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卓绝的中国战区
在中国大陆地区,日军残酷的大扫荡反复在华北中共军队的根据地进行,敌后抗战进入最为艰苦卓绝的时期。
1941年前后,日军对华北地区连续5次实施了治安强化运动。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做,残暴的“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使许多原本富饶繁华的村庄变成了断壁残垣的“无人区”。对此,他们没有退缩,同日军进行不屈不挠的战斗。
盘山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面对盘山抗日根据地残酷的斗争形势,冀东军分区坚决执行中共晋察冀分局和军区的指示,以内外线配合的有效方式,不断给敌人以重大打击,粉碎敌人的“扫荡”。
1940年底到1943年初,敌人对盘山根据地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摧残,在盘山周围制造了花峪惨案、联合村惨案、五盆沟惨案、辛庄子惨案、吴家洼惨案、小现渠惨案、双杨树惨案、上仓惨案、窜岭庙惨案等等。
1940年底,敌人每天出动数架飞机,狂轰滥炸,盘山周围的数10个村庄,及1000多间民房毁于战火,山上历代修建的近百座名刹古寺荡然无存。
1941年初,驻平谷日伪军到盘山花峪搜查八路军,敌人对群众用尽了酷刑,但是花峪人民始终没有暴露一个字。最后,敌人将花峪仅有的八间民房全部烧毁,又把群众逼进三间草房,四面堆上干柴,只见浓烟滚滚,烈火冲天,48名群众全部遇难。这就是耸人听闻的花峪惨案。时隔半年,敌人又制造了联合村惨案,6月18日,13团政治处主任洪涛和10名战士隐蔽在联合村,被敌特探悉,敌人将未能突围的3名战士和15名群众捆绑在树干上,浇上汽油,活活烧死。这是侵略者对盘山人民欠下的又一笔血债。然而,敌人的野蛮残暴,并没有吓倒盘山人民,他们掩埋了亲人的尸体,继续同敌人斗争,不少青壮年带孝参军,石匠们冒着生命危险,在盘山的巨石上刻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誓雪国耻”等豪言壮语。我主力部队为了保卫根据地,同敌人展开了浴血奋战。从1941年到1942年秋,仅一年多的时间内就发生了大现渠战斗、十棵树战斗、丈烟台战斗、果河沿战斗、南贾庄战斗、木马庄战斗、洪水庄战斗等规模较大的保卫战,攻克了数十处敌伪据点。在果河沿战斗中,我军全歼了号称“模范治安军”的第四团,击溃了增援的第三团,俘敌千人,缴获军用物资数车。这次战斗,使伪治安军一蹶不振。
盘山前有个小孙各庄据点,坐落在京(北京)喜(喜峰口)公路上,扼守东西要道,是盘山通往平原的关卡,敌人在这里重兵把守,经常出扰盘山,我军13团决心拔掉这颗钉子。1941年4月25日夜,包森率两个连对敌人据点发起攻击,40名守敌凭碉堡顽抗,我军用炮火猛烈轰击,经过艰苦的奋战,最后用土坦克将敌人碉堡炸毁,全部歼灭敌人。这次战斗,扫除了盘山与平原之间的障碍,进一步加强了根据地与基本区之间的联系。在这期间,我军主力部队与地方武装并肩作战,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扫荡,使盘山根据地巍然屹立在冀东敌后。
在坚持与保卫根据地的斗争中,盘山人民以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42年是冀东最残酷的时期,敌人实行了第四、五次强化治安运动,摧残重点仍然是冀东各个抗日根据地,敌人曾扬言,搞垮冀东首先要搞垮蓟县,要搞垮蓟县就必须搞垮盘山。这时我军主力部队为了避敌精锐,转移到外线开辟冀南地区,大片基本区被敌人蚕食。敌人把盘山以北划为非治安区,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将散居山沟的群众赶到山下,集家并村。在盘山前敌人挖了深、宽各5米的“防共沟”,安上据点,严密封锁。将整个盘山都划为无人区,妄图一举摧毁盘山抗日根据地,消灭抗日力量。一时间,这个历史上著名的风景区成了“抬头见岗楼,迈步封锁沟,无村不戴孝,到处是狼烟”的人间地狱。
面对残酷的现实,盘山人民没有退缩一步,他们凭着对党的信赖,凭着对老区人民的忠诚,顽强地坚持斗争。特别是盘山民兵班,在我军主力部队转到外线作战的时候,这十来个人一直坚持斗争,以钢铁般的意志,据守盘山。他们钻山洞,跑山梁,割电线,埋地雷,除作好锄奸防特工作,组织群众抗日以外,还运用突击战、麻雀战等灵活巧妙地打击敌人,誓与盘山共存亡。除了民兵的武装斗争之外,英雄的盘山人民还利用各种形式同敌人斗争,保卫根据地。栲老山的爆炸英雄姚成保,带领群众挖了一条长4000米的地道,为部队坚壁物资。他利用这个地道炸死了200多个敌人。
