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状况调查分析
中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其体能素质对成年后的体质和健康都有重要影响,因此,高度关注中小学生的体能素质对增强国民体质有重要意义。2010年,按照省调研组的要求和统一部署,对寿光市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了抽样检测。本文对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进行了分析,为全面贯彻素质教育,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各项制度与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从寿光一中、寿光中学、世纪学校、洛城二中、屯田小学5所学校中抽取检测样本。共检测7~18岁汉族学生2 400人。检测工作由经过培训的队员完成,做到器械统一和检测方法的标准化。
2 结果与分析
2.1 身体素质特点
以山东省7~18岁学生各项指标的均值为参照,对寿光市中小学生的素质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50m跑项目略好于全省成绩;立定跳远项目低于全省成绩,且有男女生在小学阶段略低于全省均值,初中阶段差别最大,高中阶段略有恢复的现象;力量项目上,除7~12岁斜身引体成绩略高于全省平均值外,13~18岁引体向上普遍较差,女生仰卧起坐低于全省均值;耐力项目略好于全省平均成绩;坐位体前屈小学成绩略低,初中和高中略高于全省平均值(表1)。
表1 2010年寿光市7~18岁汉族男女生身体素质与全省均值比较(差值)
力量:男7~12岁斜身引体,13~18岁引体向上;女一分钟仰卧起坐。耐力跑:7~12岁50m×8往返跑,13~18岁男1 000m,女800m。
调研结果显示,城乡差异明显,除女生一分钟仰卧起坐外,其他各项运动指标均表现为城市低于农村(表2)。
表2 2010年寿光市7~18岁城乡男女生身体素质比较(城市—乡村)
力量:男7~12岁斜身引体,13~18岁引体向上;女一分钟仰卧起坐。耐力跑:7~12岁50m×8往返跑,13~18岁男1 000m、女800m跑。
2.2 体质达标情况
以高中男生为例,对比《国家体质健康标准》,其达标情况见表3。
表3 寿光市高中(16~18岁)男生达标人数统计
每片学生样本总数为50人;第二列中的“1”代表《国家体质健康标准》中各级别最低标准;“2”代表寿光市城市学生达到各标准的人数;“3”代表寿光市乡村学生达到各标准的人数。
寿光市学生在50m跑、坐位体前屈项目上成绩相对较好,达到《标准》优秀级的学生较多,立定跳远居中,引体向上和1 000m跑成绩较差,说明我市学生的上肢力量和肌肉耐力有待于加强锻炼,特别是上肢力量。究其原因,由于前几年没有这方面的考核,学生、教师都忽视了对上肢力量的练习,出现全市不及格率90%的现象。从各年龄段的优秀人数统计来看,18岁学生体质明显弱于基础年级,主要原因是锻炼不足。学校应加强毕业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还学生一个阳光、丰富的校园生活。
3 结论与建议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央7号文)。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加强体育卫生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全社会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目标是: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本文分析表明,寿光市学生体质状况不容乐观,多项指标处于较低水平。建议:加强政府领导、多部门参与,统筹研究和解决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制定完善的体质健康促进规划,为开展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并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指标来认真对待。要加强舆论宣传和政策支持,为全面开展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我国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健康第一和素质教育需要扎扎实实、不折不扣地贯彻实施,要通过教育改革把体育、卫生融入素质体系中。要建立更加科学、全面的教育评估体系,增加体育、卫生在评估体系中的权重。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站在保护学生健康就是保护生产力的战略高度上,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上去,以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需要。
(单星元 孟令东 孙东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