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1869—1936),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历史、哲学、政治等,著述甚丰。章太炎因参加维新运动而被通缉,流亡日本。1900年剪辫发立志革命。1903年因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邹容《革命军》作序,触怒清廷而被捕入狱。1904年与蔡元培等合作发起光复会。1911年上海光复后回国,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参加讨袁,为袁禁锢,袁死后被释放。1917年脱离孙中山改组的国民党,随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思想上渐趋颓唐。晚年痛恨日本侵略中国,曾赞助抗日救亡运动。
一艘客货小汽轮驶过武汉、宜昌,入长江三峡,在礁滩密布的峡江中逆水而上,艰难行进。站在船前的一位穿长衫马褂的知识分子模样的人,不时地向人们打听何时到屈原故乡,谈吐中对屈子的景仰之情溢于言表。他,就是中国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大学者章太炎(章炳麟)。真巧,当汽轮驶入西陵峡里的秭归,正是1918年农历五月初五端阳节。船到屈原沱,章太炎观北岸屈原庙内外民众过端午的气氛特别浓,便利用汽轮暂泊屈原沱的机会,上岸入庙拜谒屈子。他第一次在秭归恭逢其盛,屈原忧国忧民虽九死而犹未悔的精神顿时点燃他满腔激情。
章太炎此行是抱着对民主革命成功很大的希望去访问恩施的。这位铁骨铮铮的革命家1903年因在《苏报》上宣传反清及民主革命思想而被捕,在狱中参与组织光复会。他曾7次被捕,3次入狱,多次历险。他怎么也没料到,此次过秭归,走巴东,来到恩施,差一点被湖北靖国军第一军总司令唐克明杀害。
1917年,张勋复辟帝制,靖国军第一军由唐克明率领,转战到恩施。当时的恩施,由于长期封闭经济落后,土豪劣绅横行霸道,百姓生活苦不堪言。靖国军的到来,使土豪劣绅受到一些打击,加之军队参与贩卖布匹、食盐、百货,民众生活和交通状况有所改善。唐克明还在政治上采取措施,实行军地分治,受到孙中山大总统的亲函嘉勉。唐克明因此沾沾自喜,自我陶醉,对下属的各自为政、互相倾轧等劣迹视而不见,每天歌舞升平,安于过小朝廷的日子。
对于在恩施的所见所闻,章太炎大失所望,遂向唐克明直言劝告。唐不但不听他的诤言,反而恼羞成怒,在一次宴会上拍案叫骂,要将章太炎枪毙。章亦厉声反击:“你敢枪毙章某吗?连窃国大盗袁世凯尚且不敢,你小小阴沟翻得了船吗?”唐克明暴跳如雷,拔枪相向。好在章太炎因“刚直狂傲”已有“疯子”之称,在座军官认为他的疯病又犯了,力劝唐克明不必计较,章太炎才保住了性命。
章太炎在恩施访游月余,临走时,他记起在秭归领略的屈子风范,便借此撰写对联一副送给唐克明。上联是:“去秭归不远”,下联是:“正端午来游”,横批是:“新亭努力”。
唐克明乃一介武夫,以为章太炎赠联是感谢他免杀之恩,便用楠木雕刻悬挂客厅。后来,经人解释,唐克明才知道上联是指他与三国蜀汉先主刘备兵败秭归,退居白帝城,终日“憋气烦闷”相差不远。下联是说章自己来时正值五月初五屈大夫投身汨罗江祭日,自励弘扬屈原的清烈之风,斥责唐等小人。横批是用“新亭楚囚对泣”的典故,说楚人不努力恢复中原,恰似新亭的楚囚对泣,坐以待毙。唐克明大怒,当即将对联砸毁,后悔没有将章太炎枪毙。
◆经典幽默
缺乏观察力
德国著名医学家约翰·舍莱恩很善于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有一次实习课上他说:“一个合格的医生应该具备两种品质:第一,不苛求清洁;第二,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一些老医生在诊断糖尿病时,往往先亲口尝一尝病人的尿液的味道。”说完,舍莱恩自己给同学们来了一个示范。只见,他把一根手指浸入盛有尿液的小杯子里,然后伸到嘴里舔了舔。这时他问学生们:“谁愿意试试吗?”一位学生照他的样子尝了尝尿液,本待老师的大力表扬,但是舍莱恩却摇摇头对他说:“您的确没有洁癖,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您还缺乏一点观察力。您并没有发现,刚才我把中指浸入小杯子里,而舔的却是无名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