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儿童青少年身体发育现状及25年发展趋势
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过程是个体在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中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机体在外界环境中,遗传性和适应性矛盾统一的过程。正所谓,遗传决定生长发育的可能性,环境决定生长发育的现实性。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良好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促进其生长发育;相反,不良的环境条件对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通过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水平可以透视出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生长长期变化(Secular growth change)是近一个半世纪以来最重要的人类生物学现象之一,主要表现为儿童青少年发育水平提高,青春期提前,成年身高增长和身材比例的变化[1~4]。研究儿童少年生长的长期变化是观察社会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等)、营养、体育锻炼等诸因素对生长发育影响的一个重要窗口,长期变化作为生活状况的生物学标准(Biological standard of living condition),可以和GDP、人均收入、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等并用来反映社会公平性[5]。本文分析了山东省城乡7~18岁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现状及25年(1985~2010年)的长期变化。
1 对象及方法
以2010年全省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中7~18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分析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现状(年龄、性别及地域特征),分析指标包括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腰围和臀围;以济南、烟台、济宁3个全国检测点的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分析1985~2010年25年间的长期变化趋势。
2 结果
2.1 山东省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现状
2.1.1 身高 2010年山东省城乡7~18岁儿童少年身高均值、标准差见表1。城乡特征明显,总体上城市高于乡村,7~18岁城市男生比乡村男生高1.3~3.8cm,平均高2.8cm;城市女生比乡村女生高1.2~3.3cm,平均高2.4cm。7~9岁男生稍高于女生(1.3~1.9cm),10岁和11岁女生超过男生(1.3~1.9cm),12岁以后男生又超过女生,并且性别差异随年龄增长而增大,18岁时男生比女生平均高12.9cm(图1)。
表1 2010年山东省7~18岁儿童少年身高均值、标准差(cm)
(续表)
图1 男女生身高发育曲线
2.1.2 坐高 2010年山东省7~18岁儿童少年坐高均值、标准差见表2。总体上城市高于乡村,7~18岁城市男生平均比乡村男生高1.2cm,城市女生平均比乡村女生高0.7cm。7~9岁男生稍高于女生(0.6~0.7cm),10~12岁女生超过男生(0.3~1.0cm),13岁以后男生又超过女生,性别差异随年龄增长而增大,至18岁时男生比女生高6cm(图2)。
表2 2010年山东省7~18岁儿童少年坐高均值、标准差(cm)
图2 男女生坐高发育曲线
2.1.3 体重 2010年山东省7~18岁儿童少年体重均值、标准差见表3。总体上城市高于乡村,7~18岁城市男生平均比乡村男生高4kg,城市女生平均比乡村女生高1.8kg。男生体重高于女生,7~18岁男生平均比女生高5.7kg,性别差异随年龄增长而增大,至18岁时,男生比女生高11.8kg(图3)。
表3 2010年山东省7~18岁儿童少年体重均值、标准差(kg)
图3 男女生体重发育曲线
2.1.4 胸围 2010年山东省7~18岁儿童少年胸围均值、标准差见表4。总体上城市高于乡村,7~18岁城市男生平均比乡村男生高3.5cm,城市女生平均比乡村女生高1.9cm。男生高于女生,7~18岁男生平均比女生大2.9cm,18岁时男生比女生高5.1cm(图4)。
表4 2010年山东省7~18岁儿童少年胸围均值、标准差(cm)
图4 男女生胸围发育曲线
2.1.5 腰围 2010年山东省7~18岁儿童少年腰围均值、标准差见表5。总体上城市大于乡村,7~18岁城市男生平均比乡村男生大3.7cm,城市女生平均比乡村女生大1.3cm。男生大于女生,7~18岁男生平均比女生大4.3cm,18岁时男生比女生大6.2cm(图5)。
表5 2010年山东省7~18岁儿童少年腰围均值、标准差(cm)
(续表)
图5 男女生腰围发育曲线
2.1.6 臀围 2010年山东省7~18岁儿童少年臀围均值、标准差见表6。总体上城市大于乡村,7~18岁城市男生平均比乡村男生大3.3cm,城市女生平均比乡村女生大2.1cm。7~9岁男生稍大于女生(1.1~1.4cm),10~14岁男女生非常接近,15~18岁男生大于女生(1.1~2.7cm)(图6)。
表6 2010年山东省7~18岁儿童少年臀围均值、标准差(cm)
图6 男女生臀围发育曲线
2.1.7 与全国比较 由于2010年全国的调研结果尚未公布,本文利用2005年的调研数据进行比较。以身高、体重为例,2005年山东省7~18岁男女生身高、体重都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男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2~5.3cm,重2.3~8.0kg;女生高2.6~4.1cm,重1.5~5.1kg(图7~10)。
