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京剧是一场视听的盛宴,除了耳中的余音绕梁,眼中所见色彩鲜艳、形式多样的京剧服装更是美不胜收。不同于普通的表演服装,京剧的“服装造型”十分复杂和夸张,它突破了现实生活中一般逻辑和规范的限制,大胆地运用了象征、变形、夸张等手段,使戏服与演出融为一体,从而为剧中的角色服务,为舞台的美学服务。那些明显区别于其他戏曲的装饰如靠旗等不但成为京剧最显著的标志和特点,而且为表现复杂的心理活动和优美的舞蹈动作提供了独特的形式。京剧演员一出场,往往还未开唱,一身的“造型”已颇具派头,先声夺人。
京剧的服装可以大致分为五类:蟒、帔、靠、褶、衣。在这五类服装中,又根据人物的社会地位、性别、性格、职业和经济状况等有更详细的区分。特定的人物要穿着特定的服装,所以行话说“宁穿破,不穿错”——宁愿穿破的行头,也不能穿错了服装。
可以说,在京剧服装中最常见的就是蟒袍,红脸的关公,黑脸的包公,挂帅的穆桂英,杨门女将中的佘太君,都穿的是特定的蟒袍,这也就显示了蟒袍所代表的人物形象的类别——京剧有严格的穿戴规则,通过不同的服装也可以更方便地理解剧情。
蟒袍可简称为蟒,是京剧中帝王将相等社会地位较高的人在正式场合穿的服装。古代的皇帝都称自己是真龙天子,因此所穿的服装上都绣有龙的图案,龙衣上的龙有五只爪子,这是真正的龙。而王公大臣的衣服上虽然也绣着龙,但却是“变异龙”——只有四只龙爪。严格地说,这“变异龙”就是蟒。因此,绣有五爪的可称为龙袍,而少一爪的就叫蟒袍。龙袍是只有皇帝和太子才能穿着,而其他的儿子和皇亲国戚、高级文武官员都只能穿蟒袍。
京剧中的蟒袍是在明清两代蟒衣的基础上,经过改造而成的。与现实不同的是,京剧舞台上的蟒袍不论是皇帝还是将相,都只绣有四只爪子,以示不与正统皇权相冲突。
在戏曲舞台上,常由蟒袍的色彩来区别剧中人的身份、地位与年龄。蟒袍大体分为红、明黄、杏黄、白、蓝、绿、紫、粉红、淡湖、浅米、古铜、豆沙、香色等。蟒袍分为上、下五色。上五色是红、绿、黄、白、黑色;下五色是蓝、紫、粉红、淡青和香色。明黄与杏黄是扮演皇帝、藩王、王子以及齐天大圣(孙悟空)的蟒袍专用色,其他角色不得使用。扮演皇帝时,如果没有明黄、杏黄蟒袍,可以用红色蟒袍代替。扮演番王时习惯穿用杏黄蟒袍,或以紫色蟒袍代替。扮演青年统帅或文武官员常用淡色蟒袍,如淡湖、淡粉和白色蟒袍或用红色蟒袍代替。白色蟒袍是青年官员将领和老年官员的通用服装。紫、蓝、绿、黑色蟒袍为老年官员所通用。而古铜、香色、豆沙等色蟒袍则主要为扮演地位较高、年龄较长的高级官员所穿用。
京剧中的蟒袍按照性别和年龄划分,可以分为男蟒、女蟒、老旦蟒。
男蟒的基本款式是:袍身长至脚,大襟,右衽。右腋下有布袢可以系住。左侧开衩至胯部,形成左右对称。圆领,宽身窄袖,带有水袖。蟒袍用料一般为大缎,用金色线、银色线或彩色线绣成龙形。龙离不开水,因此在袖口和衣服的下半部都绣有海水。蟒的颜色一般以上五色红、绿、黄、白、黑为主,代表了地位高的一类人。龙的形状又可以分为团龙、行龙两式。颜色和形状的交错搭配,使蟒袍拥有多种“款式”。
