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时间:2023-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楚国县令和楚王知道这件事后,被宋就以德报怨的行为深深感动,自觉惭愧,对梁王表示感谢,并请求两国交好。由于长期积劳,鉴真病重,763年,他双腿盘坐,面向西方的祖国停止了呼吸。国与国关系中的诚信原则,实则是一个利益考量和取舍问题。

《左传•僖公十四年》曰:“弃信背邻,患孰恤之。无信患作,失援必毙。”意思是说,若自己丧失信用,背弃邻国,遇到祸患有谁会同情自己。失去了信用,一旦祸患发生,没有人来支援自己,就必定会灭亡。由此可见,重诺守信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我们对别人许下诺言,就须认真对待,对自己的承诺负责,切勿掉以轻心,失信于人。

梁国有一个名叫宋就的大夫,曾在梁、楚交界处当县令,梁、楚边亭四周都种瓜。由于梁国戍边的人勤劳,所以瓜长得很好;而楚国戍边的人懒惰,所以瓜长得不好。

于是,楚人心生忌妒和恼恨,在深夜践踏和扯断梁人的瓜藤。梁人发现后,去请示县令宋就,想要报复,去践踏楚亭瓜藤。宋就摇摇头说:“怎么可以这样做呢?与人结怨,是招祸的门径。人家对我们不好,我们也对人家不好,这多么狭隘呢!你们如果听我的话,那应以诚感人,每夜派人暗中为楚亭浇瓜地,不要让他们知道。”

楚人早晨到瓜地一看,瓜地已经浇过水了,瓜长得越来越好。楚国县令和楚王知道这件事后,被宋就以德报怨的行为深深感动,自觉惭愧,对梁王表示感谢,并请求两国交好。

同样,季札赠剑的故事也是如此。

吴国宗室季札,在出使北方大国途中,顺道访问了徐国国君。徐君非常喜欢季札的宝剑,但知它是吴国国宝,所以不好意思索要。

季札心知徐君很喜欢这把宝剑,想立即将它送给徐君,但自己仍需前往其他国家,所以需要带着宝剑以代表吴国出使。于是,季札心中暗暗向徐君许下诺言:“当我结束这次行程后,我会再到徐国,届时定将这宝剑送给您。”

后来,当季札返回徐国时,徐君已死。季札来到徐君墓前,便将宝剑挂在徐君墓旁的树上。随从连忙问道:“人都死了,还赠他宝剑干什么?”季札说:“我早在心中答应将这宝剑送给徐君,如今徐君虽已离世,但不可因此改变我的承诺,我仍要履行诺言。”这个故事告诫后人如何做一个信守承诺的君子,不违背对他人的誓言,更不失信于自己。

郭沫若曾写过一首七言诗:“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称赞的是唐朝时期被誉为江淮佛教首领的鉴真和尚。当时唐朝文化举世瞩目,是世界佛教学中心之一。

742年,日本僧人容睿和普照受日本天皇的命令,要来中国物色一位高僧去日本弘扬法事,传播佛教文化。当时有很多僧人有去传道的想法,但是一想到变幻莫测的海洋风暴就望洋兴叹,而鉴真却认为应为国东渡,以传佛法,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征途。途中经历千辛万苦终于抵达日本,鉴真一行在日本传播佛学的同时,也传播了盛唐的文化。他不仅参加了唐招提寺的规划工作,还用他高超的医术医治当地人民的疑难杂症。鉴真和他的弟子以及带去的绣师、画师等为当地医学、建筑以及绘画、书法、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也正因此,鉴真被奉为日本律宗的先驱者。由于长期积劳,鉴真病重,763年,他双腿盘坐,面向西方的祖国停止了呼吸。他为交流中日文化,发展中日友谊的业绩永垂青史,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中日两国人民的崇敬。

点评

孔子曰:“内不欺己,外不欺人。”国与国关系中的诚信原则,实则是一个利益考量和取舍问题。一个国家的国际口碑好了,别的国家就有意愿与之缔结友谊,开展多边贸易以及其他方面的交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坚持外交诚信,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成功开创了新中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树立了良好的国家形象,赢得了普遍的国际赞誉,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家风警语

务本节用则国富;进贤使能则国强;兴学育才则国盛;交邻有道则国安。

——《剡西长乐钱氏宗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