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光影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相对论“质能关系”的提出者,“决定论量子力学诠释”(振动的粒子)的捍卫者。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父母均为犹太人。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工业大学,随后入瑞士国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其间在伯尔尼专利局任职。1913年,返回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和柏林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从事理论物理研究。1940年,加入美国国籍。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主要著作有:《物体惯性和能量的关系》、《广义相对论基础》。
爱因斯坦在答复别人的问题时曾说到,兴趣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没有提及勤奋刻苦读书的因素。实际上,勤奋刻苦的自学精神,可以说是爱因斯坦取得事业成功的先决条件。
不把时间浪费在娱乐消遣上。1898年,爱因斯坦在苏黎世工业大学读书时,在写给妹妹的一封信中曾说:“唯一使我坚持下来、唯一使我免于绝望的,就是我自始至终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竭尽全力,从没有荒废任何时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除了读书之乐外,我从不允许自己把一分一秒浪费在娱乐消遣上。”
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取舍。爱因斯坦对自己曾有所规划,其中有一句是“我是一个执意的而又有自知之明的年轻人”。1896—1900年,在苏黎世工业大学读书时,爱因斯坦发现要成为一名好学生,必须在学习上改进诸多不足。于是,他根据自己的志向和兴趣来调整和安排学习与生活,“刷掉了”很多不太相关的课程,而以极大的热情和一丝不苟的钻研精神,在家里向理论物理学的大师们求教。最终,爱因斯坦在物理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事实证明,爱因斯坦这一大胆的舍弃和合理的调整,以及所做的“战略”选择,是完全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的。
深入理解,不可死记硬背。爱因斯坦所在的德国学校,教学纪律十分严格,且当时盛行的都是一些死记硬背的读书方法,他对此十分厌烦。爱因斯坦更喜欢在以“自由行动和自我负责的教育”方式和在理论学习中辩证地理解枯燥的论述。在即将报考大学时他曾表示,自己热衷于深入理解,但很少去死记硬背,所以觉得上大学从事更高层次的研究,决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大学期间,爱因斯坦仍坚持这种学习方法,并对物理学做出了卓越贡献。
此外,爱因斯坦读书时,还很喜欢和别人讨论。早在他上中学的时候,就与两位青年朋友经常在晚间,一起学习和讨论各种流派的哲学著作,探讨哲学和科学的各种问题。大学期间,他与马尔塞尔·格罗斯曼经常谈论物理命题,交流学习心得。后来,这位同学成为著名的数学教授和数学教育家,最后又帮助爱因斯坦建立了广义相对论。因为,广义相对论中不仅有物理学的论断和解释,还涉及到一些数学命题,而这方面爱因斯坦相对薄弱,所以请格罗斯曼来一起来进行理论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