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颈鹤是我国特有鸟类中的一种,为大型飞行涉禽,全长约120厘米。黑颈鹤全身呈灰白色,颈、腿比较长,头顶和眼裸出部分呈暗红色,头顶有稀疏发状羽,头顶裸露的红色皮肤到求偶期间便会膨胀起来,阳光下看上去颜色更加鲜红。除眼后和眼下方有一小块白色或灰白色的斑外,头的其余部分和颈的上部约三分之二处为黑色,故称“黑颈鹤”。黑颈鹤主要分布在我国,在印度、不丹和尼泊尔等国境内也有少量分布。
黑颈鹤栖息于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通常生活在沼泽地、湖泊及河滩等湿地环境。黑颈鹤为候鸟,每年早春3月集群离开越冬地云贵高原,北上迁至青藏高原东北部,在高寒草甸沼泽地或湖泊河流沼泽地中选择适应的地区,于4月下旬开始繁殖,到了10月下旬则飞到青藏高原东南部、云贵高原及中印、中巴边境过冬。
黑颈鹤具有重要的文化交流、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民间以鹤为“神”,历来受到尊崇和保护。我国人民对黑颈鹤有着很深的感情,俗称为“青庄”“冲虫”“干鹅”等,象征着高尚、纯洁和权威。
1983年在印度召开的国际鹤类保护会议上公布,全球只有约200只黑颈鹤。近些年来由于保护工作的加强和新越冬地及新越冬种群的发现,黑颈鹤野生种群的数量上升到7000只左右,这是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鹤类学术研讨会上公布的。但是如果不继续加以保护,7000只左右的黑颈鹤仍是一个相当危险的数目。
珍贵的黑颈鹤数量越来越稀少,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那么,威胁黑颈鹤生存的因素有哪些呢?
首先,环境因素导致其栖息地越来越少。由于高原生活条件严酷,气候变化大,冬天积雪多,食物短缺,加上幼鹤成活率低,因此,黑颈鹤的种群数量十分稀少。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增大,养鱼、灌溉、建坝和扩大耕地、修筑公路等活动频繁,使沼泽地遭到严重破坏,黑颈鹤被迫向更高的海拔地区转移,生存空间越来越小,食物的种类和数量也越来越少。20世纪50年代,印度、越南还有数百只黑颈鹤生活,云南很多海拔较低的地区也有不少黑颈鹤出没,但现在这些地区黑颈鹤都已绝迹。
其次,“人鸟征地”矛盾突出。黑颈鹤离不开湿地。湿地面积减少和部分湿地沙化现象严重,造成黑颈鹤食物短缺,在越冬地主要依赖农民秋收后散落在地里的农作物和春播种子为生,这就出现了“人鸟争食”的矛盾,农民们为阻止黑颈鹤到农田里觅食,伤害黑颈鹤的事件时有发生。云贵高原的沼泽地,大多数是泥炭型沼泽,当地农民在沼泽湿地挖“海垡”作燃料,不但破坏了湿地生态,还直接威胁到黑颈鹤的生存环境,因而“人鸟争地”的矛盾在一些地方也开始凸显出来。
另外,在黑颈鹤繁殖地,当地居民有拾蛋的习惯。到黑颈鹤繁殖的季节,人们常常会把鹤巢里的蛋拿走,这也是黑颈鹤繁殖率低的一个原因。
针对黑颈鹤面临的灭绝危机,一系列保护措施也随之开展起来。截至2002年,我国西宁、北京的动物园和国际鹤类基金会合作,已成功地进行了黑颈鹤的人工繁殖。目前,我国以保护黑颈鹤为主的各级自然保护区共有十多个,其中有3个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此同时,我国鸟类学者还与国际鹤类基金会等进行合作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为黑颈鹤的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位于云南昭通的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最大的黑颈鹤越冬栖息地,每年到此地越冬的黑颈鹤有1100余只,约占黑颈鹤种群总数的六分之一。云南省为此颁布了一部旨在加强保护濒危的黑颈鹤的地方法规——《云南省昭通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并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