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宪政运动与国民教育

宪政运动与国民教育

时间:2023-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闭会之后,社会上不久就组织了宪政座谈会和宪政促进会来响应这一议决案,现在是形成了一个宪政运动,它的发展的前途应该造成一套适合国情而又进步的中国宪法。中国的疆界是学校的疆界,中国的领土是学校的校址。如果我们拿官民互训的意思来上这训政的最重要的一课,那末,中国的宪政运动是可以成为一个最有精彩的国民教育运动;也唯独成为国民教育运动,那宪政运动才有充分的意义。

宪政运动与国民教育[1]

国民参政会第四届会议把七个关于制宪的提案合并通过而又组织了一个宪政期成会,这是一件值得注意的大事。蒋议长在开会词中说,这个案子之通过是本届参政会最大之收获,可见得实现宪政是现在中国顶要紧的事了。闭会之后,社会上不久就组织了宪政座谈会和宪政促进会来响应这一议决案,现在是形成了一个宪政运动,它的发展的前途应该造成一套适合国情而又进步的中国宪法。

我们在表示“抗战必胜,建国必成”的信念的时候,有些人好像是把抗战和建国之间分成一条鸿沟。其实抗战和建国是一件不可分的大事。抗战便是建国的一步,而且是最基本的一步。要把它们分开来看,不但是对于抗战会发生误解,而且对于建国也要发生误解。同样我们对于制宪也不能离开抗战建国去看它。我们是要为抗战而制宪,为建国而制宪。一部有效的进步的宪法能保证抗战的胜利和建国的成功,也就把抗战和建国统一起来了。所以宪政运动——创造一部增加抗战建国的力量而担保抗战胜利建国成功的宪法是空前的一件大事。

大事要大做,不可小做。如果小做了就会变成一件小事。宪政运动怎样才算当作一件大事来做呢?我们从教育的目光看来,宪政运动是要用新大学的原理来干,才能把它干成一桩真正救国的大事。怎样叫做新大学呢?大学之道在明大德,在新大众,在上于大众之幸福。新大学是大众之学府,整个的中国是我们的学校。中国的疆界是学校的疆界,中国的领土是学校的校址。凡是中国人都是学生,都是同学,只要他对于某件事是先知先觉便是先生。校长不消说则是蒋委员长,现在的大成至圣先师便是孙中山先生。各国的华侨可算是我们的留学生。世界上一切反侵略之组织是我们的友校,反侵略之战士都是我们的学友。我们的全部课程是抗战建国。宪政运动是我们的一门重要的功课。我们要在制宪上学习制宪,制宪是国家的根本大计,不能草草了事。这门功课必得大家亲自去上。请人代替上课是一切认真的学校所不许。千万不要认为老百姓程度不够就连宪政教育也不给他们。先知先觉的同胞们要领着后知后觉的同胞们一同把这门重要功课好好的上,使老百姓都明白大众的道德,都能做新时代的大众,都能瞄准着大众的幸福来制成宪法,并且运用宪法来增进大众的幸福,而不使它被减少或受忽视。

大学里最重要的原则是学术自由。这“学术自由”四个字往往被人误解为自由主义的学术。其实,学术自由只是追求真理的自由。如果追求真理的自由都没有,根本就不能产生学术。宪政教育里所需要的是这种自由。中国的老百姓应该有充分自由去追求制宪的真理。我们要什么宪法?要什么适宜的人去制宪?怎样去制成这种宪法?我们要有自由去追求这些问题里面所包含的真理。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想补充一句:“知新而温故,可以做学生了。”因此,无论是教导制宪或者是学习制宪的人必得温故又必得知新,然后才能把中华民国的宪法好好的立起来。怎么叫做温故?我们对于创造中华民国的中山先生的指示应该温习,我们应该把他的《北上宣言》、号召国民会议之演讲和《建国大纲》再仔仔细细的翻开来看看,看不懂的应该有人讲给他们听。其次,我们对于国民党政纲也要再看看。最后国民大会组织法、选举法和《五五宪草》也要用锐敏的眼光再来重读一遍。怎样叫做知新呢?抗战后应运而生的《中国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不可不知。世界进步的宪法不可不知。抗战第二阶段以后的新需要及国际形势的新发展不可不知。宪法如何制?先知先觉者温故而知新,后知后觉者知新而温故可以制宪了。

宪政运动是训政的最重要的一课。蒋议长对于训政在参政会里曾有精辟的定义。他说训政的意义不但是官训民,民也训官。的确如果老百姓们都拿他们的美德来帮助官吏向好的路上走,那末,世界上就没有坏官了。我们在老百姓的立场上说,如果官长都拿他们的优势来找出老百姓的真正需要,而帮助他们实现这种需要,那末,世界上也就没有捣乱的老百姓了。如果我们拿官民互训的意思来上这训政的最重要的一课,那末,中国的宪政运动是可以成为一个最有精彩的国民教育运动;也唯独成为国民教育运动,那宪政运动才有充分的意义。全国国民共同认识而又共同学习,共同参加所产生的宪法是必定成为共同遵守、共同爱护的国宝而垂于久远。

【注释】

[1]本文原载《战时教育》第5卷第3期,1939年12月10日。——编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