图7 2005年山东男生身高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
图8 2005年山东女生身高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
图9 2005年山东男生体重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
图10 2005年山东女生体重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
2.2 山东省儿童少年发育水平的地域分布
标准离差法是评价群体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状况的理想方法[6],将各市各年龄组身高的均值、标准差对照全省的均值、标准差,转化为无单位、不受年龄和性别影响的标化计量值Z和Sz,然后用加权法合并各年龄组的Z和Sz,做u检验。
各市7~18岁儿童少年身高水平的综合评价见表7。将全省分为3个层次:相对高身材区、中等身材区和相对矮身材区。男女生身高均显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为相对高身材区,包括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男女生身高均显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为相对矮身材区,包括德州、聊城、临沂、菏泽;其他8个市为中等身材区。参考以往资料[7],绘制身高水平的地域分布图,高身材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矮身材区主要分布在鲁西和鲁南,见图11。以高身材区的烟台和矮身材区的菏泽为例,烟台市7~18岁各年龄组男生平均比菏泽市高1.1~6.8cm,女生平均高0.7~4.4cm(图12、图13)。
表7 各市7~18岁儿童少年身高综合评价
△显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显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图11 山东省儿童少年身高水平分布示意图
图12 2010年烟台市与菏泽市7~18岁男生身高比较
图13 2010年烟台市与菏泽市7~18岁女生身高比较
BMI(体重/身高2)反映身体的充实度,各市7~18岁儿童少年BMI综合评价见表8,同样分为3个水平层次,青岛、威海、济南、泰安、济宁、德州为相对高BMI区,潍坊、莱芜、聊城、临沂、菏泽为相对低BMI区。参考以往资料绘制BMI地域分布图[8](图14)。
表8 各市7~18岁儿童少年BMI综合评价
△显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显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图14 山东省儿童少年BMI水平分布示意图
2.3 山东省儿童少年生长的长期变化
以济南、烟台、济宁3个全国检测点1985、1995、2000、2005、2010年的检测数据为依据,分析山东省儿童少年近25年来生长的长期变化。在过去的25年里,7~18岁城市男生身高、体重分别平均增长6.88cm(3.17~10.54)、11.47kg(5.04~17.62),城市女生平均增长4.77cm(3.41~8.13)、6.52kg(3.61~11.17),乡村男生平均增长8.35cm(6.0~11.45)、11.14kg(7.92~14.91),乡村女生平均增长6.50cm(3.43~10.81)、6.62kg(3.31~11.43),见图15~22。增长幅度最大的年龄为青春发育突增期,见图23~26。
将过去的25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85~2000年;第二阶段:2000~2010年),比较不同阶段的长期变化速度。从每10年的增长速度来看,城乡男女生第二阶段身高的增长速度较第一阶段有所减缓;城市男女生体重的增长速度也较第一阶段减缓,乡村男女生则较第一阶段加快(表9)。
图15 1985~2010年城市男生身高发育水平的变化
图16 1985~2010年城市女生身高发育水平的变化
图17 1985~2010年乡村男生身高发育水平的变化
图18 1985~2010年乡村女生身高发育水平的变化
图19 1985~2010年城市男生体重发育水平的变化
图20 1985~2010年城市女生体重发育水平的变化
图21 1985~2010年乡村男生体重发育水平的变化
图22 1985~2010年乡村女生体重发育水平的变化
图23 1985~2010年7~18岁男生身高增长值
图24 1985~2010年7~18岁女生身高增长值
图25 1985~2010年7~18岁男生体重增长值
图26 1985~2010年7~18岁女生体重增长值
表9 不同阶段7~18岁平均增长值
括号中的数字为折算成每十年增长值。
3 讨论
人类生长存在着广泛的世界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存在于种族间,也存在于地域间。Schmidt IM收集并分析了欧洲11国入伍士兵的身高后发现,不同国家士兵的身高水平差异很大,如1990年荷兰入伍士兵的平均身高为181.2cm,葡萄牙为170.3cm,“北高南低”的趋势相当明显[9]。我国儿童少年发育水平同样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别,早在1959年,叶恭绍教授就提出了我国儿童身高、体重呈现北高南低的趋势,以后许多调查研究也都证实了这一点[10]。唐锡麟分析了1985年28省市乡村18岁青年的身高分布状况,除同样呈现北高南低外,又划分为高身材区和矮身材区,环渤海地区青年身材最高,贵州省最矮[11]。导致地域间青少年身高水平较大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民族形成的历史等[12~14],林琬生和季成叶分别报道了我国城市和乡村青年的身高分布状况,发现身高水平与地球纬度和年日照时数呈中度以上的正相关,提示纬度越高、日照时间越长的地区,青年的身高越高[15,16]。总之,导致人类发育水平地域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民族形成的历史等,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生长长期变化是由遗传和多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一个复杂的生物学现象。例如,日本儿童身高的长期变化曲线与牛奶、鸡蛋的消费量增长曲线呈平行上升的趋势;德国儿童的长期变化与肉类消费量的逐年增长密切相关[17];济南市儿童身高的长期变化曲线与人均工业总产值的增长曲线也几乎呈平行上升的趋势[18];不同经济地区儿童生长的长期变化存在一定差异[19]。伴随都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大规模、长距离迁移,导致血缘关系较远的人群通婚,产生的“杂交优势”(Hybrid heterosis)以跨代方式导致身高累积性增长,正是遗传因素在长期趋势中的体现[20]。
