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就是教学研究的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就是教学研究的过程

时间:2023-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回顾几年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我们感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就是教学研究的过程。2010年4月,我有幸参加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基本功新修炼》的自治区级培训。

金凤区第一回民小学 李月萍

回顾几年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我们感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就是教学研究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扎实落实,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教师的研究能力,要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校长是关键,而教导处是核心部门,如何发挥学校教导处的作用,最终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常态化?我们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校本教研要见成效,教导处工作必须校本化

今天我们要说,教导处必须重新定位。在我们的心理,多年来无形中给教导处的定位是:排课、做课程表、检查教案、学生作业,安排考务等繁杂的工作,今天看来,这些还不够,更为主要的,教导处应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研部门,用新课程的理念引领教师走专业成长之路。也许,有人认为,那不是有教研室吗?我们不否认教研室的作用。但是,教研工作在越来越校本化的今天,教导处作为学校教学主管部门,更有针对性,更具有实效性。因为教导处更清楚,更能准确诊断出自己学校教育教学疲软之处,如果说教研室的工作是面向所有学校,那么,教导处的工作应该是量体裁衣,对症下药。

所以,我们有必要给教导处重新定位,教导处必须是一级教研部门。针对学校教育教学上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课题与方案,分类整理。是课堂教学的问题,还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教学质量方面的问题,还是学生学习障碍,哪些是共性问题,哪些是个性问题,哪些必须马上解决,哪些必须要经历一个过程,孰轻孰重,轻重缓急,教导处都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教师一起步入实施,调整,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导处工作的校本化。从这个角度讲,教导处是一个诊断部门,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依据、制定方案。

这样的理念下,我们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开展工作要用科学的理论做导向,避免走弯路。教导处自身要站的高,看的远,对教育教学有敏锐的感觉,目前,我们综合实践活动明显出现问题,哪些问题?内容、组织、实施、评价,这一系列的问题,如何解决,需要我们教导处有清醒的头脑,以《纲要》为依据,以行动研究为基本方法,引领教师有计划的一一攻破这些问题,最终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工作。

二、教导处引领教师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变成教学研究的过程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必须要求我们准确解读《纲要》。

2010年4月,我有幸参加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基本功新修炼》的自治区级培训。不夸张的说是“乘兴而去,郁闷而归”。真的很郁闷,原本以为对于“综合实践”我们已经是老手了,因为在2003年时我们做过这一课题,是我们语文教研员带领我们做的,很实在,到现在还记忆犹新的是“走进恐龙”、“妈妈的菜谱”、“童话王国”为主题展开的。到2008年我们还做过“近视眼的形成与预防”、“名著伴我成长”、“遨游汉字王国”等主题,依然没认识到自己有错,可是2010年4月参加完自治区的综合实践《教师基本功新修炼》一级培训后,我知道我错了,我们进入了一个误区: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学科教学的衍生物,是附属品,根本没有意识到这门课本身就是一个很独立的学科,有着自身鲜明的特质,认识的不到位,认识的错误产生(现在看起来)的是可笑的行为:

第一,在1、2年级进行综合实践课。现在才知道根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综合实践课从三年级开课。第二,我们做综合实践课无教师指导方案,拿着语文书,数学书上的是综合实践课。唯独令人欣慰的是形成了综合性学习报告。

参加完2010年继续教育综合实践学科的一级培训后,我们开始从思想认识上与曾经“误区”碰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终于明白“综合实践”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和其他学科是“平起平坐”的,它和其它学科不同之处在于其它学科是有教材的,而综合实践是无字的,从学生学习的过程看,综合实践的灵魂是学生实践,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验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一级培训后,让我醍醐灌顶。

二级培训的过程是一个“拨乱反正”的过程,是一个正本清源的过程。走过的路不会留下空白,即使有错,错也为今天提供了一份宝贵的案例,何况还不是错,是“误”。有了这些已有的“误”的案例的对比,我们对于综合实践的认识更为准确:它是自主的,以学生为主体,它是开放的,时间开放,空间开放,它是生成的,从准备阶段计划的制定到展示交流阶段成果的生成,不断地在变化,在调整。它必须是学生实践的,这是它最根本的问题,什么是实践?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阐述“实践,就是按学习的方法去亲自动手实验的过程。它的基本特征就是“做”!”我们终于认识到实践性是综合实践学科区别其他学科的分水岭。

