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有点”,走出无动力状态
曾有一位同学给我发来邮件,讲到进入大二后课程比较轻松,不像以前那样需要整天学习了,但又感到有些空虚,不知道具体要做些什么,不知道应该怎样使自己过得充实一些,不知道应该怎样做才能使自己将来更有竞争力。他希望我能给一些意见,使他不再迷茫。
我觉得这位同学的状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为确实有一部分同学处于无动力状态。这种无动力状态又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什么目标都没有,浑浑噩噩,过一天是一天;另一种是有某种目标的,但又缺乏足够的动力追求这个目标。这后一种人往往在迷惘中又有焦虑,因为他们想要走出这种状态而又缺乏足够的力量走出这种状态。
针对这种无动力状态,我也提不出具体的办法(因为各个人的情况是不相同的),而只能泛泛地提三点比较笼统的建议:
一是要有点目标。目标是动力的源泉,也规定了动力作用的方向。当然,有了总的目标,还需要分解成若干个分目标。如哪位同学说到将来想当老师,那就可以分解成专业课程学习方面的目标(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这是从事专业工作所需要的)、教学技能方面的目标(如写字、做课件、写教案等,这是从事教学工作所需要的)以及一般的知识和素质方面的目标(如文字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基本的为人处事、社会交往的能力等,这是不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的)这样三个方面。
二是要有点行动。我们有时候遇到少数同学,今天想做这样,明天想做那样,既没有持之以恒的目标,也没有持之以恒的行动,所以什么也做不成。做不成又焦虑,越焦虑就越定不下心来认真做事。所以不妨先从某些事情做起,不要指望一下子做全,一下子做好,一下子做成,但要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做事情当然不如随心所欲自在痛快,但还是要坚持做。如果上午睡个懒觉,下午四处逛逛,晚上上网浏览浏览,聊聊天、玩玩游戏,那么一天很快就过去了。这样固然自在,但却无法摆脱由之而来的空虚和焦虑。所以必须要有意志和毅力,一点一滴做起。
三是要有点兴趣。缺乏动力,往往也意味着缺乏兴趣,所以兴趣的培养就至关重要。首先是要培养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没有兴趣的学习确实是很痛苦的,有了兴趣就不一样了。但是我们不能等有了兴趣再去学习,这样永远也不会有兴趣。我们要在学习中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其次也应该培养一些课外的兴趣爱好,如对某些文体活动的兴趣,对某些集体活动的兴趣,对某些社团活动的兴趣,对某些社会实践的兴趣,对某些志愿者活动的兴趣,等等。总之,有兴趣才能生机勃勃。所以要用兴趣来激发自己的动力和活力,在兴趣活动中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使自己的身心得到陶冶,使自己的视野得到拓宽,从而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
三个“有点”,最重要的是要先行动起来,一点一滴做起,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评论选摘】
评论一:赞成,要用人生的终极目标来规划今天。
评论二:拜读了沈老师的文章,觉得三个“有点”看起来平淡,做起来却并不容易。
评论三:老师说的是,有恒则成!
评论四:你说得很好,要先有目标,必须要有意志和毅力,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自己对所学专业的兴趣爱好。赞!
评论五:三个“有点”,最重要的是要先行动起来,一点一滴做起,否则一切都是空谈。赞!会常来欣赏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