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形势下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党支部建设的典型案例研究

新形势下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党支部建设的典型案例研究

时间:2023-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党支部建设,及时总结并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我们课题组深入上海部分高校进行系统调查研究,收集高校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党支部建设的典型案例,以期在高校系统具有推广意义。据调查,上海全市2200个离休干部党支部中,约有近18%的在职干部担任支部(总支)委员,约有20%的在职干部担任支部(总支)的正副书记,而且这个比例还呈逐年增加趋势。

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党支部建设,是确保党的执政地位的内在要求,是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的重要内容。在过去的三十余年里,我们党在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党支部建设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老干部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随着经济社会形势的深刻变化,离退休干部队伍在人员结构、思想状况、利益需求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党支部建设,及时总结并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我们课题组深入上海部分高校进行系统调查研究,收集高校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党支部建设的典型案例,以期在高校系统具有推广意义。

案例一:离退休党员的合并共管工作

1.主题设计与机制创新

离休党员已进入高龄、高发病期,人数逐渐减少,集体活动频率下降,退休干部人数迅速增加,要求创新服务管理机制,做好离退休党员的服务管理工作。

根据离退休党员的意愿,实行离退休党员的合并共管机制,以便党委更好地研究离退休干部的共性问题,实现学习机会、场地利用等资源效益最大化,加深离退休干部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好地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2.实施过程与方式方法

广大离休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曾为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离休后继续关心和支持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老干部工作是党的组织工作、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982年中央决定实行老干部离退休制度后,大部分高校成立老干部办公室,隶属于组织部,负责老干部工作。有些高校由于离休干部人数较多,老干部办公室从组织部独立出来。随着党和政府实行退休制度,各高校都面临对退休干部的教育管理问题。由于当时退休干部的人数还较少,各高校成立了退管会,挂靠在校工会,负责解决退休干部相关的各种问题。离退休干部分属组织部和工会两个不同部门管理。

离退休干部分开管理的机制,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离退休干部待遇不同、区别对待的情况,推动了离退休党员服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许多高校尽管后来提升了老干部办公室和退管会的级别,但仍沿用了离退休干部分开管理的机制。据调查,上海大部分部属高校,特别是离退休党员规模超过2000人的高校,大都实行离退休党员分开管理的机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随着离休干部进入高龄期、高发病期,离休干部人数逐年减少。到20世纪末,离休干部的人数已不足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一半,到现在已不足当时的三分之一。与此同时,随着老龄化的加速,退休干部的人数迅速增加,上海部属高校退休人员的规模大多已超过千人,最多的已超过5000人。随着离退休干部人数的变化,对离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根据部分高校将退休局级划归老干部办公室管理的成功实践,教育部、上海市委要求将退休局级划归老干部办公室管理,退休局级干部的政治待遇,参照离休干部执行。为了更好地适应离退休党员人数和工作量的新变化,根据部分离休干部的提议,在广泛听取离退休干部意见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部分高校将老干部办公室和退管会合并管理,成立离退休党总支、离退休工作处,作为校党委的职能部门之一。

3.成效与反响

离退休党员干部的合并共管机制,保证了离休干部政治生活待遇的落实,有利于支部定期开展活动,离休干部除参加离休支部组织的活动外,还可以参加退休干部组织的报告会、座谈会和联欢会等活动,提高了离休干部政治学习的频率和可选择性。退休干部则可以利用离退休干部合并共管机制,更多地了解和参与离休干部的活动,提高政治学习的质量。

离退休干部合并共管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党委及时研究解决离退休干部的共性问题,如提高困难补助、建立医疗互助基金,实行两级管理等。有助于活动场地的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以避免离休干部活动场地闲置而退休干部活动场地不足的情况。

离退休干部共管机制,便于离休干部更多地得到退休干部在生活上的照顾。离退休干部大多曾是退休干部的领导或老师,离退休干部共管机制促进了离退休干部之间相互学习、交流、沟通。离退休干部的共同活动,有助于他们的身心愉悦。

4.分析与启示

离退休干部情况的变化,要求我们创新管理机制,以提高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党支部建设的实效性。

实行离退休党员合并共管机制,有助于加强党委对离退休工作的领导,有助于提高离退休干部活动的质量,有助于提高离退休干部活动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了离退休干部之间的交流。

案例二:以“年轻干部”充实支委班子

1.主题设计与活动载体的创意

要把离退休各项工作做好,把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做好,就必须加强老干部党支部建设,发挥党支部凝聚老干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适应离休干部进入高龄、高发病期的“双高期”的特点,调整原有的党支部活动模式,以“年轻干部”充实支委班子,增加老干部党支部活动的活力。创新老干部党支部的活动方式,因人因地开展老干部支部活动。

