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退让,而非软弱可欺
必要的退让,并非要你软弱可欺。摒弃那种支支吾吾的态度,它容易令别人误解你。
人们是怎样对待你的?你是不是三番五次地被人利用和欺负?你是否觉得别人总占你的便宜或者不尊重你的人格?人们在定计划的时候是否不征求你的意见,而觉得你会百依百顺?你是否发现自己常常在扮演违心的角色,而仅仅因为在你的生活中人人都希望你如此?
尹女士找到她的心理医生,哭诉她感到自己受到专横的丈夫冷酷无情的控制。她抱怨自己对丈夫的辱骂和操纵逆来顺受。她的孩子也从来没有对她表示过尊重。她懊恼极了,感到自己已经是走投无路了。
她讲述了她的身世,心理医生认为尹女士是一个从小就容忍别人欺负的人的典型例子。从她性格形成的时期开始,直到结婚为止,她的行动一直受到她的极端霸道的父亲的监视。没想到她的丈夫“碰巧”也和她的父亲非常相像,因此婚姻又一次把她推入陷阱。
她的医生对她指出,是她自己无意之中教会人们这样对待她的。这根本不是“他们”的过错。她不久就理解了,那么多年她一直是忍气吞声,实际上是自己害了自己,她应当从自己身上而不是从周围环境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尹女士的新态度就是设法向她的丈夫及孩子表明:她不再是任人摆布的了。她丈夫最拿手的一个伎俩就是向她发脾气,对她表示嫌弃,特别是当孩子或者其他的成年人在场的时候。过去她不愿意当众大吵一场,因此对丈夫的挑衅总是毫无办法。现在,她要完成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理直气壮地和她丈夫抗争,然后拂袖而去。当孩子对她表现出不尊重的时候,她坚决地要求他有礼貌。
在采取这种有效的态度几个月之后,尹女士向她的医生汇报说:她的家庭对她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尹女士通过切身经历了解到,的的确确是自己教会别人怎样对待自己的。3年之后的今天,她已经很少再被别人欺负、被人不尊重了。
许多人以为斩钉截铁地说话意味着令人不快或者蓄意冒犯。其实不然。它意味着大胆而自信地表明你的权利,或者声明你不容侵害的立场。
我们可能还会遇见诸如吹毛求疵的、好插嘴的、强词夺理的、夸夸其谈的、令人厌烦的以及其他类似的欺人者,当遇到这类人的时候,就不妨冷静地指明他们的行为。你可以用诸如此类的话声明:“你刚刚打断了我的话”,或者“你埋怨的事永远也变不了”。这种策略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它告诉人们,他们的举止是不合情理的。
要敢于说:“不”,从而摒弃那种支支吾吾的态度,它容易令别人误解你。和隐瞒自己真实感受的绕圈子的话相比,人们更尊重那种不含糊的回绝。同时,你也会更加尊重你自己。
切记:必要的退让,并非要你软弱可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