2.充分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在实践中研究

认识到位,行为就规范起来,按“准备阶段”、“实践阶段”、“总结阶段”三个环节开始动起来。可准备阶段就又遇到难题。准备阶段的基本的任务是教师要完成“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方案”,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对于“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方案”“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撰写,无论是我们教师自己,还是学生,几乎是老虎吃天的感觉,根本就是无从下手,教学研讨占据了我们的大量的时间,尤其是和朱东琴、陈燕秋、周玉霞几位做活动的老师一起,我们反复研读《综合实践活动纲要》,尤其针对综合实践的实践性、综合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的课程特点反复思考辩论,如何在实践层面去体现这些特点。每一天只要有一点感觉,就赶紧找对方沟通,经过反复论证,现在思路很清晰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方案”是教师从自己指导的层面上,完成整个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是学生从自己活动的层面来规划活动过程。两者有同步的,师重“指导”,生重在“活动”“怎么干?”“干什么?”“为什么这么干?”等。但在四五月份时,为这个的设计很伤脑筋,同伴合作探究在教师这一层面发挥了作用,教师的成长真的是离不开同伴互助,经过不定期反复讨论,沟通,设计,修改,我们设计出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方案”“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两份表格,表格几经修改,完善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感到思路一下子清晰了。表格的设计为活动的实施搭起了框架,这个框架结构是一个具有本土校本教研特征的,是校本教研的成果(附表一、表二)。但同时,我们也产生了一个困惑: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之一是学生自主性,实施过程是学习自主,方案是学生自主设计的,主题是学生自主定的,我们的设计是否又犯了“包办代替”的错误?

一线的教师的观点是最有说服力的,他们提出从学生实际考虑:综合实践是一门全新课程,我们都无法操控,学生更不知从何入手,设计表格,只是框架,主要活动学生来填充,不是包办,且小学生的综合实践毕竟是起步阶段,知识水平,思维水平不可能一下子成熟,表格的形成起一个“拐杖”作用,小学生能力有限完全放手是无效,或低效的,该指导一定要指导的,“头脑风暴”式的教研引发了教师灵感,我们还未往下做,已经收获了许多。

就这样我们一边实践一边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新问题,实施阶段的核心是教师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巧后,学生自己计划学习。一天,主持综合实践“我手中的布贴”的朱老师问题来了:“主任,综合实践在实施过程中是学生自主完成,那也不可能每次综合实践课时,就对学生说,你们自己做吧!”对呀,这的确是个问题,教师不可能每次都有设计流程,如果有也不符合综合实践学科特点。我们站在学生角度考虑,设计了(表三),把表三拿到课堂上试用,非常好操作。解决了实施阶段的主要问题。就这样,我们一边做,一边不断的解决在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活动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尤其是“我手中的布贴”“巧巧手剪剪纸”这两项综合实践活动的一步步的深入,我们的感觉也越来越好,让我们的师生痴迷。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生成性空间大。不仅仅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教师在做的过程中不断的调整着指导的方案,策略、知识能力一样也在生成,因为教师不是万事通,在和学生做的过程中,教师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实施阶段的问题解决了,到了展示总结阶段,以什么样的方式展示或总结,需要收集哪些资料等等都要进行研讨。我们实践着,研讨着,当一幅幅作品在学生手中呈现出来,由简单到复杂,由粗糙到精致、由模仿到创作,合作的过程由单打独斗到集思广益,由合作矛盾到协调统一,我们的老师兴奋了起来。

3.及时总结,在反思中提高认识。

我们把教师指导方案学生活动方案及学生作品打成压缩包发到了教育厅教研室马老师邮箱。毋庸置疑,马老师的工作让我吃了一惊,她看的很细,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然后对“教师指导方案”“学校综合实践方案”“展示交流阶段教学流程”中的某一些提法、环节给予了细心的指导,一个多小时的电话交流,真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此刻我也真的又一次感到“专家引领在教师成长中的巨大作用”。

