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淦(1876—1959),北洋政府官员,学者。幼随父居安徽,曾任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长、总统府秘书长、内务次长、教育总长等职。建国后,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初为上海文史馆馆员,1953年赴京任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1954年任北京市政协委员,次年任全国政协委员。著有《历代石经考》、《俄罗斯东渐史略》、《中国古方志考》、《辛亥革命史料》、《潜园文集》、《潜园诗集》等书。
1917年10月,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为了发动对湖南的武力统一战争,决定向日本借款,也就是军械借款。经过谈判,段祺瑞同意中日合办凤凰山铁矿作为借款条件,但时任农商部总长张国淦不肯在协约上签字。
11月1日,日本公使林权助拜会张国淦总长时说了许多恐吓的话。张国淦对日本公使说:“你代表商人呢,还是代表日本政府?如代表商人,请依我国矿业条例办理;如果代表贵国政府,我这里是农商部,请向外交部交涉。”
一向以“中国通“自居的林权助想,中国的官没有一个不爱钱的,于是托人递去200万元,不料被张国淦如数退了回去,林权助不禁咄咄称奇。于是,林权助再次亲自赴农商部交涉,费尽口舌仍然无济于事。
林权助无奈,最后他给段祺瑞出主意,假称铁矿为军火原料,应归陆军部管辖。这样便把这个交涉案移到陆军部去办。段祺瑞却不以为然,便派人通知张国淦说:“你不肯签字,我不勉强你签,你到各省考察一趟,由次长代理部务,次长代签后,你回到北京来。”
张金淦回答说:“我也有三不主义:不签字,不出京,不辞职。”
段祺瑞听到回报后非常生气,想免除张国淦的职务。可是转念一想,不但道理说不通,还可能引起阁潮。想送张国淦一笔钱,张国淦又拒不接受。
于是便派他的亲信曾毓隽去做张国淦的工作。
曾毓隽与张国淦多次交涉,张国淦仍不为所动。一次,曾毓隽恐吓他说:“少说废活,你到底签不签?”
张国淦斩钉截铁地回答:“一百个不签!”
不久,段棋瑞改组内阁,张国淦被免职。一天,张国淦的继任者田文烈来到张国淦的住宅,问张国淦说:“您当时为什么不签字?”
张国淦以幽默的语气回答说:“浦口为南北通衢,津浦路的终点紧靠长江边上,如果在那里建一个中日合办的铁厂,每天成千上万人从火车上、从轮船上望去,望见那高大烟囱里冒出的滚滚浓烟,烟圈里挂着我张国淦3个字,我不能不害怕呀!如果您不害怕,提笔一签何妨?”
田文烈连连摇头说:“我怕!我怕!你张国淦不肯签,难道我田文烈肯签?”
◆经典幽默
遵守诺言
有一次,一位不大出名作家的妻子跑来找法国著名诗人科佩,请他在法兰西学院选举院士时帮他丈夫一次忙,她说:“只要有你的一票,他一定会被选上的。如果他选不上,一定会去寻短见的。”科佩答应照顾她的要求,投了她丈夫一票。但此人并未选上。几个月后,法兰西学院要补充一个缺额了,那位太太又来找科佩,请他再鼎力相助。“呵,不,”科佩回答说,“我遵守了自己诺言,但他却没有遵守。因此,我不好再履行义务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