团龙蟒是把龙画成一个圆的图形,绣在蟒袍上,像一条团起来的龙,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团龙蟒。一般一件蟒袍共有十个团龙,即前身和后身各有三个,袖子上各有两个。团龙蟒适合于文官和儒雅的武官,象征人物沉着冷静的性格,也是京剧舞台上最常见的蟒袍。红色团龙则是皇亲国戚、宰相元帅等身份地位高的人穿的,如《四郎探母》中的驸马爷杨延辉、《铡美案》中的驸马陈世美等;绿色团龙象征威武,用于武官。如果是红脸绿袍,那就说明这个武官智勇双全,如关羽关云长就是典型的画红脸穿绿袍的人;黄色团龙是帝王的“皇家专用蟒袍”;白色团龙有纯洁的意思,儒雅的文人,潇洒的武士,鹤发童颜的老者都可以穿;黑色团龙相对来说较少见,因为黑色有粗犷豪放之意,与团龙所代表的性格不是很符合。
行龙蟒顾名思义,即龙有如行云流水,自由舒展,与团起来的形状相对。行龙的数量有六个,胸前的两条龙相对,或俯首或吐水或戏珠,形态各异。主要用于性格粗犷、位高权重、独霸一方的人物,例如三国时代的东吴主孙权在京剧《甘露寺》中的造型就是一身紫色行龙蟒,尽显鼎立之主的风采。
女蟒相对于男蟒来说,首先图形不同,男蟒绣龙,女蟒绣凤。当然,由于早期的京剧女蟒都是绣龙,因此现在舞台上有时也可见绣龙的女蟒。女蟒款式短,只到膝盖;颜色少,只有黄、红、白三色;蟒的周边都有花边、披肩、流苏一类的装饰物,显出女性的妩媚。女蟒的穿着者也都是古代身份地位高的女子,如公主、皇后、贵妃、状元夫人等。
黄色团凤女蟒是皇后、贵妃的专属服,如《龙凤呈祥》中的孙尚香就着此款女蟒。红色团龙、团凤女蟒用于贵妃、郡主、公主、状元夫人等。最典型的就是《贵妃醉酒》里的杨贵妃。白色女蟒多表示孝服,如《别宫祭江》里的孙尚香到江边祭奠刘备时,穿的就是白色女蟒。
老旦蟒是皇太后、年老的贵妇人、诰命夫人的衣服,与女蟒大致相同,全身绣有十个团凤,颜色大致分为两种,杏黄色是太后专用,腰间要挂一条玉带,是太后的礼服。秋香色老旦蟒则是一品诰命夫人、老郡主、贵妇人的穿着,腰间要系一条丝带。
蟒袍上的“海水”也有讲究。男蟒的海水大致分为五种形状:弯立水搭配黄、红、白团龙蟒;直立水搭配绿蟒和黑蟒,表达粗放的意味;全卧水显示人物的伟岸高大;立卧三江水与行龙蟒、大龙蟒搭配;立卧五江水用于性格非凡、独霸一方的人物。女蟒的海水则相对简单,一般采用立卧三江水。但穿女蟒要搭配彩裤、彩鞋,还得穿上“打底裙”,即腰包。
蟒袍中还派生出两种袍服:一种是官衣,一种是宫衣。官衣是一般文职官员穿用的礼服。式样同蟒。图案是在胸前和背后绣一块方形的图案,官衣的色彩有红、蓝、紫、黑、古铜等。官衣多为戏曲舞台上扮演新科状元、榜眼、探花等角色临时的官服。待任命官职之后再按品级穿官服。官衣,还可作为七品县官和新婚典礼中新郎官的吉服。宫衣也叫宫装,虽然也属于礼服,但不一定必须在庄严的场合中穿,所以除了王妃、公主穿宫装,神话剧中的仙女也穿宫装。式样同蟒,尺寸比蟒短,从腰部开始,底襟周围缀有很多五色绣花的飘带和色彩鲜艳的穗子。宫装多为戏曲舞台上扮演仙女、贵妇、千金小姐及贵妃娘娘等的常用服装。
链 接
帔
