高党员质量研究

优化发展党员要素提高党员质量研究

时间:2023-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影响发展党员质量的基本理念、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发展党员工作规程、发展党员培养教育的途径方法和党组织的指导把关等五大要素进行全面优化,形成发展党员长效机制,达到规范发展党员工作,提升发展党员质量的目的。我署党委对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及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

发展党员工作是党的建设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项基础工程。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影响发展党员质量的基本理念、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发展党员工作规程、发展党员培养教育的途径方法和党组织的指导把关等五大要素进行全面优化,形成发展党员长效机制,达到规范发展党员工作,提升发展党员质量的目的。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源于三方面的需要:一是落实十八大精神的需要。党的十八大和《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对当前发展党员工作提出新要求,其中“控制数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十六字总要求是我们近期必须落实的精神。二是改进发展党员现状的需要。我署党委已基本实现了发展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但由于面广量大、组织多元、基础差异等因素,使发展工作存在不平衡,重数量轻质量、重业务轻政治、重形式轻实效等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需要我们从发展的各要素去精心分析、精致设计、精到落实。三是提升原有研究成果的需要。2011年,我们侧重操作层面开展了《基于双向培养的发展党员管理机制的探索之一——将骨干培养成党员》的课题研究,初步形成了“131”工作机制和操作手册。根据新的要求,我们感到应该在研究的层次、视角、范围、内容等方面拓展与深化,将原有仅限于技术层面的操作提升到理性层面,更好地把握发展党员工作的规律性,提高科学性。

一、发展党员五大要素的优化

1.优化发展党员的基本理念

发展党员的理念,是指对发展党员工作的观点、看法和信念,是在长期实践中思考形成的。正确的理念,将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反之,则阻碍工作的开展和质量,因此,坚持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理念、与时俱进更新或优化不合适的理念显得十分必要。

坚持长期实践证明正确的基本理念。2004年以来,我署党委一直按照《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做好发展党员工作,逐步形成了一些理念。主要是:发展对象需坚持党员标准,不可降格以求;发展数量结构需有计划性,不可随意无序;发展程序手续需规范严格,不可马虎迁就;发展考察评价需民主透明,不可组织指定。这些理念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必须持之以恒坚持和落实。

与时俱进优化不合适的发展理念。我们发现,理念执行中存在“三重三轻”的问题,即重计划数量轻个体质量;重业务能力轻政治素质;重程序形式轻培养教育。结合党的十八大和《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发展党员的理念,扭转倾向性问题。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一是在发展的指导思想上,数量控制与质量提升结合,以内涵质量为主。根据《意见》中“未来十年,全国党员数量年均净增1.5%左右”的要求。我们把发展的重点聚焦到质量上,以实现党员队伍由规模型向素质型的战略转变。二是在发展的标准上,政治标准与业务标准结合,以政治标准为首。党员标准,可以简单归纳为政治标准与业务标准,但政治素养是党员的首要条件,只有具备了相应的政治素质,才有可能成为党的一员,这是党的性质决定的,因此绝不能以偏概全,放弃原则。三是在发展流程上,规范程序与过程教育结合,以过程教育为重。我们将发展的每一阶段的重点、要求与程序手续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使形式与内容相辅相成,让发展过程真正成为教育提高过程。四是在发展态度上,自然成熟与主动培养结合,以主动培养为先。在发展对象自然成熟的同时,党组织更要以积极的态度跨前一步、主动发现苗子、主动引导培养,努力把先进分子尽早地凝聚在党组织周围,不断给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

2.优化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数量与质量,是保障发展党员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我们充分考虑到教育行业党组织工作和教育系统队伍建设的特点,开展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优化。