按照马老师的指导,我们及时组织几位学科教师进行研讨,这一阶段的教研工作其实是在“回头看”。当我们回过头来看我们的方案时,感到我们实际工作做了很多,而文本呈现的资料却不多,粗糙了许多,我们设计的只是一个大概的流程。一学期16课时如何去安排,准备阶段几课时,实施阶段几课时、展示交流几个课时,我们在做,但资料如何呈现并没有考虑,每一个阶段教师指导的目标和学生活动的目标我们是心中有数的,但呈现的成果仅仅是学生的作品,看不到过程性的资料,三个阶段中的实施阶段课时量最重,这一阶段又分几步完成的这些都没有在方案中显现出来。与马老师的交流是我们“借了一双慧眼,让我们把综合实践活动看的清清楚楚”。我们回过头把我们走过的路又进行了一番梳理。梳理的过程就是实施方案完善的过程,研讨结束了,新的方案也生成了。在实践的基础上修改,操作性更强了。

听着陈燕秋老师的“巧手剪纸”课,我真的很惊喜:孩子们在合作小组里那么投入,精力非常集中!但是问题如同课的亮点一样鲜明地显现出来。由于课程教师是一位美术专业的教师,教师角色转换还不是很到位,在评价时,教师更多关注学生的作品,教师更多地从美术学科角度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了评价,而对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合作活动的体验和感悟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欣喜的是由于学生是实实在在的亲身体验了合作制作的过程,切身体验到了合作的意义,所以,学生情不自禁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情感的变化,把老师的注意力引到了关注学生能力与情感态度的变化上来。发现陈老师指导中的这一问题后我赶紧和陈燕秋、朱东琴老师一起探讨,查看《纲要》中关于评价部分相关理论提法,思想明晰达成共识。在朱东琴老师的《我手中的布贴》这节课的实施中,效果就很好。

就这样,我们实践着,研讨着、再实践,再调整,我们活动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目前我们终于感到了这条路是如此的踏实,我们总结着我们学校的活动方式方法,我们走出了自己的路。问题依然存在,当我们按照预设的方案步入实施时,又发现我们设计的表格是以“劳技”为载体进行设计的,对于以研究性学习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来讲,它依然不好操作。但我们不再迷茫、困惑,相反我们因此而感到高兴,因为我们知道:发现问题就意味着已经找到了要研究的内容。

4.总结经验,在对比中研究。

几年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表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优势已显现出来。表现在哪里?有两点。其一,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精神。在活动中教师承担的是指导作用,当把基本的方法技能教给学生后,剩下的就是学生的创造,学生的思维没有形成定势,没有陷进某种模式,他们的想象能力正处于最为丰富的时期,想象能力是创造能力的源泉。他们的创造能力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而这意料之外的创造,又反过来启发教师在这方面的灵感,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其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为彻底的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明确提出的,我们知道新课程实施以来,各门学科都在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成为各门学科都在追求的一个标杆,成为衡量课堂教学是否体现新课程理念的一个无形的、大家心照不宣的规则。但我们也深深知道,无论哪一门学科,只要设计合作性学习,我们紧接着要探讨的就是“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否有必要,合作是否有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这种问题就显得多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革命性的解决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似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与综合实践活动是息息相通的,在活动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合作、探究的能力令我们吃惊,每个小组分工合作,互相帮助,探讨交流似乎都无需教师发出指令,课堂对于学生充满巨大的吸引力,合作探究的实效性毋庸置疑,你剪我粘、你画我剪,一副器皿作品上同时出现小组每个人的痕迹的现象随处可见。

承担综合实践的老师同样具有另一番收获,陈老师说:美术课堂很多时候是基础的,所以一学期哪方面的内容都要设计,感觉不够系统,刚好触及教材就没了,再碰到,就是下一个年段。综合活动课程就不一样,是一学期,一年都在一个点上,沿着这个点不断往下延伸,透了,实在,有根了,很有意思。是的,不单如此,教师在活动中承担的是指导作用,当把基本的方法教给学生后,剩下的就是欣赏学生的创造,学生的创造能力大大出乎我们成人的意料之外,而这意料之外的创造,又反过来启发教师在这方面的灵感,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5.团队精神是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法宝。