帔,正音“配”,在此读“批”,是约定俗成的习惯读法。京剧中的帔是达官显贵,有钱人家在家里穿的一种便服。帔的式样是:对襟、长领子、宽袖、有带水袖的,有不带水袖的。帔都是用缎子做的,上面一般都刺绣着各种花样和图案,如龙、凤、仙鹤、鹿、花卉、禽鸟等。帔的颜色有红、黄、紫、蓝、粉红、绿,还有秋香色等。帔分男帔、女帔。男帔袍长到脚面,而女帔较短,刚刚过膝,下边衬着裙子。
彩绣红色团花男帔
这是戏曲舞台上青年文武官员的便服或结婚典礼时新郎穿的礼服。以红地为主,用彩绣团花,或绣散枝纹样,有的用平金绣团花图案,色彩与花纹力求富丽堂皇。穿用人物有《秦香莲》中的陈世美、《玉堂春》中的王金龙、《群英会》中的周瑜等。陈世美进京赶考得中状元,被皇帝招为东床驸马。陈在官服内着便服彩绣红色团花男帔。《玉堂春》中的王三公子(金龙)中状元后,封官为钦差八府巡按,在审理人命案中与旧日情人苏三重新团圆。王金龙探监后穿彩绣红色团花男帔。《群英会》中吴军都督周瑜为年轻统帅,每当公务之余或非正式军事会议时,常穿便服——红色团花男帔。
彩绣驼灰色男帔
扮演名士、老年官员及员外等的便服。男帔的色彩有紫、蓝、天青、香墨绿等;皇帝的便服为明黄、杏黄帔等。用平金绣和彩绣,色彩庄重、沉着或富丽堂皇。多用寿字、仙鹤、五福(蝠)捧寿、宝相花、草龙、团龙、博古纹、汉瓦等图案。
三蓝彩绣黄色凤凰女帔
戏曲舞台上扮演皇后、贵妃、公主等的专用服装。明黄、杏黄均属皇家专用色彩,制作时力求富丽堂皇。穿用人物有《二进宫》中的李艳妃、《龙凤呈祥》中的孙尚香、《霸王别姬》中的虞姬等。
褶 子
褶子,褶此处读“学”,是戏曲界的习惯读法。生旦净丑,男女老幼,贵贱贫富均可穿用,是京剧舞台上用处最多的一种便服。褶子分男褶子、女褶子。男褶子的式样是大领、斜大襟、宽袖带水袖;女褶子的式样是小圆领、对襟、宽袖带水袖、褶子的尺寸较短,下边衬着裙子。
彩绣玫瑰紫色菊花散枝男褶子
这是戏曲舞台上扮演青年英俊小生的主要服装。绣散枝图案者一般为文小生服装;武小生的服装一般为团花图案,有时文武小生也可以交叉穿用。小生褶子力求潇洒精干,绣法上一般要求淡地深花或深地淡花,用色与花纹高雅相宜。扮演青年文武丑角等花花公子的服装,色彩要强烈而调和,纹样处理为散乱无章。
穿用人物有《西厢记》中的张君瑞、《梁祝哀史》中的梁山伯及女扮男装的祝英台、《白蛇传》中的许仙等。
雅彩绣皎月色茶花散枝女褶子
戏曲舞台上扮演大家闺秀、官府千金小姐以及大户人家少妇时日常穿的服装,以高雅彩色和散枝花纹样为主。这种女褶子可穿在外面,也可以衬到女帔里面作衬服。在扮演官宦与大户人家少妇,褶子作衬服穿用时,多用散枝花纹,或绣花边,以示富有,一般不绣团花纹图案。贫妇穿用的褶子,其式样与上述完全相同,但用全素黑色服装,称为“青衣”。
穿用人物有《三击掌》中的相府千金小姐王宝钏、《梁祝哀史》中恢复女装的祝英台等。
褶子还分花褶子、素褶子。花褶子多用缎子做,褶子上绣的图案有:飞禽、走兽、花卉、昆虫、蝴蝶等。褶子的色彩非常丰富,所谓上一色、下五色,红、黄、蓝、绿、深浅浓淡都有。素褶子不绣花,颜色大致有红、青、蓝、湖色、秋香色、古铜色等。其中青素褶子又称青道袍,是戏曲舞台上扮演平民百姓、书生、相公、家院、仆人等常用的服装。道士、和尚、官员的孝服,犯人的罪服等也都穿用青道袍。穿用人物如《击鼓骂曹》中的弥衡。
