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前后三鼎甲开创京剧流派以来,京剧舞台上各个行当涌现出了不计其数的璀璨明星,各自引领了属于自己的一个时代。其中,在旦角领域有广为人知的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这四位杰出的京剧艺术家将自己美不胜收的艺术成果留在了舞台上,也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挥之不去的经典。
1927年,当时在北京出版的《顺天时报》举行了一次“首届京剧旦角名伶评选”的公开选举活动,这次活动影响很大,全国各地的读者都自愿投票,争相选出心中的名伶。数月后评选结果揭示:第一名是梅兰芳的《太真外传》,第二名是尚小云的《摩登伽女》,第三名是程砚秋的《红拂传》,第四名是荀慧生的《丹青引》。就这样前四名剧中领衔挂头牌的主演,当选为了京剧“四大名旦”。从此,“四大名旦”的盛名传遍全国,“人气”越来越旺,成为中国戏曲旦角艺术的代表人物。
四大名旦中,梅兰芳成名最早。梅兰芳(1894—1961年),名澜,字畹华。他是江苏泰州人,1894年生于北京的一个京剧世家,祖父梅巧玲是清末著名旦角演员,乃同光十三绝之一;伯父梅雨田是著名的琴师,六场通透。梅兰芳曾拜陈德霖等为师,8岁学艺,11岁登台,他戏路很广,早年试演《一缕麻》、《邓霞姑》等“时装戏”,后来又创演《天女散花》、《洛神》等“古装戏”。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梅兰芳在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等方面都不断有所创造发展,如他跟王瑶卿等一起,将青衣、花旦、刀马旦三者表演艺术特点融为一体,形成了“花衫”(新的旦角类型,如《霸王别姬》中的虞姬)行当。他功力深厚,文武昆乱不挡,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音圆润,唱腔流畅大方,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梅派的代表作人们都耳熟能详,如《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抗金兵》、《游园惊梦》等,梅兰芳还把豫剧《穆桂英挂帅》移植为同名京剧,成为他的代表作。梅兰芳集京剧旦角艺术的大成,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特点,创造出自己特有的表演形式和唱腔——梅派。
梅兰芳的心中不仅装着京剧,更装着他所热爱的祖国。在抗战期间,他蓄须明志,宁可舍弃自己的艺术生命,年复一年靠卖画和典当度日,也决不为日本人唱戏。上海的几家戏院老板见他生活日渐窘迫,争相邀他出来演戏,也都被婉言谢绝。
梅兰芳对京剧而言,不仅仅是舞台上的旦角,他更是将京剧介绍给世界的“媒人”,是京剧传播到海外的先驱。在他的艺术生涯中,曾多次赴日本、美国、苏联等国家进行演出,获得盛誉,结识了许多国际著名的艺术家、戏剧家、歌唱家、舞蹈家、作家和画家,同他们建立了诚挚的友谊。梅兰芳的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使我国的京剧艺术跻入了世界戏剧之林。
尚小云(1900—1976年),名德泉,字绮霞,直隶(今河北)人,属汉军旗籍。他最开始是学武生,后来又学老生,但是他扮相秀丽、英俊,于是又改成青衣。他师从青衣名家孙怡云,因此艺名“小云”。尚小云的戏很受欢迎,在1914年就被评为“第一童伶”。他16岁出科后两次赴上海演出,同台的有杨小楼、谭小培、白牡丹(荀慧生)等,并与孙菊仙配戏,声誉鹊起。因为早年习武生,因此在其旦角表演里有武生的影子。尚小云嗓音宽亮圆润,运用自如,表演独具特色,于妩媚中见阳刚,于娇柔中见刚劲,被世人称为“尚派”。他的代表作以巾帼英雄、女中豪杰为多,如《昭君出塞》、《祭塔》等。
尚小云中年以后编排了很多新戏,还创办了“荣春社”科班,培养新一代的京剧演员。他不惜家产办学,“荣春社”培养的学生遍布全国,如著名青衣杨荣环就出身于此。
程砚秋(1904—1958年),满族人,原名艳秋,字玉霜,后改御霜,北京人。他出身贫苦家庭,从小就跟着荣蝶仙学戏演青衣,童年在异常艰苦的基本功训练中度过。他早年得到文人罗瘿公等的帮助,又拜梅兰芳为师,更受王瑶卿的教导和点拨。勤奋好学资质聪颖的他在众人的指点下艺术修养日渐提高,逐渐唱出了自己的风格,开创了“程派”。程派注重唱,在唱腔上别具一格。程砚秋讲究音韵,注重四声,他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若断若续的唱腔。他扮的角色也都典雅娴静,如霜天如白菊,有一分清峻之美。程砚秋的演出剧目非常丰富,传统的有《武家坡》、《贺后骂殿》、《三击掌》、《玉堂春》、《汾河湾》等侧重唱工的青衣戏,他还编演过很多描写旧社会下层妇女悲惨遭遇的戏,如《青霜剑》、《荒山泪》、《春闺梦》等。
荀慧生(1900—1968年)也是直隶(河北)人,名词,字秉彝,号留香,早年艺名白牡丹。他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幼年在义顺和梆子班从庞启华学艺,后来又学艺于“三乐社”,出科后改习皮黄,演闺门旦、花旦、刀马旦。他是王瑶卿的弟子,在其门下学习青衣,当时的名伶如余叔岩、杨小楼也曾多次亲自指点他。就这样,荀慧生吸收了梆子的唱腔、唱法和表演艺术,练成了深厚的功底,在此基础上,他对京剧的传统技法有所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荀派。荀慧生擅长表演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他的唱腔委婉动听,俏丽多姿,声情并茂。他的表演熔青衣、花旦、闺门旦、刀马旦表演于一炉,感情细腻,活泼多姿。他还十分注重道白艺术,吐字清晰,声情并茂,创造出融韵白、京白为一体的念白,韵调别致,具有特殊的表现力。他的代表作有《玉堂春》、《钗头凤》、《金玉奴》、《荀灌娘》等。
前人对四大名旦有这样的一字定评:梅派讲究“样”——雍容华贵、典雅大方;尚派讲究“棒”——歌舞并重、昆乱不挡;程派讲究“唱”——深邃曲折、幽咽婉转;荀派讲究“浪”——柔媚活泼、清新流畅。四大名旦以各自的风格特色,各自的代表剧目,形成了四大流派,改变了当时京剧舞台上老生唱主角的“天下一统”,形成了旦角挑班唱戏的新局面,创造了京剧舞台争奇斗艳、绚丽多姿的鼎盛年华。
链 接
京剧旦角的开山祖师是胡喜禄、陈宝山,此后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程砚秋四大名旦异军突起,一改“生行统天下”的局面。旦角名家荟萃,不仅有公众一起评选出来的四大名旦,还有南方四大名旦:冯子和、黄玉麟、赵金玉、小杨月楼;前四小名旦: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后四小名旦:张君秋、杨荣环、许翰英、陈永玲;四大坤旦:雪艳琴、新艳秋、章遏云、胡碧兰;四块玉:侯玉兰、白玉薇、李玉茹、李玉芝。另外,旦行还有许多优秀的演员,如吴素秋、童芷苓、杜近芳、赵君玉、赵燕侠、关肃霜、李慧芳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