现状调查情况。我署党委对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及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队伍的数量不少,但发展空间充裕。我署共有1053名入党申请者,其中教师952人,占我署教职员工的11.3%,学生101人,占我署高中生总数的2.8%。我们对本署22个党组织的219名非党员业务骨干教师的政治追求现状抽样调研发现,非党员业务骨干教师的主流是追求进步、积极向上的,总体上对党的认识充分,对党的奋斗目标充满信心。调查显示,其中, 25.57%的人愿意递交入党申请书,59.36%的人信仰马克思主义,86.36%的人认为“思想政治进步和业务进步都很重要”。因此,只要党组织关心好、帮助好、引导好,还是能将多数非党业务骨干教师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吸纳到党员队伍当中的。二是队伍的专业素养较高,但差异明显。我们发现,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以各方面的骨干人才和优秀分子为主,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两极分化现象较明显,一部分是在政治觉悟和业务素质方面都非常突出的老师,另一部分是入党申请时间较长,业务上进步不突出,并有明显不足之处的老师。三是队伍的入党追求较迫切,但入党信念需加强。我们发现,入党积极分子大多希望早日加入党组织,但入党动机多样,主要可归纳为理想型、荣誉型、从众型、功利型四种类型,其中理想型所占比重只有36.7%。上述特点反映了学校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建设有一定的意识与措施,但对于队伍建设的意识与行动还有些距离,特别是队伍建设的目的局限在发展入党上,认为只要申请数大于发展数即可,对于队伍建设的重点对象模糊,因此随机等待思想重,主动开展培养的意识不强,教育管理的途径方法不够丰富,培养考察的内容程序较为马虎,制度建设不够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成效。

明确优化内容。结合调研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的优化内容主要体现为“三个明确”:一是明确优化队伍的目的,体现执政要求。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不仅仅是为了发展几个党员,更重要的是让更多的优秀分子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凝心聚力,为学校的发展、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因此要不断扩大数量、提高质量。二是明确优化队伍的重点对象,体现结构合理要求。学校入党积极分子建设的重点对象是业务骨干教师、高中优秀学生和少数民族优秀学生三个群体。业务骨干教师是培养主体,重点是激发他们的政治追求和入党意愿,让优秀人才凝聚在党的周围。高中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侧重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提高对党的认识,增强对党的热爱,坚定跟党走的信念,为党的事业培养接班人与后备军,并把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三是明确优化队伍的主要内容,体现发展标准的要求。我们明确优化的主要内容是侧重于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政治思想、党性觉悟、理想信念等政治素养,因为在党员的政治标准与业务标准中,政治标准是发展党员的首要条件。

落实优化措施。落实优化内容的具体举措可以归纳为“四项落实”:一是学习中落实。主要是通过党章学习小组、集中培训、学生党校等途径,学习党的理论、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党的历史和丰功伟绩,增进对党的认识、激发政治热情。通过给入党积极分子分配一定的社会工作或任务、岗位工作中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其在完成工作与任务中加强学习和专业能力的提升。二是活动中落实。我们有选择地吸收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使其在活动体验中感受党组织的温暖和力量,提升对党组织和党的事业的了解程度和认可度。三是联系中落实。主要是入党联系人通过谈心谈话和关怀激励等工作方式,鼓励入党积极分子积极上进,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与问题,让他们真切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党员的示范榜样形象,从而端正入党动机,坚定理想信念。四是管理中落实。主要是在入党积极分子登记制度、定期汇报制度、联系人制度、定期考察制度等严谨的管理规范和要求落实中,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和态度、组织观念、个人素质进行锻炼与考验。

3.优化发展党员工作规程

发展党员规程,就是将发展党员工作程序贯穿一定的标准、要求和规定。我们在对原有规程调研分析、探索实践不断完善优化的基础上,形成了《第三教育署党委发展党员实务手册》(以下简称《手册》)。

优化的基本思路。我们首先确定了优化的原则是保持原有规范优势,改进原有规范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有规范,其优势主要是贯彻了上级文件精神;体现教育行业特点。问题主要是要求较传统,更新完善不够快;要求较原则,指导实践不够细;要求较宽松,贯彻执行不到位等。为此《手册》优化的思路立足于理念和内容两个方面。理念上的优化突显为“三个体现”:一是体现发展新理念。《手册》中我们渗透了党的十八大及《意见》对发展党员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及当前浦东教育发展对学校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如将业务骨干教师、高中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川中有新疆班)三类入党积极分子确定为重点培养对象。二是体现实践成果物化。把实践过程中积累形成的经验做法完善到《手册》中,以利于在辖区内的全面推广辐射。如与未递交入党申请书的重点对象进行交友结对,并建立《结对对象参加党组织活动记录表》。三是体现信息管理新要求。《手册》中,将“上海市党员党组织信息管理系统”这一党建信息化建设推进的要求贯彻其中。如要求发展过程各环节都要发展对象主要信息登录和补充完善。内容上的优化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传承中激活。原有规程部分内容仍需坚持的,我们通过对内容要求、工作职责、保障措施的进一步细化、明确,激发其功能,实现规程内容作用的有效发挥。如“培养联系人”制度的再强调和补充完善。二是创新中确立。贯彻落实新理念、新要求,对部分规程融入新的要求加以调整、完善、增补、提升,使新的规程更科学。如增设考察评价制、思想汇报反馈制、总结反馈制、追踪评价制、责任追究制等工作制度。