2.实施过程与方式方法

广大离休干部拥有半个多世纪党龄、具有高度党性修养,一向重视党支部建设,积极参加支部的各项活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离休干部普遍进入双高期,不可抗拒的生理规律,使得广大离休干部参加支部活动的频率、支部活动的人数逐渐下降,他们强烈的政治意识、组织意识与逐步衰落的身体状况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自然的规律使得离休干部很难再有更多的体力精力来操持党支部建设的具体工作,担任支委、支部副书记、书记有些力不从心。老干部党建日常事务工作历史性地落到了在职干部身上。挑选“政治觉悟高、素质好、有爱心的年轻老干部工作者”充实到离休干部党支部帮助工作,让大家互相了解,然后经过支部大会选举,让他们先当联络员,经过锻炼和老干部认可,逐步过渡到副书记、书记。据调查,上海全市2200个离休干部党支部中,约有近18%的在职干部担任支部(总支)委员,约有20%的在职干部担任支部(总支)的正副书记,而且这个比例还呈逐年增加趋势。

老干部双高期的到来,要求离休干部党支部调整原来的活动模式,宜人宜时地开展活动。对于不能参加支部活动的老干部,需要有年轻的支部书记或支委成员送学上门,传达相关信息。多打温情热线电话,定期与老干部沟通,向他们送祝福、送问候、送信息、送关怀,架通支部与老干部心灵桥梁。采取“五必访”制度,即生病住院必访、搬家换址必访、解困有求必访、家庭变故必访、情绪纠结必访。

3.特色与成效

以年轻干部充实支委班子,年轻同志热心、肯干,很快就融入老干部中去。在工作中,他们帮助老干部组织活动、读书念报,端茶送水、搀扶出行,送学上门,酷暑寒冬家访慰问等等,做了大量工作,给老干部党组织增添了新鲜血液,给老干部党支部工作带来了活力和效率。

“温情热线电话”、“五必访制度”、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等很好地适应了离休干部双高期的特点,保证了离休干部有组织关心,保持离休干部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

4.分析与启示

老干部党支部是党联系老同志的桥梁和纽带,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根据离休干部的身体和养老状况,创新活动方式,保证每一位党员保持与党组织的联系,得到党组织的关心。

以“年轻干部”充实支委,既给离休干部党支部输送了源头活水,补充了能源,增强了功能,又有助于用老干部的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教育年轻干部,实现了“双赢”效果。

案例三:“学习十八大、共筑中国梦”主题教育

1.主题设计与活动载体的创意

学习宣传十八大精神,是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的要求,也是保证老干部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的要求。离退休党总支组织了“学习十八大,共筑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

活动由专家辅导报告、集体研讨、撰写心得体会、个别访谈、组织征文等模块组成。

2.实施过程与方式方法

在十八大召开后不久,离退休党总支邀请专家,给离退休干部详解十八大文件精神,分析十八大的召开对党和国家建设发展的深远意义,解答离退休干部在学习十八大文件精神中的种种疑问。离休支部召开学习十八大精神专题民主生活会,支部书记给每位党员印发十八大文件辅导材料以及习近平同志一系列讲话材料。要求党员在身心健康允许的条件下积极撰写心得体会,对因身体条件而不能参加组织生活的则由支委送学上门。召开老干部与青年大学生“老少共话中国梦”座谈会深化了学习十八大精神活动。

为了更好地学习宣传十八大精神,离退休党总支配合党委宣传部,组织了老干部口述史访谈。在访谈前,由离退休党总支对老干部的情况进行分类,在征得老干部本人同意后,由研究生或大学生对他们进行录音采访。采访主要由参与革命斗争的历程、学校创建与发展史、他们心中的梦想是什么等主题构成。大部分老干部非常乐意接受采访,栩栩如生地描述他们难忘的革命和建设经历,他们对学校的发展充满深情厚谊,对实现“中国梦”充满信心。参与访谈的学生,也被老干部的经历深深打动,在采访过程中与老干部建立了忘年之交,与他们合影留念。在采访完成后,学生根据录音整理采访内容,在再次征得老干部对采访内容的确认后,整理成册,交给校档案馆。

3.成效与反响

深化了老干部对十八大及其重大意义的认识,更加清楚改革开放的未来发展方向,消除了部分老干部对部分消极社会现象的疑虑。

加强了老干部与青年大学生的交流,满足了老干部怀旧的心理需求,也有助于青年学生明确肩负的历史使命,继承老干部身上的宝贵精神,弘扬党的优良传统。

4.分析与启示

根据老干部的特点和需求,以开展主题教育为载体,抓好经常性的政治理论学习,有助于增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

