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感知觉发展对于人类智力和心理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我们要先来了解什么是感知觉。
一、什么是感觉和知觉
前面我们提到,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积极的反映。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客观世界作用于我们时,总是会表现出各种属性。如苹果,它的属性有颜色、形状、味道等,这些属性会分别作用于人的眼睛、鼻子、嘴等感觉器官,于是人们认识到,苹果的颜色是红的,形状是圆的,闻着有一种水果的香味,吃着有甜甜的味道;这种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就是感觉。
任何客观事物,其个别属性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由多种属性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整体,当它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的时候,我们通过脑的分析与综合,产生对它的整体反映。如苹果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通过脑的分析与综合,对它的颜色、形状、味道等进行整体的反映,认识到这是一个苹果,这种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就是知觉。
感觉和知觉是紧密联系而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没有感觉也就没有知觉,感觉越精细,越丰富,知觉就越准确,越完整。同时,事物的个别属性总是离不开事物的整体而存在,当我们感觉到某种物体的各种个别属性时,实际上已经感觉到该物的整体。离开知觉的纯感觉是不存在的,人总是以知觉的形式直接反映事物,感觉只是作为知觉的组成部分存在于知觉之中,因此我们通常把感觉和知觉统称为感知觉。
二、感觉的特性
人们经常会提到感觉这个名词,前面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了解了什么是感觉,感觉就是人们对外在世界刺激的最初的最原始的反应。那么到底感觉有哪些特性呢?
1.感受性
对刺激强度及其变化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它说明引起感觉需要一定的刺激强度。衡量感受性的强弱用“阈限”表示。所谓“阈限”,就是门槛的意思。在日常生活中,并非所有来自外界的适宜刺激都能引起人的感觉,如落在皮肤上的灰尘、手腕上手表的滴答声,这些都是外界作用于感觉器官的适宜刺激,但人在通常情况下却无法感觉到,原因在于刺激量太小。要产生感觉,刺激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并且要持续一定的时间。那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做绝对感觉阈限。例如,人的眼睛在可见光谱(400~760纳米)范围内,有7~8个光量子,且持续时间在3秒以上,就可以产生光的感觉。声音的感受频率在20~200000赫兹,超过这一范围,无论响度如何变化人都听不到。这些情况说明,在一定适宜刺激强度和范围内,才能产生感觉;达不到一定的强度,或者强度超过感觉器官所能承受的强度,都不能产生感觉。
能识别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是人们辨别两种刺激强度不同时所需要的最小差异值,也叫做最小可觉差,其数值是一个常数。如在原来声音响度的基础上,响度要变化1/10人才能听到声音的变化;感受到亮度的变化需要变化1/100;而感受到音高的变化则需变化11/100。
2.感受性变化规律
人们对于事物的感受性是有一定的变化规律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外在刺激的变化而变化,与外在刺激紧密相关联。
(1)感觉的适应。刺激物对感觉器官持续作用,使感觉器官的敏感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感觉的适应。这种变化可以是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是感受性的降低,有时也可以是感觉的消失。古语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就是嗅觉的适应。到海里游泳,刚开始的时候觉得水很凉,过一会儿,会觉得水变温了,这是肤觉的适应。从亮处进入暗室,开始什么也看不清楚,过了一会儿,逐渐能分辨出暗室中物体的轮廓,这是视觉适应中的暗适应,而从暗室走到亮处时,最初一瞬间眼睛不敢睁开,过一会儿,视觉即恢复正常,能看清楚周围事物,这是视觉适应的明适应。
(2)感觉的相互作用。各种感觉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对其他器官的感受性造成影响,使其提高或降低,这种现象就叫做感觉的相互作用。如在绿色光照射下,人的听觉能力会提高;在红色光照射下,人的听觉能力会降低。强烈的噪声可以引起视觉能力降低,微弱的声音可以提高视觉能力。
联觉是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它是感觉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联觉有多种表现,最明显的是色觉与其他感觉的相互影响。例如,“色—温度”联觉,即色觉又兼有温度感觉,如波长的红色、橙色、黄色会使人感到温暖,所以这些颜色被称做暖色;波短的蓝色、青色、绿色会使人感到寒冷,因此这些颜色被称做冷色。色觉还能影响情绪和健康。黑色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红色给人以欢快热烈之感,蓝色、绿色则给人以静谧之感。红、橙等暖色能使高血压患者血压有所升高,而蓝色、绿色等冷色能使高烧者体温有所降低。
不同颜色可以对人的食欲产生不同的影响。一般认为,橙黄色可促进食欲,黑白有时能降低食欲。
(3)感觉的对比。感觉的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苏轼的诗“一朵妖红翠欲滴”便是感觉的对比所营造的特殊效果,感觉的对比分为同时性对比和相继性对比两种。如,将两块相同深度的灰色放置于黑色和白色两种背景之上,由于黑色对比灰色颜色更深,而白色对比灰色颜色更浅,因而当这两块相同深度的灰色同时出现时,就会使人觉得在黑色背景上的灰色要比白色背景上的灰色更浅、更亮,这是同时性对比,如图4-1所示。我们喝完苦的中药后,立即喝水会感觉水有甜味,这是相继性对比。
图4-1
(4)感受性与训练。人的感受性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训练而提高。此外,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丧失一种感觉能力的人,其他感觉能力由于代偿作用会得到特殊的发展。如盲人的触觉和听觉特别发达,而聋哑人的视觉非常敏锐。
前面我们提到了人类感觉的发展直接制约人类知觉的发展,那么知觉的特性有哪些呢?
三、知觉的特性
人类知觉的发展受很多条件的制约,也直接影响人类的判断和决策,所以我们对知觉的特性要有科学的认识和了解。
1.知觉的选择性
在纷繁复杂的客观事物中,人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对象,对它们知觉得格外清晰,而把其他事物作为知觉的背景,这种现象就是知觉的选择性。知觉对象和背景可以相互转换(见图4-2和图4-3)。知觉的选择性受对象的运动变化、对象的新异性以及对象与背景的差异性的影响。其中,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从背景中突出出来。
图4-2 对象与背景
图4-3 两可图
2.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是一个非常主动的过程,在知觉过程中,人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并用概念的形式把它们标示出来。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见图4-4)。
知觉的理解性依赖于知觉者过去的知识经验。知觉者与某一事物有关的知识和经验越丰富,对该事物的知觉就越有丰富的内容,越深刻,越精确,越迅速。
3.知觉的整体性
在知觉过程中,人总是把客观事物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知觉,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如图4-5所示,白色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是作为一个整体被知觉的,尽管背景图形似乎支离破碎,但感知的却是一个整体。
图4-4 你看见了什么?
图4-5
4.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条件发生变化时,人对客观事物的知觉映象保持相对不变。在视知觉中,知觉的恒常性表现得特别明显。对象的大小、形状、亮度、颜色等印象与客观刺激的关系并不完全服从物理学的规律。在亮度和颜色知觉中,物体固有的亮度和颜色倾向于保持不变(见图4-6)。比如,无论是在强光下还是在黑暗处,我们总是把煤看成黑色,把雪看成白色,把国旗看成红色。实际上,强光下煤的反射亮度远远大于暗光下雪的反射亮度。恒常性使人在不同的条件下,始终保持对事物本来面貌的认识,保证了知觉的精确性。
图4-6
知觉的恒常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是过去经验的作用。知觉的恒常性不是人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后天学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