优化的主要内容。在优化思路的指导下,我们重点在发展工作的程序、规范和文本档案三项内容上进行了激活和确立。程序上的优化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增设发展阶段。改变原来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开始培养教育的思维定式,将发展党员分为启蒙、培养、考察和预备四个阶段。增设启蒙阶段是我们程序优化中的亮点,使发展工作关口前移到优秀人才。二是增补审查环节。改变教育署党委由原来单纯的材料预审转向全程的立体审查。重点增设了发展对象的培训制与入党答辩制。三是增强教育力度。加强了对入党申请人的教育,并将发展党员工作与党员教育、干部培训相结合,互为促进,形成了一种新的教育力量。规范上的优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更新规范理念。《手册》的编写中,我们尽可能将发展党员工作的最新理念、工作制度与规范要求有机融合渗透其中。二是细化规范要求。将各阶段的培养目标、工作重点、实施策略、流程规范、文本材料等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都进行了具体的简述和说明,改变原有规程要求较原则和笼统的不足。三是增强规范作用。我们在深入推进推荐制、公示制、票决制基础上,增设了考察评价制、思想汇报反馈制等新的工作制度及相关要求,增强了规范的实用性和指导价值,四是检查规范落实。通过增设总结反馈制、追踪评价制、责任追究制,实行了从计划到总结追踪的超周期管理模式,检验规范落实的情况,弥补以往发展计划确认后,支部发展、党委审批,管理周期也就结束的管理模式的不足。文本档案的优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统一文本样式。我们对《入党志愿书》之外的其他文本材料进行了系统的调整完善,使发展全过程的用表系统连贯、要求一致、设计合理、使用方便。二是加强文本指导。我们对各阶段的主要文本中需重点强调和指导的内容,从材料的背景作用、主要要素和注意事项三方面进行了简述,实现了对发展工作和文本材料同步双向指导的效果。三是发挥文本作用。我们通过对文本的优化,倒逼工作的优化,从而发挥文本材料应有的作用和意义。

4.优化发展党员培养教育的途径方法

长期以来,我们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途径方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发展党员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随着形势与要求的变化,培养教育的途径方法也在不断优化。

培养教育的主要途径方法。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是开放多元的,我们主要通过三条途径综合发挥作用。一是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包括党小组、党支部、党总支及基层党委的培养教育,党组织教育培养的主体一般在党支部(总支),主要采用集中培训、参与活动、交办任务、岗位锻炼、制度管理等形式进行。党组织的培养教育是重点。二是联系人的引导帮助。联系人是党组织为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而设立,更具针对性,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谈心谈话和关怀激励的工作方式,协助党组织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工作、学习等情况与存在的问题,鼓励和帮助他们积极上进,端正入党动机。党员联系人的培养教育是关键。三是党员团队的示范影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潜移默化的渗透与影响,可以说优秀的党员团队是入党积极分子成长的基础与土壤。党员团队的培养教育是基础。

途径方法运用中的优化重点。上述培养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是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我们必须坚持并做好,但发展不平衡,差异明显,主要问题是党组织普遍对发展工作认识不高、重视不够、落实不力。我们优化的重点是提高认识、重视落实、突出要点、创新发展,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在培养教育的主体上,注重发挥两个作用。既发挥党组织的主渠道引领作用,也发挥联系人涓涓支流的渗透感化作用,两者不可偏废。二是在培养教育的内容上,注重政治业务并重。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除突出政治信仰追求的引导外,我们还助其专业成长,从而有利于坚定政治信仰,实现更为神圣的自身价值。三是在培养教育的层次上,注重体现阶段特点。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不搞一刀切,而是根据其成熟度分层次、分阶段进行。四是在培养教育的形式上,注重开放多元创新。培养教育的形式本着创新的精神不拘一格,因人而异,只要合规有效就倡导,力争取得最佳效果。五是在培养教育的氛围上,注重提升两个影响力。即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提升产生的凝聚性影响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产生的示范性影响力。六是在培养教育的管理上,注重制度的完善与落实。根据需要我们健全了三级培训、定期评价等制度,同时加强制度的落实和检查反馈,确保发挥保障作用。