在校本教研中,团队合作对教研能力的提高帮助很大。我们提出的团体意识、学校精神的内涵就是:每一位老师是我们的骄傲,每一位老师代表的是金凤区回民一小,无论做什么工作,我们不做则已,做,就要拿出精品,即使不是精品,最次也是合格品,坚决不能出次品。在这一理念统领下,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所有教研活动,都有校长、主任和参赛教师、骨干教师一起,组成团队,例如:我校三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宁夏花儿”是金副校长和三年级教师组成的团队;“无土栽培”是魏副校长和四年级教师组成的团队;“传统剪纸”是六年级两位骨干教师组成的团队,“我手中的布贴”是教导主任和五年级教师组成的团队。每个团队就是一个智囊团,无论是方案、现场课、还是教学小故事、小专题研究,我们都必须,共同参与,借助学校自有的信息技术力量,反复争论推敲整合优化,达成共识,然后再实践、再反思。在这一过程中,团队的精神汇聚成智慧,也必将产生奇异的效果,活动最能考验一个学校的实力,在活动中我们深深感到:团队协作能使校本教研活动上层次、上台阶。

三、教导处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性引导与管理工作

1.重视教师培训。(培训计划,培训内容)

综合实践课程的培训工作很重要。培训的目的有两个,其一是使教师对综合实践课程有正确准确的定位,尤其是综合实践课程的性质、定义、三个基本阶段的任务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其二解读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方案、学生活动方案、具体活动计划三个表样。这样教师能够从思想上对综合实践课程有有个准确的定位,认识到位,行为才能正确。

2.教研活动伴随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活动计划、制度、内容、形式等)

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研活动纳入学校教导处正常的教研活动范畴,这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研活动就有了制度和时间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研活动内容根据三个阶段活动任务的不同,研讨活动也就有不同的侧重。准备阶段的教研活动主要研究讨论教师在完成“综合实践指导方案”,指导学生完成“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中的经验的交流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方案;实施阶段的教研活动主要解决教师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达成共识;展示交流阶段的教研活动重点是如何展示和下一步实践活动的方向目标。

3.资源建设。(资源开发,资料收集与管理计划、制度等)

为了做好综合实践学科教学,校长、教导主任亲自带领同学科教师一起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对开发过程中的文本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精炼,完善,包括师生方案的填写,实施过程中资料的收集与管理,交流阶段录像,计划制度的不断完善等,最终让综合实践课程这无字的课本一点点有字、有形、有模样,形成学校自身校本教材。

4.课程评价发挥指导引领的作用,以保证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的规范性。(对学生活动、对指导教师工作的具体评价制度等)

课程一经实施,学校的同步评价制度相应启动。评价制度发挥的作用是引导教师和学生的活动,通过相关的评价制度,关注教师和学生的活动,用“教师指导方案评价”和“实施”过程评价”(表四)(表五)来规范教师学生行为,让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实施具体化,可操作,最终追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范化,科学化。

5.课程管理要科学要细化

课程实施过程的管理制度、学生外出活动安全管理制度等。例如,每学期开学一周内,指导教师需要将年级主题活动方案上交到教导处;每个主题活动,教师需要制定各个阶段的指导方案和各个具体实施环节的指导方案。每个主题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将该主题学生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和学生活动过程性资料分类整理成册上交到教导处。

6.课程实施基本程序:立项—实施—阶段性评价—总结—评价

金凤区回民一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指导方案评价表

主题:    指导教师:    时间

金凤区回民一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过程性评价表

主题:    指导教师:    时间

7.活动内容:学校每学年根据校情和学情制定各年级指定活动主题,各年级在指定活动主题下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小主题的活动;在保证顺利实施指定年级活动主题的基础上,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各班特点,开展其他相关的主题活动。教师也可以根据具体学情,重新确定年级活动主题,但需要同年级所有指导教师共同商议通过,并报教务处备案。

四、我们的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各地、各学校注重对课程实施的研究与开发,充分发挥学校与教师的自主性,创造性。尽管我们已经摸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脉搏,但是我们依然感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一起不断的挖掘、思考,脚踏实地地实施,埋头苦干,协调各方面的资源,走出一条具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色的道路。使这门课程走上正常的轨道,实现常态化、校本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