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
唐高祖李渊即位后,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
这三个人当中,数李世民功劳最大。李建成的战功不如李世民,只是因为他是高祖的大儿子,才占据了太子的地位。
李世民不但有勇有谋,而且手下有一批人才。文的有房玄龄、杜如晦等,号称十八学士;武的有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等,人人都是冲锋陷阵的骁将。
太子李建成知道自己的威信比不上李世民,心里产生了忌妒之情,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李世民。
后来,李世民多次立功,李建成和李元吉更加忌妒他,千方百计想除掉他。
有一次,李建成请李世民到东宫去饮酒。李世民刚喝了几口,肚子就痛起来。随从忙把他扶回府里,他竟呕出血来。李世民心里明白,这一定是李建成在酒里下了毒,急忙请医服药,才算保住一条命。
李建成和李元吉想害李世民,但又怕李世民手下勇将多,真的动起手来,占不到便宜,便想收买这些勇将。
李建成私下派人送一封信给李世民手下的勇将尉迟敬德,表示要跟尉迟敬德交朋友,还给尉迟敬德送去一车金银。
尉迟敬德对李建成的使者说:“我是秦王的部下,如果私下跟太子来往,对秦王三心二意,我就成了个贪利忘义的小人。这样的人对太子又有什么用呢?”
说着,他把一车金银原封不动地退回去了。
李建成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那时候,突厥屡屡进犯中原,李建成向唐高祖建议,让李元吉代替李世民带兵出征。于是,唐高祖任命李元吉做主帅。李元吉出任主帅后,请唐高祖把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三员大将和秦王府的精兵都划归他指挥。他们认为把这些将士调开后,就可以放手杀害李世民了。
有人把这个秘密计划报告了李世民。李世民感到形势危急,连忙找他大舅子长孙无忌和爱将尉迟敬德商量,两人都劝李世民先发制人。
李世民说:“兄弟互相残杀,传出去太不体面。还是等他们动了手,我们再来对付他们吧。”
尉迟敬德一听这话,顿时急了:“如果再不动手,我们不愿留在秦王府白白等死了。”
李世民见部将说出这样的话,这才下了决心。
当天夜里,李世民进宫,向唐高祖讲述太子怎么谋害他。唐高祖答应明天一早叫他们兄弟三人一起进宫,由他亲自传问。
第二天早上,李世民叫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带了一支精兵埋伏在皇宫北面的玄武门,只等李建成和李元吉进宫。
没过多久,李建成和李元吉骑马而来。他们到了玄武门边,觉得周围的气氛有点反常,立即拨转马头,准备回去。
李世民从玄武门里骑马而出,高喊道:“殿下,别走!”
李元吉转过身来,拔箭要射杀李世民,但是心里一慌,连弓弦都拉不开了。李世民眼明手快,“嗖”的一箭把李建成射死了。
紧接着,尉迟敬德带了七十名骑兵一起冲了出来,尉迟敬德一箭把李元吉也射下马来。
唐高祖听说出了事,吓得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宰相萧瑀劝他说:“建成、元吉本来没有什么功劳,却忌妒秦王,施用奸计。现在,秦王既然已经把他们消灭,这是好事。陛下如能把国事交给秦王,就没事了。”
到了这步田地,唐高祖只好宣布李建成和李元吉的罪状,然后让位给李世民,自己去做太上皇了。
李世民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
玄武门之变淘汰了平庸无为的太子,使精明强干的李世民走上历史舞台,为他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在中国历史上,骨肉相残的宫廷政变并不罕见,但大多数给人们带来的是灾难。而发生在长安玄武门的这场政变只是死了几个微不足道的小人,却给芸芸众生带来了希望。
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世民”是“济世安民”的意思。
隋文帝开皇十七年(公元598年),李世民出生在陕西省武功县,父亲李渊是隋朝官员。
李世民4岁的时候,家里来了一位精通相面的书生,对李渊说:“您是贵人,而且您有贵子。”当见到李世民时,书生说:“这孩子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等到二十岁时,必能济世安民。”李渊听了,便为儿子取名“世民”。
从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八月即位,到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去世,李世民共做了23年皇帝。
李世民喜欢读书,精通中国历史,做皇帝后,发誓要做尧舜那样的好皇帝。
为了了解民情,唐太宗经常微服私访。他见大片土地荒芜,无人耕种,便找来户部官员,问道:“为什么大片土地无人耕种?”户部官员说:“隋朝初年,天下人口有600万户。经隋炀帝之乱,现在全国只有200万户了。”
为了发展农业,增加人口,第二天早朝,唐太宗下了两道命令:
“一、召回沦为外族奴隶的西北汉人,可以由朝廷用金帛为他们赎身。二、凡适龄男女,要及时嫁娶;生儿育女者,要受奖赏;鳏夫寡妇都要婚配。”
由于措施得力,皇帝重视,贞观年间人口增加了近一半,对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有一天,地方发现了比和氏璧还珍贵的玉璧,地方官连夜派快马进呈唐太宗,唐太宗大怒,派人将其砸碎,对大臣说:“民以食为天,粮食重于玉璧。地方官要鼓励百姓好好种地,多打粮食,要知道玉璧是不能吃的。”
唐太宗这种重农思想,为地方官树立了榜样。从此,人人都重视农业生产了。
每次有使者回朝时,唐太宗都要向他们了解农作物生长情况和民间疾苦。贞观二年(公元628年),京城地区发生蝗灾。唐太宗闻讯,立即亲临灾区,当众吞食蝗虫,祈求上天勿害百姓。这种不怕牺牲的精神,大大地鼓舞了百姓战胜天灾的信心。
对于地少人多的地方,唐太宗则特事特办。有一天,他到壶口村巡行,听说每丁只有三亩田,十分不安,到深夜还不能入睡。此后,他采取很多措施,解决百姓耕地不足的问题,并严令禁止逾制占田。
唐太宗提倡互市,从北方少数民族那里换取大批牲畜,用于农耕,大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唐太宗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下令轻徭薄赋。由于减轻徭役,农民有时间在家种田,不误农时,庄稼再也不会烂在田里了。由于赋税少,百姓总算吃上了饱饭。对于灾区,唐太宗下令免除租税,还要开仓赈恤。
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唐太宗下令紧缩政府机构,节省政府开支,大力提倡节俭。即位之初,他就放掉了禁苑的鹰犬,不许四方进贡。他克制己欲,力戒奢侈,经常对大臣说:“历代王朝兴衰成败是有原因的,我们要以隋炀帝为戒,万万不能追求享乐。”在唐太宗的带动下,侈靡之风得到了控制。
百姓有了安定的生产环境,创造力得以发挥,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二十多年间,基本上治愈了战争创伤,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为了治理好天下,唐太宗选贤任能,兼听纳谏,重视教育,改革官制,注意对地方官吏的任用和考察。他说:“历史上的明君都能任人唯贤,不因血缘、地域、政敌而舍弃贤才,能从各阶层搜罗杰出的人才。”
唐朝名臣魏征本是太子李建成的家臣,曾劝太子杀掉李世民。唐太宗知道他是直言敢谏的忠臣,不但没有杀他,还重用他,让他为国家效力。
在唐太宗的努力下,贞观时期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牛羊遍野,百姓丰衣足食,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天下大治,因此史称“贞观之治”。
贞观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贞观之治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也使唐朝成为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因此,中国人以“唐人”自豪,“唐人街”即由此而来。贞观之治不仅造福于贞观百姓,也为以后的历代统治者提供了丰富的治国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