5.优化党组织的指导把关

我们把党组织把关分为发展党员所在党支部(总支)的把关和上级有审批权党委的把关。基层党组织是把好“入口关”的第一环,也是关键的直接环节,上级党委是把好“入口关”的终极一环,是重要的间接环节。两者侧重点不同,但依据和目标是一致的。

基层党组织把关。通过调研统计,总体上看,我署党组织的把关是好的,但也看出存在一些问题,如在选苗上有等待思想,不够主动,对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管理比较随意;在民主上有走过场现象,不够深化,怕听到不同声音;在标准把握与工作要求上有些模糊,导致各程序工作时有偏差。

结合存在的问题,优化基层党组织把关主要是把好选苗、考察、审批这“三关”:“选苗关”,做到了主动引导与动态管理结合。党组织主动将选苗的关口前移,重点关注业务骨干教师与优秀学生,建立动态管理机制,保持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高质量。“考察关”,做到了深化民主与正向引导结合。我们实施了政审制、公示制等,在全面多元的考察机制中强调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能辩证看待民意,善于正面引导。“审批关”,做到了坚持票决与人人有责结合。全面实行票决制,党组织注重加强党员对党员标准和民主权利的教育,形成了发展质量本支部人人有责,共同把好“入口关”的良好氛围。对于票决中的反对票与弃权票,能客观分析,慎重考虑。

上级党委把关。我们认为上级党委把关主要存在问题是:计划数量按支部申报为主,疏于质量统筹;审查以材料为主,缺乏对人的感性直观判断;对发展党员质量缺少后续追踪。

结合存在问题,优化上级党委把关主要是把好计划、指导、审查、审批、追责这“五关”。第一是优化计划:数量比例转向质量统筹。根据上级总量调控的要求,将好中选优、质量把控成为计划把关的重点。第二是优化指导:单一要求转向综合培训。改变以往仅发展工作的培训指导,尝试开展了扩大对象、突出重点、全面指导的综合培训。第三是优化审查:材料预审转向立体审查。改变原来只重点预审材料,通过增设了培训制与答辩制,加强了对学校党组织培养考察过程和发展对象的全面考察。第四是建立追责:从计划到总结追踪的超周期管理。通过建立总结反馈、追踪评价等制度加强对党组织发展工作的管理。

二、初步成效

1.实现了发展党员质量的新提升

通过课题研究,各试点学校党组织能主动将发展工作前移,通过调研、座谈、结对、参与活动等形式加强对业务骨干教师和入党申请者的关心、帮助、引导和培养,坚定了入党申请者的政治信念,激发了业务骨干教师的入党愿望,据统计, 22家试点单位219名业务骨干教师中有57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学生党校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特别是川沙中学利用课堂、活动、团组织和“学党章、学理论”双学小组多途径,渗透对少数民族学生加强党的基础知识和党的信仰教育。党委通过集中培训和入党答辩有效加强了对拟发展对象的培养和考察,通过多渠道的实践研究,扩大与优化了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为我署发展党员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今年,我署发展党员质量明显提升,简单归纳为思想上求进步、工作上是榜样、生活上做模范三个特点。今年发展的23人均经过3年以上的教育考察,其中有7人递交2次以上入党申请,5人多次参加上级集中培训,票决同意率达到了100%,20人是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骨干,3人是优秀学生,其中川中新疆班的朱子萌同学经过层层筛选和考察,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18人荣获区以上奖励或荣誉。

