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廉颇①与蔺相如

廉颇①与蔺相如

时间:2023-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廉颇是赵国的著名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被任命为大将军,率兵攻打齐国,结果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城,被晋升为上卿。廉颇凭借着英勇善战、率兵出色而扬名于各诸侯国。他召集大将军廉颇以及其他朝臣商议对策。宦官头领缪贤对赵王说:“臣下的舍人蔺相如可以去。”

廉颇与蔺相如

廉颇是赵国的著名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被任命为大将军,率兵攻打齐国,结果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城,被晋升为上卿。廉颇凭借着英勇善战、率兵出色而扬名于各诸侯国。

蔺相如则出身低微,只是赵国宦官头领缪贤的一个舍人。

(一)

赵惠文王的时候,赵王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知道了这件事,就派人送信给赵王,说愿意用十五座城交换和氏璧。赵王接到这封信后,就犯难了。他召集大将军廉颇以及其他朝臣商议对策。有人说:“把和氏璧送给秦国,但是那十五座城秦国不给怎么办?赵国不是白白被欺骗了吗?如果不给秦国和氏璧,又怕秦国发兵来。”给与不给,一时难以决定。这时,就需要物色一个人,叫他去答复秦王,但是这样的人是不容易找到的。

宦官头领缪贤对赵王说:“臣下的舍人蔺相如可以去。”赵王问:“你怎么知道他能去呢?”缪贤回答说:“臣下曾经犯过罪,当时就想偷偷逃到燕国去。但是臣的门客蔺相如劝阻臣,他说,‘您怎么知道燕王会接纳您呢?臣就告诉他,臣曾经跟随大王和燕王在国境上会面,燕王曾私下里握着臣的手说,‘我愿意结交你这个朋友。’所以臣相信燕王会收留臣的。蔺相如听了以后,对臣说,‘那个时候赵国强大,燕国弱小,而您过去一直深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才会讨好您。如今您负罪逃往燕国,燕国本来就惧怕赵国,以现在的情势判断,燕王一定不敢收留庇护您的。不但如此,他可能还要活捉了您,再把您遣送回来。所以依我看,您不如袒露上身伏在斧质上,前去向君王请罪,侥幸会被赦罪的。臣听了他的劝告,就去见您,果然陛下就赦免了臣的罪行。臣想,他确实是个勇士,足智多谋,因此他应当是个很合适的出使秦国的人选。”

于是,赵王就召见蔺相如,问他道:“秦王提出用十五座城换取我的和氏璧。您看是给他还是不给他呢?”

相如回答说:“秦国强而赵国弱,所以我们只好把和氏璧送给他了。”

赵王又说:“假如他拿去了我的璧,又不给我城邑,怎么办?”相如说:“秦国要求用城换璧,如果赵国不答应,那么错在赵国;而赵国交出了玉璧,但秦国不给赵国城邑的话,那么错就在秦国了。衡量一下这两种情形,倒不如答应秦国,让它担负不交出城邑的罪名。”

赵王说:“那派谁出使秦国呢?”

相如说:“陛下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臣愿意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秦国的十五座城邑划归赵国,就把玉璧留在秦国;如果赵国得不到那十五座城邑,臣就负责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赵王一听大喜过望,就派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坐在章台接见相如,相如双手捧着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拿到玉璧,十分高兴,马上把璧传递给陪侍在左右的美人以及臣子们观赏,他们同声欢呼万岁。

相如看出秦王并没有交出十五座城的意思,就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璧虽好,但上面却有瑕疵,请让我指点给大王看。”秦王不知道他的本意,就把玉璧交给蔺相如。相如抓紧和氏璧,退后几步,靠着一根柱子,怒发冲冠,声色俱厉地对秦王说:“大王为了得到这块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为此还特别召集群臣商议。文武百官都认为秦王既贪婪,又自恃强盛,想用空话来骗取和氏璧,所谓的十五座城是根本拿不到的,所以决定不给您送璧。但臣以为,一般平民百姓尚且讲究诚实不互相欺骗,何况是大国呢?因此,赵王就斋戒了五天,派我带着玉璧来到秦国献给大王。赵王所以要斋戒五天,再送玉璧无非是尊重你们大国的尊严。可是我今天来到贵国,大王您却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并且态度相当倨傲。您拿到了玉璧,又传给美人、臣下欣赏,这是有意在戏弄我!我也看出来,大王您并没有割地的诚意,所以我才要回了和氏璧。大王您要是逼急了我,我的头就和这玉璧一同撞碎在柱子上!”

