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凯斯勒是华尔街新一代投资大师,他以擅长投资技术股而闻名。在美国2000年的网络泡沫中,安迪·凯斯勒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地从疯狂的市场中撤出了资金,成为了华尔街上的大赢家。安迪·凯斯勒现在是对冲基金的经理,被称为“华尔街上空的鹰”。
安迪·凯斯勒毕业之后在美国贝尔实验室从事技术工作。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安迪·凯斯勒踏入华尔街的潘恩韦伯证券公司去面试。当时,安迪·凯斯勒对面试他的研究主管说:“我连套西装都没有,对财务一窍不通,只懂技术。”出人意料的是,潘恩韦伯证券公司以他在贝尔实验室年薪的3倍为代价雇佣了他。
安迪·凯斯勒在潘恩韦伯证券公司担任技术股票分析师。在开始的6个月里,他的分析似乎全错了。他在撰写的第一份研究报告里,对芯片股给出了“持股观望”的建议,并在一周后修正为“卖出”。时逢1985年10月,行情火热,这个建议让上司大吃一惊。凯斯勒却认为芯片行业的复苏只是表象,由于此前两年产业过度扩张,加之日本厂商的低价倾销,其前景不容乐观。这个大胆的建议得到公司一位以苛刻著称的重要客户的赞赏,却遭到股票经纪人愤怒的质疑。那些被建议卖出的股票还在涨,但凯斯勒不打算改变观点。他坚信,身为分析师,你必须比别人更早做出预测,而不是报道已发生的事实。1986年春,芯片股开始下跌,并且跌到5年来最低水平。半年以后,一直忍受着嘲笑的凯斯勒终于得到了回报。曾经激烈指责过他的同事开始祝贺他;客户惊惶失措地询问他股价何时才能到底;《华尔街日报》、《巴伦周刊》、《商业周刊》纷纷采访他对产业的看法。到了1986年7月份,凯斯勒认为“芯片股大屠杀”已基本结束,对英特尔和摩托罗拉提出了“买入”建议。然而,就在当天,这两家公司的股票双双下跌。一周后,英特尔公布了盈利数字:亏损1亿美元!英特尔的股价快速下挫,一直跌到16美元一线。凯斯勒从这些现象中看到的是公司营运成本的陡降。1987年1月,芯片业整体复苏。英特尔股价一路走高,直到60美元。安迪·凯斯勒对于“芯片股”精准的预测使他进入了“全美研究分析师排名”的前三位。
1996年,凯斯勒与原在J·P·摩根公司任职的朋友弗雷德一道,开始运作一笔小型对冲基金。在几位投资者的慷慨解囊下,基金的初始规模为1100万美元。凯斯勒的基金主要投资于小型公司。当大多数对冲基金沉迷于追随热点挣上30%时,他考虑的却是那些技术很好、管理优秀,但总有某种障碍导致它们受到投资者冷落的公司。他关注这些障碍的变化,因为一旦障碍消失,就意味着5倍甚至10倍的价值上涨空间。这种长期投资理念在热衷于快速流动操作的对冲基金丛林里等同于异端,但凯斯勒却乐此不疲。
凯斯勒很快迎来了收获季节。1998年,在渡过市场动荡期后,安迪·凯斯勒精心挑选的股票几乎全部升值,买进时每股价格不超过1.5美元的GeneralMagic,最高的抛售价格是14美元;6美元买进的RealNetwork涨到了30美元;同样是6美元投资的Inktomi,涨到了36美元;连表现最差的伊兰科技公司的股票也从3美元涨到4.5美元。1998年,他们的基金资产规模达到1亿美元,年综合增长率为45%。
1999年又是凯斯勒的一个丰收年。那家在1998年表现最差的伊兰科技公司,凯斯勒在低位继续加仓,后来在100~200美元的高位逐步抛出;当初18美元投资的Alteon股票,价格也超过了100美元。1999年一季度,凯斯勒基金的盈利达到了32%;二季度,基金盈利达到了52%;三季度,基金盈利继续上涨20%,最终以377%的年收益率,名列对冲基金排行榜第四位。这家1996年以1100万美元初始规模起步的基金,在运作了3年后,资产规模已近十亿美元。
2000年第一季度,凯斯勒基金的盈利又上升了40%。此后18个月里,他们按照预定计划,坚决逐步卖出持股,强制投资人收回他们的投资。到了年底,华尔街网络股泡沫在癫狂中爆破,许多弄潮儿被吞噬,凯斯勒则奇迹般地“逃脱”,全身而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