2.营造了党员教育管理的良好氛围

党组织党员团队现状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我们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创新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途径,从三个层面营造出了党员教育管理的良好氛围。一是对培养对象的教育管理,体现阶梯培养的要求。我们根据培养对象的成熟度进行分层次的培养教育,在不同阶段培养的内容、形式和重点上有所不同,各有侧重。二是对发展工作责任人的教育管理,体现示范作用的要求。结对联系人和入党介绍人等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感化示范带动作用,我们重新梳理了联系人和入党介绍人的职责任务,开创对他们的培训,提升入党联系人和入党介绍人的自身素质、责任心与联系能力,增强了示范作用。三是对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体现先锋作用的要求。学校党组织加强了对全体党员关于发展工作重要意义的学习教育,引导全体党员都积极参与培养教育各环节中,并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起到先锋示范与榜样引领作用。实现了发展一个,带动一批,教育整体的目标,试点单位感受到了“甜头”,各试点单位及其他党组织纷纷要求积极参加党委的课题研究。

3.提升了党务干部的专业素养

通过课题研究,教育署党委和学校党组织两个层面的党务干部的业务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发展理念有效提升。在调研梳理、方案设计、专题培训、工作实践过程中,提升了党务干部对上级文件精神、政策的正确解读、学习内化和有效贯彻落实的能力。二是操作规范有效掌握。我们对发展党员工作规范进行了调研分析、优化完善、实践探索、科学提炼,《第三教育署党委发展党员实务手册》展现了署党委和学校党务干部的智慧和业务能力。三是管理制度有效落实。立足优化管理制度的角度,我们对署党委和学校党组织两个层面的制度进行了调整完善和增设,试点学校党组织能积极有效贯彻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如党委组织开展的集中培训出勤率达到了100%,入党答辩参与率和通过率均为100%。四是工作热情有效激发。扎实有效的实践探索,很好的激励了广大党务干部的工作热情,一篇篇精彩的工作案例、经验总结、专题报告中都凝聚了大家的热情与期盼。在代表教育局接受区委组织部检查时,听到区委组织部领导用“精彩、特色明显”的评价时;在看到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答辩时精彩的表现时;在听到入党积极分子答辩会上“虽说入党答辩抬高了我们入党的门槛,但我觉得也增添了我的光荣感,更坚定了我的入党信念”时,同志们觉得所有的辛苦和汗水都是值得的,激励大家将不断地探索。

三、体会与思考

课题取得良好成效,我们觉得主要源于四个方面:一是在研究思路上,系统设计与要素优化相结合,体现了精细化管理思想。研究中,我们结合发展党员工作存在问题和新的工作要求进行系统性设计,五大要素同时优化,避免只考虑局部所带来的局限,有效实现了整体提升。二是在工作推进上,发展党员与党员教育相结合,体现系统整合思想。我们将发展党员不简单地看作是一项单独的党务工作,而是将它融入党员队伍教育提升的整体中,既动员全体党员参与,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又将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内容与措施也作为对全体党员的教育与洗礼。三是在具体着力点上,实践改进与理念提升相结合,体现发展长效的思想。我们既注重发展党员工作操作层面具体规范与细节的优化,更注重规范中体现新的理念,实现理念与实践的全面融合,提炼形成《手册》,将在我署辖区内全面使用,建立发展党员长效机制。四是在形成机制上,共性要求与行业特点相结合,体现个性特点的思想。组织部门出台的发展党员工作的相关要求是面向全体基层党组织的,相对来讲比较原则。研究中,我们既全面落实上级各项要求,又充分考虑到教育发展需求、教师队伍素质、党员队伍现状等因素,创新优化发展规范,使研究成果更具针对性与指导性。

对于后续工作,我们主要有三点思考:一是加强培训,全面掌握。通过课题总结推进活动,进一步推进书记、组织委员等层面的专题培训,加强对《手册》的专题培训,使相关党务干部能够全面掌握新的工作规程。二是逐步推行,全面落实。课题的研究成果,目前只局限在试点单位,我们将逐步推进,力争在署内各学校党组织全面推行,形成三署发展党员工作长效机制。三是定期研讨,全面积累。注重对课题研究成果推进情况的了解和反馈,积累工作经验,不断调整改进存在的不足,提升发展工作成效。

(浦东新区教育局第三教育署党委课题组 组长:卫玉芳,成员:张淑艳 张东升 王凤娟 杨志敏 沈忠华 康 英 丁文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