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光宇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心理学家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向着10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进发。
第一组的人既不知道村庄的名字,又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行了。刚走出两三公里,就开始有人叫苦;走到一半的时候,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头,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走了;越往后走,他们的情绪也就越低落。
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程有多远,但路边没有里程碑,只能凭经验来估计行程的时间和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想知道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拥着继续向前走。当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的时候,大家情绪开始低落,觉得疲惫不堪,而路程似乎还有很长。当有人说:“快到了!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来,加快了行进的步伐。
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村庄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旁每一公里就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阵的快乐。行进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涨,所以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心理学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当人们的行动有了明确目标的时候,并能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加以对照,进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进行速度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人们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目标。
如果人生没有目标,就好比在黑暗中远征。人生要有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个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个年度的目标,一个月份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进步就越快,对社会也就越有益。有了崇高的目标,只要矢志不渝地努力,就可能成为壮举。
如果将心理学家的结论用哲人的语言来表达,那就是:“伟大的目标构成伟大的心灵,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动力,伟大的目标形成伟大的人物。”
驾驭愤怒
一天,陆军部长斯坦顿来到林肯总统那里,气呼呼地对他说,一位少将诽谤他偏袒一些人。林肯总统建议斯坦顿写一封信,回敬那个家伙,“可以狠狠地骂他一顿。”斯坦顿立刻写了一封措辞尖刻的信,拿给林肯总统看。“对了,对了。”林肯总统高声叫好,“要的就是这个!好好训他一顿,真是写绝了,斯坦顿。”但是,当斯坦顿把信叠好装进信封里时,林肯总统却叫住他,问:“你要干什么?”“寄出去呀。”斯坦顿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不要胡闹。”林肯总统大声说,“这封信不能发,快把它扔到炉子里去。凡是生气时写的信,我都是这么处理的。这封信写得很好,写的时候你已经解了气,现在感觉好多了吧,那么就请你把它烧掉吧。”
林肯认为,人总是有憋气窝火的时候,这种不满情绪堆在心中是有害的,反击回去或发泄给别人,以眼还眼,以牙还牙,都不是上策。持续的愤怒会变成仇恨,持续的仇恨会变成愚蠢。愤怒一旦与愚蠢携手并肩,后悔莫及就会接踵而来。
林肯总统自己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南北战争接近尾声时,南部的李将军节节败退。林肯总统眼看胜利即将来到,要求部队指挥官米德将军马上乘胜追击;然而,米德将军一直犹豫不决,迟迟没有动作,反而花了许多时间和部属召开军事会议,议而不决。等到他终于要出兵时,敌军早已逃之夭夭,不知去向了。
林肯总统对这种后果极其愤怒,给米德将军写了一封措辞十分严厉的信,表达其心中的强烈不满。信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将军:
我相信你不会对南方将领罗伯特•李平安逃遁这一严重事件无动于衷。他原已在我军铁腕之中,作为我军最近一系列军事努力的结果,这次擒住他本可结束战争,严酷的事实是这场战争还将无可预测地继续下去。因为如果你在上星期一那样的大好时机都未能成功击溃李,又如何能在河南以三分之二的兵力达到这一目的呢?寄此希望是不现实的,我预料你不会有重大战果。大好战机的白白失去,我实在为此痛心疾首。”
米德读了这封信的反应如何?不知道。因为他并没有收到这封信!林肯总统写完信,把它收了起来,没有寄出去。直到他遇刺身亡,人们才在他的档案中发现了这封信。
林肯总统虽因一时气愤,写了这封信,但是他冷静考虑了寄出这封信的后果,最后还是决定把它束之高阁。
愤怒就像一把双刃剑,有时候是勇敢和美德的武器,有时候则是吹灭理智之灯的狂风。勇者愤怒时,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时,抽刃向更弱者。智者愤怒时,讲究斗争艺术;愚者愤怒时,只会一味发泄,甚至伤害无辜。人,应该支配愤怒,做愤怒的主人,而不能被愤怒所支配,做愤怒的奴隶。
最了不起的管理者
伯肯斯托克是IBM公司未来需求部的负责人,是当时刚刚去世的IBM公司第二把手柯克的多年好友。
他知道,好友柯克与IBM第二任总裁小沃森积怨很深,长期不和。他想: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朝天子一朝臣,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柯克一死,小沃森肯定会对自己打击报复。与其被人赶走,不如来个痛快,主动辞职。
于是,伯肯斯托克走进IBM第二任总裁的办公室。他瞧了一眼小沃森,毫无顾忌、牢骚满腹地嚷道:“柯克去世了,我没有什么盼头了,与其被人赶走,还不如主动辞职……”
奇怪的是,小沃森显得很平静,脸上还有一丝笑意。
伯肯斯托克有点紧张了,不是因为害怕,而是有点摸不着头脑。
小沃森宽容了他的“叫板”,心平气和挽留他:“如果你真行,那么你就不仅能在柯克的手下出类拔萃,而且也能在我的手下出类拔萃。如果你认为我不公平,那你就走;否则,你应该留下,因为这里有许多机遇,这里需要你,我需要你。”
伯肯斯托克似乎在思考,默不作声。
小沃森继续挽留说:“如果我是你,现在的选择就是毫不犹豫地留下来。”
发牢骚并不总是正确的,但认真对待发牢骚却总是正确的。后来的事实证明,小沃森留下伯肯斯托克是极其英明的决定。伯肯斯托克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甚至比已经去世的柯克更加精明能干。在促使IBM从事计算机生产方面,伯肯斯托克的贡献最大。当小沃森极力劝说老沃森及IBM其他高级负责人,应加快发展计算机行业时,在公司总部里的支持者寥寥无几,而伯肯斯托克却旗帜鲜明地对小沃森说:“打孔机注定要被淘汰,假定我们不觉醒,不尽快研制电子计算机,IBM势必会走向灭亡。”
小沃森相信他说的话是对的,共同为IBM的计算机生产立下了汗马功劳。
小沃森在他的回忆中曾写下这样的话:“在柯克死后,成功地挽留了伯肯斯托克,是我有史以来所采取的最出色的行动之一。”
小沃森的高明之处,不只是挽留了伯肯斯托克,而且还重用、提拔了一批他并不喜欢,但却有真才实学的人。
小沃森在回忆录中写道:“我总是毫不犹豫地提拔我不喜欢的人。那种讨人喜欢的助手,喜欢与你一道外出钓鱼的老好人,则是管理中的陷阱。我总是寻找精明能干、爱挑毛病、语言尖刻、几乎令人生厌的人,他们能对你推心置腹。如果你能把这些人安排在你周围工作,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那么,你能取得的成就将是无限的。”
不错,“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没有和谐音,势必全乱套!”但是,“一人一把号,都吹我的调。不吹我的调,一个也不要!”其结果势必会孤家寡人,每况愈下。
在管理者和领导者当中,那些最了不起的人,就是最能爱惜和用好人才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