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世间没有不散的筵席

世间没有不散的筵席

时间:2023-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世间没有不散的筵席”这句话仍然是成立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是说:要想吃到“午餐”就得要付费;而“世间没有不散的筵席”是说:除非持续地付费,否则这顿“午餐”总有无法延续下去的时候。至于人生所追求的那些有正面价值的东西,我们不能企盼一劳永逸地享受人生的“筵席”。

世间没有不散的筵席

上一篇日志的题目叫《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我觉得这是人生的大道理,不妨称为人生第一定律。今天想接着这个“没有”再说另一个“没有”,就是“世间没有不散的筵席”。我觉得这也是人生的大道理,不妨称为人生第二定律。

最早读到这句话,是在《红楼梦》里。《红楼梦》第26回写道,小红对佳蕙说:“俗话说得好,‘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时谁还管谁呢?”

这句话在《红楼梦》里固然有些悲凉的意味,但仔细想来,这句话却道出了人生的实情。任何事情,有始必有终。人生诸事也是同样。在这里,“筵席”可以有两种含义:一种比较接近本义,指的是一般意义上的过程。既是过程,总有终结。聚会有开始就有结束,学校有入学就有毕业。这类过程的终结在很多情况下是值得庆贺的,即使有时有点伤感,却也无可奈何。另一层含义是引申义,比喻为人们所追求的各种有正面价值的东西,如财富、地位、权力、荣誉、事业等。其实现在人们用“世间没有不散的筵席”这句话,更多的是用其引申义。孟子“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论述;墨子“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描写;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概括;《三国演义》“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判断;民主人士黄炎培“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民间流传的“富不过三代”的说法;如此等等,无一不是对这一道理的不同表述。

不论提出上述种种说法的人的本意是什么,我引用这句话想要说明的道理是:如果没有新的能量的输入,任何一个系统就会因能量的消耗而趋于衰落。反过来也就是说,如果要使这个系统不至于趋于衰落,就必须要有新的能量的输入。运用到社会人生诸事上,就是说,要维持某种有价值的东西、状态、境界,就需要有新的努力,新的奋斗。再富裕的家庭,坐吃山空,总是要吃穷的;再强大的国家,不思进取,总是要落后的;再勇猛的军队,骄奢淫逸,总是要衰败的;再强壮的身体,缺乏锻炼,总是要垮掉的;再天才的脑袋,放弃学习,总是要愚钝的。就是说,“筵席”总是要散的。但如果我们能够在散席之前(哪怕之后)开出新的“筵席”,那不就可以使“筵席”得以延续了吗?不过要开出新的“筵席”,就要有新的投入,就要有新的奋斗,这也意味着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这时,“筵席”已经不再是原来的“筵席”了。所以,“世间没有不散的筵席”这句话仍然是成立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是说:要想吃到“午餐”就得要付费;而“世间没有不散的筵席”是说:除非持续地付费,否则这顿“午餐”总有无法延续下去的时候。

我把这一条称之为人生第二定律,并不是要人们承认宿命,走向无所作为;而是要人们增强忧患意识,发挥能动作用。作为一般的过程,有些东西“散”去了就让它散去吧。我们可以伤感却不必沮丧,可以失望却不必绝望。至于人生所追求的那些有正面价值的东西,我们不能企盼一劳永逸地享受人生的“筵席”。我们所应该做的,就是以不懈的努力,不息的奋斗,开出人生一场场更加精彩的“筵席”。

人生,就是为一次次不同的“筵席”而努力的过程。

【评论选摘】

评论一:沈老师教书育人的胆略与宏图令我生畏。不出三载,或将日志整合编成册,人手一本,善莫大焉!

评论二:博主写得精彩!消耗,然后充电,充了电再放出去。然后再进入下一个循环。生命不止,学习不止,所用不止,这就是生命不断成长的过程。

评论三:两条定律都很实在。

评论四:充满哲理,回味无穷。

评论五:博主说得极是,散为聚也。人生就是为一次次不同的筵席而努力的过程。

评论六:宿命也好,随缘也好,都是各人各的取向,聚散也为定律……我们不追求“筵席”如何,只享受“努力的过程”。

评论七:思考者处处见学问。内在文化都是经历之后见真谛。就如鸡和蛋的问题,生活永远都是纠结着的疑问。

评论八:两条定律,至理名言。

评论九:不愧为研究哲学的行家,字里行间充满着哲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