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要有一颗柔软的心

要有一颗柔软的心

时间:2023-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当然不是反对要有一颗忠诚的心或仁慈的心。可见,要让道德由外在的规范转化为人们内在的德性,一颗柔软的、敏感的心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说,“有情”、“怜子”属于“易感”,那么“豪杰”、“丈夫”的特点则是不易折。正是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呼吁:要有一颗柔软的心。人需要有一颗柔软的心,才能感受到平凡的幸福。从个人精神角度,主张人人都要有一颗柔软的心,观点非常新颖!

要有一颗柔软的心

为什么要有一颗柔软的心呢?为什么不是一颗忠诚的心,一颗仁慈的心?

我当然不是反对要有一颗忠诚的心或仁慈的心。忠诚的心或仁慈的心主要是从政治上、道德上说的,而柔软的心则主要是从心理上说的。我们知道,政治上、道德上的“心”都需要以心理上的“心”作为基础。

那么什么样的心是柔软的心呢?我想,柔软的心至少有两个特征:其一,易感;其二,不易折。

先说第一个特点——易感。柔软是与粗糙相对而言的。粗糙的心灵必定是麻木的、不易感动的,而柔软的心灵也就是敏感的心灵。心之为心,就需要敏感,就要会感动。看到他人苦难,要有恻隐之心;对于可敬对象,要有崇敬之心;受到别人恩惠,要有感恩之心;不慎做了坏事,要有羞耻之心;面对邪恶势力,要有义愤之心;处身火热生活,要有激奋之心。中国有句成语,叫麻木不仁。就是说,一颗麻木的心灵是不可能产生仁慈等道德情感的。可见,要让道德由外在的规范转化为人们内在的德性,一颗柔软的、敏感的心是必不可少的。

再说第二个特点——不易折。正因为柔软,所以也就不易折、不易碎。柳枝很柔软,于是随风飘荡,这就相当于敏感;但也正因为柳枝随风飘荡,它就不易折断。反过来,枯枝却是既粗糙又易折。柔软既是粗糙的反面,又是脆弱的反面。柔软是一种弹性,柔软是一种韧性。心而柔软,虽易感动,却有弹性,韧性,不至于“感”得无法复原,更不至于“动”得趋于崩溃。这种意义上的柔软,也就是坚强。

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这里虽然用了“柔弱”、“柔脆”字样,其实并不是形容它们本质上的“脆”“弱”,而只是表现它们形式上“柔软”的背后所蕴藏的顽强的生命力。人的心灵也是同样。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柔软不也正是一种坚强吗?

鲁迅有一句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如果说,“有情”、“怜子”属于“易感”,那么“豪杰”、“丈夫”的特点则是不易折。虽然很多人把这两个方面对立起来,其实它们是统一的。

有了一颗柔软的心,才能感受春花秋月之绮丽,才能领略高山大川之壮美,才能心领人伦道德之良善,才能体验人生社会之美好。同样,有了一颗柔软的心,才能抵抗自然的灾难,才能经受人世的磨难,才能增添生活的信心,才能保持心灵的和谐。

而反观很多现代人的心灵,粗糙而又脆弱,麻木而又易折。外界刺激小了,引不起什么反应,麻木不仁;外界刺激大了,就承受不了,甚至心理崩溃。正是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呼吁:要有一颗柔软的心。

【评论选摘】

评论一:我们都需要一颗易感而不易折之心,用易感之心去接触大千世界,用不易折之心去接受多变的世间之事。

评论二:沈老师,您很关注人性的真善美,写得很好。人需要有一颗柔软的心,才能感受到平凡的幸福。可是,过于敏感、柔软的心也容易受到伤害,而且会很深,不是吗?

评论三:有了一颗柔软的心,才能感受春花秋月之绮丽,才能领略高山大川之壮美,才能心领人伦道德之良善,才能体验人生社会之美好。写得真好,我也要有一颗柔软的心,支持你。

评论四:无刚则不能自立,无柔则不能亲和;太刚则折,太柔则靡。只有刚柔相济,人才能无往而不胜。

评论五:红尘扰扰攘攘,还有多少人,愿意在书斋中,对世界/人生/价值/生命进行深刻的思考?谢谢晨日,能让人在闲时,来此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

评论六: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有一颗柔软的心。“人之初,性本善”,也许孟子也是这么认为的吧。我们内心深处都有一丝阳光,这丝阳光照耀着我们,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充满爱心、感恩之心。我们的心柔软,我们爱这个世界。

评论七:精彩!题目就给我耳目一新的强烈冲击!工作中常常困惑不解,总觉得当今孩子们脆弱是由于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对他们的过分呵护,没有受过苦造成的。从个人精神角度,主张人人都要有一颗柔软的心,观点非常新颖!本人很受启发!

评论八:保持一颗柔软的心……因为柔软,所以鲜活。女子更要如此,柔软,也是因为心中的爱意吧……

评论九:仁慈的心——易感,不易折——朴实,深刻的见解!欣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