说完就双手高举玉璧,眼睛望着柱子,做出要撞的样子。秦王见相如这样,怕他真的撞碎了玉璧,连忙对他进行劝阻。秦王还让左右把秦国地图拿来,在图上把十五座城指给相如。相如仍然怀疑秦王的诚意,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闻名的瑰宝,赵王送我起程送玉之时,先斋戒了五天,然后又上祭。那么大王您要接受这块和氏璧是不是也应该斋戒五天,在大殿上设九宾大礼接见我,我才能献上和氏璧呢?”

秦王答应了相如,像接待贵宾一样,安顿相如在广成传舍住下。

相如明白,秦王虽然答应了斋戒五天,但他一定不会答应割十五座城给赵国的。于是,他就让随从化了装,穿着破旧的衣裳,怀里揣着和氏璧,从小路逃回赵国,真的实现“完璧归赵”了。相如自己则留在秦国。

秦王真地斋戒了五天,又兴高采烈地在朝廷上举办了九宾大礼仪式,并派人把相如请来会面。相如到廷上之后,对秦王说:“秦国自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从不曾有过信守诺言的君主。我实在是怕您再欺骗我,而辜负了赵王的重托,因此我早已派人将和氏璧送归赵国了。不过,秦强赵弱,先前大王您只是派一个使者给赵国送一封信,赵王马上就派我把和氏璧送到秦国来。现在,凭着您秦国的强盛,如果真的能割让十五座城池给赵国,赵国难道还敢为保留一块玉璧而得罪大王您吗?”

“我也知道欺骗您的话当杀,我准备接受烹刑,就请用大刑吧!”

秦王和他的左右臣子们面面相觑,目瞪口呆。左右随从想把相如拉下去用大刑,秦王阻止道:“如今我们即使杀了他,也得不到那块和氏璧了,反而破坏了秦、赵两国的友好关系。不如优厚地款待他,然后放他回国。想那赵王,怎能为了一块和氏璧而欺骗秦国呢?”秦王还是按礼接见了相如,待典礼结束,让相如回到赵国。

相如回到赵国后,赵王看相如是一个不辱使命的贤大夫,就拜他为上大夫。秦国后来并没有割十五座城给赵国,赵国也就没送和氏璧给秦国。

(二)

不久以后,秦国攻打赵国,攻占了石城(相州林虑县南九十里,今河南林县西南)。第二年又发兵攻赵,杀死了两万人。

秦国派遣使者告诉赵王,希望和赵国讲和,并在西河之南渑池会盟。

赵王害怕秦国,不想去。廉颇、蔺相如两人商议说:“君王如果不去赴约,就显得赵国国势衰弱,国君胆怯了。”于是赵王就答应了赴约,由相如相陪。廉颇送赵王一行人到国境上,拜别赵王时说:“大王一去,估计会期与行程总共不会超过三十天,如果满三十天您还不回来,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要挟之意。”赵王答应了。

赵王到达渑池和秦王见面。酒过三巡,秦王喝到酣畅之处,就说:“寡人曾听说赵王喜好音乐,请弹奏瑟来助助兴吧!”赵王就弹了瑟。秦国史官走上前来,记录说:“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饮酒,命赵王弹瑟。”蔺相如走上前去,说道:“赵王曾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现在我给大王您捧上瓦,请大王击一下,以互相娱乐。”秦王很生气,不肯表演。于是相如走上前来,捧着瓦,跪下去相请,秦王仍然不肯击。相如说:“您不击,在这不到五步远的地方,我就用我的血溅到大王您的身上。”秦王的左右随从听他这样说,都弓上弦,刀出鞘,要杀相如,相如瞪眼怒喝一声,惊得他们个个闪避退后。

秦王心中害怕,不得不敲了一下。相如马上回头召赵国的史官,让他记录:“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

秦国的群臣说:“请赵国用十五座城作为向秦王祝寿的寿礼。”蔺相如也说:“请秦国献上咸阳城,作为对赵王祝寿的寿礼。”

双方展开唇枪舌剑,直到酒会结束,秦王也没有占上风。再加上赵国戒备森严,秦国不敢轻举妄动。

渑池之会结束,赵王回到国中。因为相如在这次会盟中的出色表现,赵王就拜他为上卿,官职在廉颇之上。

廉颇知道这件事后很不服气,他说:“我廉颇身为赵国将军,有攻城略地、护土保疆的大功勋。而蔺相如算什么?他只不过是动动口舌,就位居我之上。他本来出身微贱,让我感到羞辱。”

因此,廉颇就公然扬言说:“一旦我碰到蔺相如,一定要与他当面对质,好好羞辱他一顿!”相如听说后,从此称病不上朝,不肯与廉颇争位以避免发生冲突。

有一次,相如外出,远远地望见了廉颇的车队,相如赶紧调头回避。这样几次三番之后,他的门客都看不过去了,就联合起来对他说:“我们之所以来投奔您,只因为都很仰慕您高尚的道义啊!如今您和廉颇同朝为官,廉先生公开对您恶言相讥,但您竟吓得这样躲躲藏藏,不敢露面,未免太胆小怕事了。这样的事连寻常人也觉得耻辱,何况位居相位的您呢?请让我们告辞吧!”

