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可以说是京剧演员在脸上的“绘画”。演员们以面部为图纸,勾画出种种特殊的谱式图案,这“一定的谱式”便是“脸谱”,它以写实和象征相结合的夸张手法表现戏中人物的相貌和性格特征,以此强化演出效果。
京剧脸谱色彩相当齐全,红、粉、紫、赭、黑、灰、蓝、黄、绿、白、金、银,单色、双色的、混色的……应有尽有。而颜色虽然繁多,但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打色”,用来勾画出人物的基本色调,给人物定型,以显示其重要特征。如,红脸表示忠勇耿直——关羽就是个大红脸;黑色常表示刚直不阿、公正无私,而其代表人物文有包公,武有张飞;白色表现奸诈,比如曹操是当仁不让的白脸;蓝色表现骁勇,有心计,比如窦尔墩就是蓝脸。而金色、银色多用于神话戏中的神仙鬼怪等。
京剧脸谱的样式很多,专家里手能排出上千个来,可见其变化的复杂性。脸谱表面看似无规律可循,其实则不然。除了重视色彩外,脸谱的图案也十分讲究。构图式样分为整脸、三块瓦脸、十字脸、六分脸、碎花脸、歪脸等。在众多脸谱中,整脸和三块瓦脸是最基本的两种谱式。整脸是脸谱中比较原始的形式,全脸一色为主,多为红、黑色,不勾花纹,只勾画眉、眼、鼻、嘴和纹理,表现人物神态。红脸以白笔或黑笔画眉,以黑色化眼及表情纹;白脸画黑色眉,黑脸画白色眉。以两种色彩的鲜明对比,突出眉与脸部其他器官的界限,使之显得均衡、协调。《千里走单骑》中的关羽是红整脸,《战宛城》中的曹操为白整脸,包拯脑门虽然勾一白色月牙,仍属黑整脸。三块瓦脸的勾法主要着重于眉、眼、鼻窝和肌肉特色的夸张,将全脸化成两腮及额这样三块,因此得名“三块瓦”,是京剧中最基本的脸谱谱式。勾画“三块瓦”的往往是武将,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都有,例如《空城计》中的马谡勾油白三块瓦脸。三块瓦脸是比整脸晚出现的勾脸形式,由之又演化出花三块瓦脸、碎脸等更复杂的形式。从整脸到三块瓦脸、花三块瓦脸、碎脸,是由简单到复杂,其间的变化构成了脸谱的基本图案体系,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又进一步衍生出各种繁简不同的谱式。
京剧脸谱的勾绘以生活为依据,也是对生活的概括。如生活中常说的人的脸色,既是剧中人物心理活动、精神状态的揭示和生理特征的表现,又是确定脸谱色彩、线条、纹样与图案的基础。脸谱虽然来源于生活,但又是实际生活的放大、夸张。脸谱的艺术特色,主要是变形、传神、寓意。脸谱是图案化的化妆艺术,它在表现肤色、面部器官和肌肉纹理时,虽有一定的生活依据,但必须经过变形。脸谱的变形包括离形和取形。“离形”的意思就是不拘于生活的自然形态,敢于夸张和装饰,而“取形”是说要讲究章法,把脸部一些重要部位的色彩和线条,巧妙地组织归纳到一定的“形”的图案中来,通过取形达到“离形得似”。取形的目的是传神,使之性格化。而脸谱的性格化,就是要表现出符合人物性格的基本神气,是脸谱色彩和纹样的综合效果。同时,因为演员的面目表情可以使脸谱的神情有变化,但每个演员都各有其特殊之处,所以一个人物的脸谱不可能只有一种勾法,如武净名家钱金福先生饰演张飞时勾笑脸,适合《芦花荡》一剧,而尚派武生创始人尚和玉强调张飞威风刚猛的勾法,适演《战马超》一剧。
京剧行当繁多,在生、旦、净、丑中,脸谱绝大多数属于净、丑两行,生行仅关羽、赵匡胤勾脸,武生中孙悟空、常遇春、李元霸等少数人物勾脸。丑的俗称是小花脸或三花脸。“丑”是喜剧角色,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其脸谱着“墨”不多,却都是神来之笔。传统京剧剧目《女起解》中的崇公道勾的就是老丑脸,画白八字眉,小眼睛,红嘴唇,满脸皱纹。
除了这些净、丑扮演的大男人,一般不勾脸谱的旦角也并非没有脸谱。一般来说,“生”、“旦”的化妆,是略施脂粉以达到美化的效果,这种化妆称为“俊扮”,也叫“素面”或“洁面”,是“千人一面”,样式差不多,只是浓淡有差别,如由青衣扮演的人物画淡妆,像秦香莲、赵五娘等,富家的少女少妇们则画浓妆。也有极少数女角色需勾画脸谱,比如钟离春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钟离春又称钟无盐,因貌丑而老大未嫁,但能征善战,有安邦定国之才。她大胆向齐宣王自荐为王后,辅佐宣王,齐国大治。因她貌丑,所以京剧舞台上对她采用了勾画脸谱的处理方法,以示其丑,但她毕竟又是位女杰,所以在其额上绘莲花一朵,表示其女性身份。
京剧的脸谱化妆一般都是演员自己动手,一般演员要扮哪个角色,就得学会画该角色的脸谱。勾绘脸谱的门道也很多,可分为揉脸、抹脸、勾脸等。举例来说,关羽的脸谱要用揉脸(又称染脸),即用手蘸一种颜色,在整个脸膛上揉染,再用笔在眉、眼等重要部位略加勾画,稍作夸张但无太大变形;曹操的脸谱要用抹脸——主要也都适用于水白粉脸,脸谱浅色为多,演员在脸上涂抹一层水白粉,再用笔蘸黑色将眉、眼轮廓及面部肌理勾画出来;其他的一般人用勾脸——演员用笔在脸上勾勒出五官,并在脸膛和脑门等部位勾画出各种纹样和图案,在空白处填充色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