让青年大学生参与老干部组织生活,增强了老干部政治学习的活力,是老干部关心下一代的需要,有助于实现老干部“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案例四:“返校日”学习交流活动

1.主题设计与活动载体的创意

通报国家的重大战略、学校重要信息以及离退休工作开展情况,以满足离退休干部政治参与的要求;为离退休干部在离退休后常回学校看看建立渠道,也方便加强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让领导及时了解离退休干部的种种诉求,以便学校更好地关心离退休工作。

2.实施过程与方式方法

离退休党总支根据离退休干部的要求,在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离退休党总支定期组织离退休干部“返校日”活动,每学期一到二次,每年二到四次。

“返校日”活动的参加对象为身体允许的全体离退休干部,但根据离退休干部本人的意愿,可以选择是否参加。“返校日”活动由几个部分组成,一是由校领导或离退休党总支书记向全体离退休干部传达学校重要会议精神,介绍学校重点和特色工作,让离退休干部及时了解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最新动态;二是向离退休干部汇报离退休工作和活动开展情况;三是邀请校内外专家为离退休干部做各类专题报告或健康保健讲座等;四是解答和回应离退休干部反映和提出的有关政策方面的疑问;五是与会离退休干部发表对学校工作和离退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开展好学校和离退休各项工作。

3.特色与成效

“返校日”学习交流活动便利了全体老同志了解国家政策、学校动态,有助于加深老同志对学校认同感和归属感,为老同志相互之间加深感情搭建了平台,同时也为学校了解老同志的状况提供了便利。

通过“返校日”活动,离退休干部获得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机会,增进了他们对学校的认同,更容易理解和支持学校的工作。“返校日”活动虽然是离退休干部的自愿行为,但由于很好地满足了离退休干部政治参与的要求,许多离退休干部往往克服困难也要参加活动。

4.分析与启示

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要求我们针对群体的不同特点,搭建多种平台,开展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离退休干部在离、退休后,他们仍有强烈的得到组织关心的需求,及时向他们通报学校的重大事项,是实现满足其需求的重要方法。

案例五:创办“立泰学院”,用余热服务社会

1.主题设计与活动载体的创意

“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的积极作用”,是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的重要要求。为满足离退休党员的要求,挖掘离退休党员的知识宝库,发挥他们的专业技术特长,以实现“老有所为”。

在校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离退休党总支组织离退休干部中的骨干分子,成立了立泰学院,主要从事外语培训和教育,为离退休干部发挥专业特长,用余热服务社会,实现老有所为搭建平台。

2.实施过程与方式方法

高校是知识分子聚集之地,高校离退休干部大部分是知识分子,他们大多都有多年的工作经验,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和创造能力都很强。由于文化知识具有很强的累积性,与在职干部相比,离退休干部也有自身的优势,比如更加成熟的思想、丰富的人生阅历、从教经验、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一定的学术声望、教学声誉等。而且,他们有着比在职干部更为宽裕的自由调配的时间。大部分离退休干部依然怀有“退而不休”、开辟人生“第二次工作岗位”的热忱愿望。调查显示,在上海市教卫系统,愿意并已较好发挥作用的老干部的比例,事业单位为44%,愿意发挥专业特长,从事科研、教学、咨询等活动的比例,事业单位比机关、企业分别高6~7个百分点。

如何发挥离退休干部积极参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更好地实现他们个人退休后的人生价值?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在广大离退休干部的大力推动下,离退休党总支进行了专门的调查研究,学校决定成立立泰学院。学院由分管领导兼院长,离退休党总支负责常务工作,以离退休干部为教学和管理的主体力量。学院成立十余年来,始终围绕党委“控制规模,提高质量,做出品牌”的办学要求,为社会培训培养各类紧缺人才。

3.成效与反响

立泰学院根据社会的需要,为社会培训培养各类人才,以实现高等院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学院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为补贴离退休干部活动经费、离退休干部慰问费、医疗互助基金等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校的经济负担。

4.分析与启示

高校是知识分子聚集之地,广大离退休干部有较强的发挥余热的意愿。在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下,如何让离退休干部过上幸福的晚年,如何发挥他们特别是工作周期和生命周期比较长的知识群体的余热,实现他们的社会价值,是做好离退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许多高校结合实际,探索有效形式,为离退休干部建言献策、老有所为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当然,发挥离退休干部的余热,应以支持在职干部更好地开展工作为前提。

(上海外国语大学联合课题组 王 静 陶进龙 陈素权 刘其真 潘文倩 牛素萍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