褶子还变化成古装衣、老斗衣、法衣、富贵衣等。
古装衣是戏曲舞台上扮演贵妇、小姐、仙女等常用的一种服装。色彩不限,但以淡雅为宜,戏装局部多绣花草纹样,有的只绣花边、花托领及飘带。
土黄色老斗衣戏曲舞台上扮演平民百姓或老仆常用的服装,穿用人物有《三娘教子》中的薛保,《打渔杀家》中的萧恩,《清风亭》中的张元秀等。
富贵衣是戏曲舞台上扮演最贫困的穷人穿的服装,又称穷衣。在传统戏曲剧目中有这样的规律,凡是开始穿此衣的剧中人,结尾时大多是金榜题名、显达富贵,故称富贵衣。因此,过去总把这件富贵衣看做是吉祥的预兆,列入头一类服装,放在衣箱的最上面。实际用意是把这件最破旧、最不值钱的服装放在上面,以保护下面绣金、绣银的珍贵服装。
凡扮演道家、仙官、军师等人物的角色必须穿八卦衣。最有代表性的为诸葛孔明,孔明出场除偶尔穿鹤氅(chǎng)外,几乎全穿八卦衣。身穿八卦、太极图,表示通晓天文、地理,智谋非凡。用色以沉着的酱紫、天青、宝蓝、黑色等为主,绣以平金绣。靠,古代作战时,战士穿的铠甲,在京剧舞台上叫靠,是一种美化了的舞蹈服装。靠是用和色的素缎子制成的,上面用金、银彩线绣满鳞甲,看上去辉煌夺目。
靠分男靠、女靠。男靠式样是分前后两扇披在肩上,还有护领、护肩、下甲、吊鱼、靠肚子以及收紧的瘦袖。女靠上身与男靠形式差不多,下身缀着五色绣花的飘带,并在靠里衬着裙子,但在开打时,里面也衬裙子。靠还可以分硬靠、软靠和改良靠三种。
硬靠,又叫大靠,在靠背的背后绑着一个皮鞘,皮鞘里插着四面三角形的靠旗(扎四背护旗),旗子上有用各种彩线绣成的龙纹,每面旗附一条彩带。一般武将都穿大靠。靠的色彩繁多,有白、红、蓝、紫、黑、香色等。其中杏黄靠是“三国”戏中黄忠和《闹天宫》中二郎神的专用服装。扮演青年将领时,可穿淡色靠如淡粉、淡绿、淡湖等。明黄色为帝王穿的靠。戏曲舞台上扮演女将、女统帅的战服多采用女大靠。
软靠,背后不插靠旗。一般是老年体弱的老将穿用。改良靠,样式与软靠近似,只要腰身既紧又瘦,几乎就似腰带系在身上。有的绣鳞甲,有的绣些花纹或镶上一些镀镍的金属凸片或看着晶光闪亮像圆钉子形的装饰。戏曲舞台上扮演番将、武将群众或新编历史剧中常用改良靠。
箭 衣
箭衣,又称箭袖衣,是戏曲舞台上扮演帝王、驸马及高级武官的军常服。在舞台上,为适应表演的需要,将箭袖衣作为动作幅度较大的武将军常服。箭衣的式样是:小圆领,里连衬着白护领、大襟、瘦袖,袖口装着一块马蹄形的袖盖。箭衣长达脚面,其特点是:束腰、紧身,人腰部往下,前后都有开衩。箭衣分为龙箭衣、花箭衣、素箭衣三种:龙箭衣全身绣着龙,除皇帝穿以外,大将、驸马都可以穿用。此外,扮大太监的,也穿龙箭衣;以后来舞台上扮演高级太监的穿龙箭衣。
花箭衣上边绣着各种各样的团花图案,箭衣底子有各种颜色,一般的中层人物都可以穿;素箭衣全身料子都是本色,一点也不绣花,常见箭衣颜色有白、黑、紫、灰。一般的公差、衙役、兵士,还有一部分身份较低的人穿用。
兵衣是早期戏曲舞台上扮演兵卒或勇士的服装,又称“号衣”。传统戏曲中,官兵称为“上手”,民兵或番兵称为“下手”。“上手”军服为土黄色,“下手”军服为宝蓝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