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血液是怎样流通的?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古希腊学者希波克拉底认为,脉搏是血管运动引起的,而且血管连通心脏。亚里士多德认为,心脏是体内最重要的器官,是智慧的所在地,并给血液以热量。古罗马医生盖仑(130—200)在解剖活体动物时,将一段动脉的上下两端结扎,然后剖开这段动脉,发现其中充满了血液,从而纠正了上述错误看法。盖仑创立了一种血液运动理论,认为食物营养由肠送到肝脏后,在那里变成静脉血,经过静脉送到心脏右侧,再从心脏中隔的小孔流到左侧,碰到经肺部进来的新鲜空气,再经过由上帝赐给的热的作用,变成了充满“生命灵气”的动脉血,然后从动脉送到全身。盖仑的学说正好符合宗教的需要,因而被纳入基督教的教义,成为学术界和医生的“圣经”。至此,关于血液流动的探索停止了1000多年。
16世纪中期,比利时医生、解剖学家维萨里(1514—1564)在解剖实验中发现心脏的中隔很厚,没有可见的孔道,由此证明了盖仑错误的观点。维萨里以大无畏的精神违反当时教会的禁令,向盖仑的理论提出挑战,于1543年出版了《人体的结构》一书。但是,教会迫使他去耶路撒冷朝圣赎罪,结果他不明不白地亡于旅途中。
维萨里在巴黎大学读书时结交的好友西班牙人赛尔维特(1511—1553)继续进行当时被禁止的人体解剖实验。他发现,血液从右心室经肺动脉进入肺,再由肺静脉返回左心室,这一发现被称为肺循环。赛尔维特在发现血液循环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1553年,他秘密出版了《基督教的复兴》一书,用6页的篇幅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这触犯了当时被教会奉为权威的盖仑学说。1553年10月27日,年仅42岁的赛尔维特被宗教法庭判处火刑。
1574年,意大利解剖学家法布里修斯(1537—1619)公开出版了《论静脉瓣膜》。在这部书中,他详细描述了静脉内壁上的小瓣膜,它的奇异之处在于永远朝着心脏的方向打开,而向相反的方向关闭。遗憾的是,法布里修斯没有认识到这些瓣膜的意义。血液循环学说的科学建立有待其学生哈维(1578—1657)进一步完善。
1578年4月1日,哈维于生于英国一个农民家庭,曾在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向法布里修斯学习解剖学。帕多瓦大学素以政策开明、学术自由著称。维萨里开创的亲自动手做解剖实验的方法,吸引了一大批热情好学的青年。哈维求学期间认识到,无论是教解剖学或是学解剖学,都应以实验为依据,而不应以教条为依据。一次,哈维的朋友被匕首割断了动脉,血液从动脉喷出来,与血液从静脉中平静地流出完全不同。这促使他重新思考血液循环的问题,并对心血管系统进行了认真的研究。
1628年,哈维发表了《动物心脏及血液运动的解剖学研究》。在这部只有72页的小书中,他系统总结了血液循环运动的规律及其实验依据。其理论简述如下:血液从左心室流出,经过主动脉流经全身各处,然后由腔静脉流入右心室,经肺循环再回到左心室。人体内的血液是循环不息地流动着的,这是心脏搏动所产生的作用。
虽然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并不能清楚地了解血液是怎样由动脉流到静脉的。直到显微镜得到进一步改进,意大利的解剖学家马尔比基(1628—1694)才于1661年发现了蛙肺部的毛细血管,进而完善了哈维的血液循环学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