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牛最近很“牛”,他认为自己比谁都强。有一次,牛牛和妈妈一起去看一个儿童画展,妈妈指着一幅画说:“牛牛,你看,这个小朋友画得真好!”没想到牛牛顿时不高兴了,他大声地说:“这有什么好,我画的比她棒多了,我才厉害呢!”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牛牛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最厉害!”要命的是,当老师和家长要求他把一件事情做得更好一点的时候,他总是说:“做得够好的了。”妈妈开始担心。她该怎么办呢?
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和所处环境与教育密切相关的。
一、自我意识的产生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自我意识是特殊的认知过程,是主体对自己的反映过程。自我意识表现在对自己的认识、态度和行为的调节。它包括三种形式,即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自我认识的对象包括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动作和行动、自己的内心活动。
二、自我认识的发展
自我认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对自己行动的意识和对自己的心理活动的意识三个方面。
1.对自己身体的认识
对自己身体的认识是儿童自我认识发展的第一阶段。儿童从最开始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到认识自己身体各部分、认识自己的整体形象、意识到身体内部状态,最后能把自己的名字与身体联系。
2.对自己行动的意识
动作的发展是儿童产生对自己行动的意识的前提条件。1岁左右,婴儿出现了最初的独立性。培养儿童对自己的动作和行动的意识,是发展其自我调节和监督能力的基础。
3.对自己的心理活动的意识
对自己内心活动的意识,比对自己身体和动作的意识更为困难。
儿童从3岁左右开始,出现对自己内心活动的意识。4岁以后,开始出现对自己的认识活动和语言的意识。
学前儿童往往只停留在意识到心理活动的结果,而不能意识到心理活动的过程。学前儿童甚至不能意识到自己判断中的矛盾。掌握“我”字是自我意识形成的主要标志。
三、自我评价的发展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它可以包括三种形式:掌握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社会性比较,即从与别人比较中对自己作出评价;自我检验,或狭义的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从2~3岁开始出现。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和幼儿认知及情感的发展密切联系着。其特点如下:
1.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
幼儿还没有独立的自我评价。他们的自我评价依赖于成人对他的评价。在幼儿初期,儿童往往不加考虑地轻信成人对自己的评价,自我评价只是简单重复成人的评价。在幼儿晚期,开始出现独立的评价。儿童对成人的评价逐渐持有批判的态度。
2.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
幼儿往往不从具体事实出发,而从情绪出发进行自我评价。
在一般情况下,幼儿总是过高评价自己。
3.自我评价受认识水平的限制
学前儿童自我评价从比较笼统逐渐向比较具体和细致的方向发展;从按外部行为的评价逐渐发展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从较多地只根据某个方面或局部进行自我评价,逐渐发展到能作出比较全面的评价;从只有评价而没有评价的论据,发展到有论据的评价。
四、自我调节的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展必须体现在自我调节或监督上。因为个性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自觉掌握自己的行为活动。
自我调节包括许多方面,如起动或制止活动、动作的协调、动机的协调、活动的加强或削弱、心理过程的加速或减缓、积极性的加强或削弱、行为举止的自我监督和校正等。幼儿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表现为不但能够根据成人的指示调节自己的行为,而且有自己的独立性。
总的来说,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在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外部行为和内心活动,并且能够恰当地评价和支配自己的认识活动、情感态度和动作行为,由此逐渐形成自我满足、自尊心、自信心等性格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