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说的国王,是瑞士的一位伟大诗人,他叫卡尔·施皮特勒,由于他的作品具有“广阔的音域”,带有较强的理想主义的倾向,因而完全符合诺贝尔遗书中的要求,获得了191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他精湛的文学造诣和丰硕的成果,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俘获无数忠实的追随者,因而被誉为诗界中的国王。
施皮特勒于1845年4月24日出生在瑞士北部利斯塔尔的一个官员家庭里。他所出生的地方,虽然是个只有一万多人口的不知名的小城,但它却是瑞士有名的人文主义中心,古城中存有大量的中世纪的教堂和很多名胜古迹,到处弥漫着宗教的神秘色彩。毫无疑问,施皮特勒深受这种环境氛围和当地传统文化的影响,对各种宗教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
施皮特勒在他幼年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很高的天赋,被誉为“小神童”。在他两岁的时候,一次在众人面前把自己的见闻表述得细致而完整,使不少成年人也自叹不如。少年时期的施皮特勒就已经立志成为一名诗人。平日他寡言少语,很少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发奋读书上,潜心思考,默默感受,不断积累精神世界中的诗意和灵感,这为他日后成为成果卓著的诗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的代表诗作,流传千古的长篇叙事诗《普罗米修斯与埃庇米修斯》,在世界诗坛中享有很高的盛誉。这部作品从构思到最终完成,总共消耗了他13年的时间和心血。但令后人费解、令施皮特勒伤心失望的是,这部诗作在出版后并未受到它应该享有的好评,相反,遭遇到的是文学界以及社会各界的冷落,人们似乎对这篇鸿篇巨制的诞生并不感兴趣,无人问津。令他不平的是,他的另一部代表作品《奥林匹亚的春天》在出版后,仍然是受尽冷落。
这部作品以及他本人直到4年后,才迎来他们的春天。在他的第二部作品问世后的4年,该诗作的改写版问世了,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凭借这首气势恢宏、激情澎湃的巨作使他获得了“欧洲优秀诗人”的盛誉,这是世人对他的首次认可。他也因此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一文坛桂冠,成为名副其实的诗界国王。
此后,他的一系列作品开始不断得到世人的关注,他独特的创作方法被后人所推崇,并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狂热的诗作风潮。一位文学评论家曾评价他说:“在诗的领域中,他确实是一位没有国土的国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