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起义军按照中央的部署分三路攻打长沙,虽曾一度攻克醴陵、浏阳等地,但后来却接连失利,遭受严重挫折,就在全军面临覆灭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审时度势,敢为天下先,果断决定放弃原定攻打长沙的军事计划,而向敌人力量薄弱的井冈山地区进军。
9月29日,毛泽东率工农红军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三湾村地处湘赣边区的九陇山区,是茶陵、莲花、永新、宁冈四县的交界地,有50多户人家,在山区算是较大的村庄。起义部队到达三湾的时候,减员较大,人员不足1000人,组织很不健全,思想相当混乱。当时,部队没有建立基层党组织,党不能切实掌握部队;雇佣军队的影响还严重存在;加之作战失利,连续行军,斗争艰苦,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开始动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改进部队存在的问题,不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不仅难以适应艰苦的环境,而且无法完成艰巨的革命任务。
为了巩固这支新生的革命军队,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在随后的几天里,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决定对起义部队进行整顿和改编。首先是整编部队的组织,将师缩编为团,遣散动摇分子与老弱人员,以精干队伍;其次,在部队中建立党的各级组织,班排成立党小组,连以上设党代表,营团一级建立党委,各级党代表负责领导监督部队贯彻执行党的决议和指示,整个部队由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再次,在部队中实行军事民主制度,废除烦琐礼节、经济公开、官兵平等、禁止肉刑,连以上成立各级士兵委员会,在党代表指导下工作,有对军官的监督权。这次会议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保证了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使部队真正成为实现党的政治目的的有力工具。
10月3日毛泽东率起义军到达井冈山下的宁冈城。井冈山地处罗霄山脉中段,地跨湘赣两省,毛泽东分析了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条件,这一带在大革命时期是工农兵和群众大大起来革命过的地方,都曾有过大规模的农民运动。宁冈的土、客两籍革命派相结合,赶跑了反动派派来的几任县长,发动了保卫团起义,建立了农民自卫军,成立了县政权,控制了宁冈达一年之久,在“马日事变”后,袁文才、王佐部均各保存了60支枪,宁冈的党组织依然在坚持斗争。袁文才、王佐部还联合安福王兴亚及莲花的农民自卫军,大战永新城,解救了永新县在反革命白色恐怖中被关押的革命同志。同时,这里有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盛产大米、油菜、竹木,可供军需。这里的山势雄伟,可进可退,易于藏兵,有回旋余地,并且远离南昌、长沙、武汉等大城市,因此,在这样的地方,建立革命根据地,进行长期的武装割据,无疑是很理想的。于是毛泽东亲自上山说服先已占据茅坪、茨坪的地方武装首领袁文才、王佐。随后于本月下旬,率部进驻井冈山,开始进行创建根据地的工作。
10月底,在连绵的秋雨中,毛泽东率领队伍进驻井冈山,驻扎在茨坪。此时的毛泽东把井冈山作为了革命的新起点。
这个时候,朱德率部到达赣南安远县天心圩,也仅剩下1500人的兵力。10月下旬,朱德率领队伍沿着赣南山路往西疾进。到达信丰境内时,部队只剩下八九百人。就在这里,朱德听到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的消息。几个月来,这支辗转征战的孤军第一次听到自己军队的新消息传来,朱德非常兴奋。
尽管如此,此时的朱德并没有像有人所说的一听说毛泽东率领的部队在井冈山活动,便立即心向往之。为了中国革命,朱德没有轻率地盲从,他在苦苦地探索,为这支队伍非常慎重地选择最佳的落脚点。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成自1927年11月中旬以来,毛泽东利用国民党的桂系与唐生智这之间爆发战争的有利时机,率领部队先后攻克茶陵和遂川,建立两县的中共组织、工农兵政府和赤卫队。毛泽东和前委还帮助宁冈、永新、莲花、酃县恢复或建立中共组织和地方武装,并对井冈山的袁文才、王佐两支农军进行团结、改造工作,把它编成第1师第2团。1928年2月,工农革命军第1师粉碎敌军的第一次“进剿”,初步建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中旬,朱德、陈毅等率领湘南工农革命军和农军到达井冈山,同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会师,两部合编为工农革命军(6月改称工农红军)第4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军委书记和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下辖3个师,不久又缩编为2个师。5月下旬,师的番号撤销,军直辖4个团,即第28、第29、第31、第32团。5月,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和边界工农兵政府先后成立,毛泽东任特委书记,袁文才任政府主席。
毛泽东、朱德井冈山会师和红四军的成立,使井冈山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红四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力量。在毛泽东和朱德领导下,这支革命队伍坚持了井冈山斗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多次“进剿”和“会剿”,并且走上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