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情绪发展不仅有利于儿童智力发育,而且也有利于促进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形成,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所以我们要积极创设条件,培养学前儿童的积极情绪。
一、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
婴幼儿的情绪易受周围环境气氛的感染。别人的情绪因素使他们在无意中受到影响,其作用比专门的、理性的说教要大得多。可以说,婴幼儿的情绪发展主要依靠周围情绪气氛的熏陶。
1.保持和谐的气氛
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和竞争的环境,使人容易处于紧张和焦急之中,这对儿童发展非常不利。因此,在家庭中要有意识地保持良好的情绪气氛,布置一个有利于情绪放松的环境,避免脏乱、嘈杂,成人之间要互敬互爱,家庭成员之间也要用礼貌用语,并努力避免剧烈的冲突。
2.建立良好的亲子情和师生情
正确对待幼儿的依恋,对孩子的情绪发展有重要意义。母亲在给孩子喂奶时,就要同时注意与孩子的感情联系。有的母亲认为孩子小,不懂事,把喂奶过程只当做事务性动作,这不利于孩子的情绪发展。
分离焦虑或不能从亲人那里得到爱的满足,可能导致婴幼儿情绪发展的障碍,其不良影响甚至会延伸到儿童日后的发展。儿童初次入托或上幼儿园的时候,是分离焦虑容易加剧的时期。这时,儿童不但较长时间离开亲人,而且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哭泣和不安是经常发生的。父母和老师的态度在这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亲子感情的建立虽然有先天因素,但后天的抚养亲情比先天的血缘关系更为重要,许多非亲生父母子女,其亲情如同骨肉;而有些父母把孩子从小交给祖父母或其他人,到孩子上学时才领会亲子感情,其感情关系时时出现障碍。
幼儿园的师生情,主要在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幼儿需要得到教师较多的注意、具体接触和关爱,特别是教师对幼儿的理解和尊重。比如,幼儿园小班的幼儿,很愿意搂着老师,让老师摸摸头,亲一亲。有位老师规定:谁做得好,就让他多骑一次“大马”(骑在老师的腿上),小班幼儿很喜欢争得这种奖励。大班幼儿更多注意老师对自己的态度。
二、成人的情绪自控
成人的情绪示范对孩子情绪的发展十分重要。成人愉快的情绪对孩子的情绪是良好的示范和感染。更重要的是,成人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家长喜怒无常,使孩子也会无所适从,情绪也不稳定。
对孩子的爱,是孩子情绪发展的必需“营养”。过分溺爱,不利于孩子的情绪发展以至整个身心的发展。过分吝惜的爱,使孩子在父母面前过于拘谨,也不利于他的发展。
为人之师,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优秀教师能够做到把自己的一切忧伤留在教室之外,情绪饱满地进课堂。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教师还要理智地对待每个幼儿的情绪态度,有些孩子容易引起老师的好感,老师对他们的态度也自然较好,并且经常委派给他们任务,孩子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也容易进步,跟老师的感情也越来越好;另一些孩子不为别人喜爱,爱哭闹,不专心学习,不听劝说等,由于干扰集体活动,常受到批评,因而他们和老师疏远,学习也不好。上述这两种情况,在师生感情上,前者表现为良性循环,后者则为恶性循环。教师应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切断恶性循环,主动关心孩子,发现其优点,给予耐心帮助。孩子对老师的态度是敏感的,他们或迟或早会和老师亲近起来。
三、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
积极的教育态度是应对消极情绪的良方。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肯定为主,多鼓励进步
许多父母常常对孩子说“你不行!”“太笨了!”“没出息!”等。经常处于这些负面影响下,孩子情绪消极,也没有活动热情。有个孩子平时画画并不好,当他在幼儿园画画第一次得到奖品——一张小画片时,他把画和奖品带回家,妈妈高兴地说:“太好了!孩子,我知道你能行,你画的大红花多么漂亮!”从此,孩子对美术产生了兴趣。而每次画完一张,都拿给妈妈看,妈妈总是说他画得好,有进步。孩子果然越画越好了。
2.耐心倾听孩子说话
孩子总是愿意把自己的见闻向亲人诉说。孩子感受到和老师亲、对老师信任时,也总是愿意向老师诉说。可是成人往往由于自己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听孩子说话。有时成人认为孩子说的话幼稚可笑,不屑一听。这些都会使孩子感受到压抑,感受到孤独,因而情绪不佳。有时孩子因此出现逆反心理,故意做出错误行为,以引起成人的注意。