相如再三挽留他们,并且说:“你们认为,廉将军与秦王谁厉害?”

“当然是秦王厉害!”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以秦王那样的权威,我尚且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呵斥他,羞辱他的臣下,我蔺相如难道就怕廉将军吗?你们应该知道,强秦之所以不敢对赵国发动进攻,就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同时在朝为官。如果我们俩只凭意气用事,互相争斗,那就像两只恶虎争斗一般,势必要两败俱伤,对我们国家是不利的。我之所以避着他,无非是把国家的急难放在前头,把个人的恩怨摆在后面罢了。”

众宾客一听,都觉得相如考虑的周到、长远,纷纷打消了离去的念头。消息传到廉颇那里,他深感内疚,就裸露着上身,背上荆条,由宾客陪着来到相如家门前谢罪。他说:“我廉颇是一个武将,自身粗鄙浅陋,没想到先生您的胸襟竟如此宽大。”

从此两人结为至交,成了生死与共的朋友。

(三)

赵孝成王去世后,太子悼襄王继位,起用乐乘代替廉颇的职位。廉颇一气之下攻打乐乘,结果乐乘不敌,被廉颇打跑,廉颇也出奔到魏国大梁。

廉颇在魏国大梁住了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得到魏国的重用。赵国因为多次受到秦兵围困,打算再起用廉颇,廉颇同样也希望能继续为赵国出力。

赵王为召廉颇回国,先派遣一个使者到魏国去见廉颇,看他能不能再带兵打仗。廉颇的仇家郭开听说这件事,就花重金买通那个使者,让他说廉颇的坏话。

使者与廉颇见了面,廉颇为显示自己身体尚好,特意在使者面前吃了一斗米的饭,又吃了十斤肉。然后又穿上铠甲,骑上战马,以示自己能承担重任。

使者回到赵国以后,因为他接受了郭开的贿赂,就回复赵王说:“廉将军的年纪虽然大了,饭量仍然不减,只是他跟我坐了一会儿工夫,就去了三趟厕所。”赵王一听,以为廉颇老迈不中用了,决定不召他回国。

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就暗中派人迎接他。廉颇到了楚国也没什么建树。他说:“我想指挥赵国的军队。”最后,廉颇老死在楚国。

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中,包含了很多成语或典故,比如“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都带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所以流传至今。

【详细注释】

①廉颇:赵国的良将,以勇气闻于诸侯,曾辅佐赵惠文王(前298-前266年)、赵孝成王(前266-前245年)、赵悼襄王(前245-前236年)。

②蔺相如:籍贯及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

③瑕疵(cī):瑕,玉上面的斑点。疵,毛病。指玉的斑痕,也比喻人的过失或事物的缺点。

④声色俱厉:声色,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厉,严厉。俱,全都。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⑤倨(jù)傲:傲慢,形容(人)具有的一种居功自傲的心理状态。

⑥九宾: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

⑦赵孝成王:前266年即位。嬴姓,赵氏,名丹,惠文王之子。

【知识扩展】

和氏璧

美玉,被奉为“无价之宝”,又称荆玉、荆虹、荆璧、和璧、和璞(pú)。在《韩非子·和氏篇》中记载过这样的故事:春秋时,楚人卞和在荆山(今湖北省南漳县西部)中偶然得到一块璞玉,卞和将其献给楚厉王。厉王非常高兴,使玉工辨识,但玉工却说根本不是什么宝玉,而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捉弄他,以欺君之罪斩断了卞和的左足。卞和很痛苦,等到武王即位,卞和又把玉献给武王,但是武王仍没有相信他,又一次以欺君之罪断其右足。等到文王即位的时候,卞和抱着玉,整天在荆山脚下哭泣,眼泪流尽最后竟流出血了。有一次,文王来到荆山,看到卞和在那里哭泣,感到很好奇,就派人寻问原因,卞和回答道:“我有一块宝玉,但人们都说它是石头,认为我欺骗他们。”文王使人剖璞(未雕琢过的玉石),果然是块宝玉,于是就命名为“和氏璧”。后来,文王封卞和零阳侯,然而卞和推辞了。卞和献玉的故事从此被传为千古佳话。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司马迁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