本文分析了山东省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现状和长期变化,由于地域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差异,儿童少年发育水平上的差异也表现得较为明显,随着地域经济的发展,儿童少年发育水平的变化也有待进一步观察。就全国范围来讲,山东省是高身材区[21]。本文分析表明,我省儿童少年的长期变化趋势是相当明显的,说明山东省青少年身高在起点较高的基础上仍保持快速的增长势头,表现出强者恒强的发育特征。
(张迎修 于 波)
参考文献
[1] 季成叶,胡佩瑾,何忠虎.中国儿童青少年生长长期趋势及其公共卫生意义.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9(2):126-131.
[2] 胡佩瑾,季成叶.青少年成年身高的长期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39(6):421-424.
[3] Cole TJ.The secular trend in human physical growth:a biological view.Econ Hum Biol,2003,1:161-168.
[4] Niewenweg R,Smit ML,Walenkamp MJ,et al.Adult height corrected for shrinking and secular trend.Ann Hum Biol,2003,30:563-569.
[5] Norton K,Olds T.Morphological evolution of athletes over the 20Th century:causes and conse-quences.Sports Med,2001,31:763-783.
[6] 陈希宁.应用标准离差法评价群体生长发育.中国卫生统计,1989,6(3):22-25.
[7] 张迎修.山东省儿童青少年身高发育水平的地域分布特征.中国学校卫生,2004,25(3):351-352.
[8] 山东省学生体质调研组.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研究.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9] Schmidt IM,Jorgensen MH,Michaelsen KF.Height of conscripts in Europe:is postneonatal mortality apredictor?Ann Hum Biol,1995,22:57-67.
[10] 叶广俊主编.现代儿童少年卫生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6-29.
[11] 唐锡麟,王志强,王冬妹.中国汉族青年身高水平的地域分布.人类学学报,1994,13(2):143-148.
[12] Cavelaars AE,Kunst AE,Geurts JJ,et al.Persistent variations in average height between countries and between socio-economic groups:an overview of 10European countries.Ann Hum Biol,2000,27:407-421.
[13] Duarte F,Jose M,Gaston B,et al.Socio-economic status,growth,physical activity and fitness:The Madeira growth study.Ann Hum Biol,2007,34:107-122.
[14] Padez C.Stature and stature distribution in Portuguese male adults 1904-1998:the role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Am J Hum Biol,2002,14:39-49.
[15] 林琬生,胡承康.中国青年生长发育环境差异的研究.人类学学报,1990,9(2):152-159.
[16] 季成叶.农村青年学生生长发育的环境差异.中国校医,1991,5(3):1-5.
[17] 唐锡麟.儿童少年卫生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43-45.
[18] 张迎修,于厚贤.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儿童少年生长的长期变化.人类学学报,1997,16(4):285-292.
[19] 张迎修.不同经济水平地区儿童生长发育长期变化比较.中国学校卫生,1999,20(4):254.
[20] Floyd B.Evidence of age-related responses to short-term environmental variation:Time series analysis of cross-sectional data from Taiwan,1969-1990.Am J Hum Biol,2002,14:61-73.
[21] 张迎修.中国汉族儿童少年身高水平的地域分布.中国学校卫生,2003,24(4):390-39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