耐心倾听孩子说话,对孩子的情绪培养十分必要。有位妈妈曾记录孩子的话:孩子说,在山上看见太阳落下去,担心太阳掉到河里去了,后来知道山下面没有河,是一条路,他放心了,这位妈妈非但没有笑话孩子的幼稚,反而称赞他心地多么善良。孩子感受到妈妈是朋友,什么知心话都愿意对妈妈讲,孩子的情绪很健康。这位妈妈的态度是正确的,培养孩子的健康情绪是首要的,至于一些无知和幼稚,孩子将会改进的。
3.正确运用暗示和强化
婴幼儿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受成人的暗示。比如,有位家长在外人面前总是对自己的孩子加以肯定,说:“我们小妹摔倒了从来不哭。”他的孩子果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另一位家长则常常对别人说:“我们的孩子就是爱哭。”“他就是胆小。”这种暗示,则容易使孩子养成消极情绪。
孩子的情绪发展也往往受成人强化的影响。例如,妈妈要去上班,婴儿因分离焦虑而哭。妈妈为了解决当时的矛盾,给孩子吃糖果,或尽量满足孩子的其他要求。孩子受到了强化,以后当妈妈出门时,更是大哭。另一种情况是,当孩子摔倒要哭时,大人说:“不怕!男子汉跌倒了自己爬起来!”孩子虽然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但是硬是自己站了起来。类似这样的强化,对于现代儿童抵御挫折、减少焦虑十分必要。
四、帮助孩子控制情绪
幼儿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成人可以用各种方法帮助他们控制情绪。
1.转移法
2岁、3岁孩子在商店柜台前哭着要买玩具,大人常常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说“等一会儿,我给你找一个好玩的”,孩子会跟着走了。可是有时此法不奏效,往往是由于大人只是为了哄孩子,回家后忘记了自己的许诺,以后孩子就不再“受骗”了。对4岁以上的幼儿,当他处于情绪困扰之中时,可以用精神的而非物质的转移方法。比如,孩子哭时,对他说:“看这里这么多的泪水,我们正缺水呢,快来接住吧。”这时爸爸真的拿来一个杯子,孩子就破涕为笑。
有个幼儿总是爱哭,大人对他说:“你眼睛里大概有小哭虫吧?它让你总哭,来,咱们一起捉小虫吧!”孩子的情绪也就转移了。
2.冷却法
孩子情绪十分激动时,可以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孩子自己会慢慢地停止哭喊。所谓“没有观众看戏,演员也没劲儿了”。当孩子处于激动状态时,成人切忌激动起来。比如,对孩子大声喊叫“你再哭,我打你”或“你哭什么,不准哭,赶快闭上嘴”之类。这样做会使孩子情绪更加激动,无异于火上浇油。有位母亲使用了以下方法:一天,孩子上床睡觉前非要吃糖不可,妈妈说“没有糖了”,孩子便用高八度的嗓门哭起来。妈妈冷静地打开录音机,录下孩子的尖叫声,然后放出来。孩子听见声音,停止哭闹,问:“谁哭呢?”妈妈说:“是个不懂事的孩子,他大哭大闹,吵得别人睡不好觉。他有出息吗?”孩子答:“没出息。”妈妈说:“你愿意和他一样吗?”孩子答:“不愿意。”妈妈又说:“那你就不要大嚷了,睡觉时吃糖,牙齿要痛的。等明天买了糖给你吃,好不好?”孩子安静地答应了。
3.消退法
对孩子的消极情绪可以采用条件反射消退法。比如,有个孩子上床睡觉要母亲陪伴,否则哭闹。母亲只好每晚与孩子做伴,有时长达一个小时。后来父母亲商量好,采用消退法,对他的哭闹不予理睬,孩子第一天晚上哭了整整50分钟,哭累了也就睡着了。第二天只哭了15分钟。以后哭闹时间逐渐减少,最后不哭也安然入睡了。
五、教会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
儿童表现情绪的方式更多的是在生活中学会的。因此,在生活中,有必要教给孩子有意识地调节情绪及其表现方式的技术。比如,儿童在自己的要求不能满足时,大发脾气、跺脚,甚至在地上打滚,这是不正确的情绪表现方式。在成人的教育下,儿童逐渐懂得,发脾气并不能达到满足要求的目的,他会放弃这种表现方式。
可以教给孩子调节自己情绪的技术,方法有:
1.反思法
让孩子想一想自己的情绪表现是否合适。比如,在自己的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时,想想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和小朋友发生争执时,想一想是否错怪了对方?
2.自我说服法
孩子初入幼儿园由于要找妈妈而伤心地哭泣时,可以教他自己大声说:“好孩子不哭。”孩子起先是边说边抽泣,以后渐渐地不哭了。孩子和小朋友打架,很生气时,可以要求他讲述打架发生的过程,孩子会越讲越平静。
3.想象法
遇到困难或挫折而伤心时,想象自己是“大姐姐”、“大哥哥”、“男子汉”或某个英雄人物等。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在正确的引导和培养下,孩子能学会恰当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情绪的表现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