由于有了这些英雄人民的顽强斗争,盘山抗日根据地即使在敌人摧残最严重的时刻,不但没有被摧垮,反而更加挺拔坚强,经受住了这场严峻的考验。1943年1月,中共冀东地委召开了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会议,我主力部队返回冀东,接连进行了三次恢复基本区战役。随着大片基本区的恢复,盘山抗日根据地在巩固的基础上,又有了长足发展。
蓟县等盘山地区人民群众用生命和热血筑成的盘山抗日根据地,在异常艰苦的斗争中巍然屹立。他们在党的领导下所表现出来的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永载史册。
地雷战和地道战
1941年6月,随着反“蚕食”斗争的日趋尖锐、残酷,冀中蠡县一区的群众在斗争实践中总结经验,逐步把孤立的隐蔽洞改造成地道。冀中区党委及时推广了人民群众在对敌斗争中改造平原地形的这一创举,并在斗争中不断完善。许多地方形成房房相通,村村相连,进出方便,能藏、能防、能打、能机动的完整的战斗地道体系。地道战与地雷战和其他多种斗争形式相结合,成为坚持平原作战的有效办法。
地雷战是广大群众在抗日战争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游击战形式。它已发展成了一种美妙的艺术。沿公路的战略据点附近都有地雷区。每个地雷都用绳子作导火线,通向砖砌的地下保护管,连在一个简陋的“开关”上。这个“开关”或在农民家中,或在附近的岗哨。当敌人纵队踏进地雷区时,放哨的人就轻轻地拨动“开关”上的引线。地雷爆炸时就像弹球机上的光,那些手足无措的敌人为了脱离雷区拼命来回奔跑。
地雷战真有这么厉害吗?看过“爆炸大王”李勇和他的爆炸组的战绩,你就知道了。
李勇爆炸组是晋察冀边区河北省阜平县五丈湾村的,远近有名。
1943年9月底的一天,早饭过后,驻在蔡家坡的敌人前来“扫荡”。当敌人在坡岭上刚一露头,就被李勇他们发现,爆炸组迅速在下坡的路旁埋好地雷。等敌人到达雷区,李勇在坡上连打几枪,打死了两个敌人,其他的敌人连忙向两旁躲闪,结果却踩响了地雷。鬼子惊魂未定,以密集的机枪向山头扫射,李勇他们早已经转移到另一个山头了。
第二天,王林口大队的敌人顺河下来,到了庙南村口,只听一声爆炸,前面的太阳旗便飞上了天,接着是一连串爆炸声,踏上“连环雷”的一长列日本兵被炸得屁滚尿流。李勇看到后很高兴,他兴奋地问组员说:“炸得好不好?”组员齐答:“好!”李勇大喊道:“好就再来一个!”话音刚落,西村敌人在大路上又挨炸了。敌人赶忙沿路旁走,不提防路旁也有地雷,还是挨炸。敌人到村里拿门板抬伤兵,可门上也有地雷,敌人又遭炸了。
还有一次,一大队日本兵从王快村上来,来到河滩上休息。他们都以为这里总不会有地雷,美美地休息了半个小时。开始集合时,一个军官刚跨上马,没承想马腿绊上了雷索,只见人堆中冒起了一股蓝烟,地雷爆炸了,军官和马匹也飞上了天。
敌人为了抢收粮食,在五丈湾的村旁修了一条公路。李勇听到这个消息,便带领游击组每夜担任警戒,掩护群众抢收,然后,把地雷埋上,专炸敌人的运粮车。
一天,一队敌人开车路过这里,刚到村边就挨了炸,几十辆汽车不敢前行也不敢后退,全停着不动,生怕再遭雷炸。这时,从第一辆车上下来三个敌兵,走了没几步就踩响路旁的地雷被炸死了。接着又下来一批日本兵围着汽车转,也都被炸得上了西天。有李勇爆炸组的地雷拦路,敌人的抢收计划全泡了汤。
李勇的地雷能够遍地开花,无处不在,一炸一个准儿,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敌人的活动规律。在一些容易引起敌人注意的地方,他们摆了一些虚虚实实的地雷阵,真假难辨。在敌人不注意的地方,却让敌人处处挨炸。每次敌人经过,他都要迅速地检查一下地雷的埋设,如果踏翻了没有响,就把地雷起出来重埋,如果没有踏翻,那就研究敌人走路的习惯是拐弯还是改道,然后重新再埋。有一次,他在大路左旁埋了一个雷,并在地上画了好几个圆圈,圈里还用脚弄了些可疑的痕迹。敌人经过这里的时候,左看看不敢走,右看看也不敢走,就在敌人原地转圈的时候,雷被踏响,炸得敌人鬼哭狼嚎,横尸遍地。
像上面的战例还有很多。对这样厉害的地雷,敌人能不心惊胆战吗?
地道战也是当时一种新型的战争,被称为“看不见人的战斗”。在冀中平原地区,人民群众进行了地道战。起初是为了躲避敌人搜捕,在家中挖个地洞藏身。后来,各家都挖,挖来挖去,互相之间就挖通了,成了地道,几乎村村都有地道网。以后,地道又逐渐延伸到村外,村与村之间互相接应。这样,地道里不仅可以藏人,藏粮,还有利于袭击敌人。当敌人来“扫荡”时,群众和民兵迅速进入地道。敌人在村里连个人影都找不列,又处处挨冷枪、手榴弹袭击。在战争中,群众不断总结经验,使地道愈加完善:村子周围筑起围墙,街口筑起防御工事,临街的房屋砌起夹墙,高房上垒起屋顶堡垒,许多房顶上架起天桥。敌人进攻时,民兵可以地上、地下自由来往,抓住时机狠揍敌人。墙角下、磨盘下、树洞口、窗口……都有射击孔,随时都可以射出仇恨的子弹。地道口隐蔽得相当巧妙,在炕上、灶口、水缸下、柜子里、草垛中、水井壁……使敌人很难发现。就这样,整个村子形成房顶、地面、地道上下三层的立体工事,村沿、街道、院内里外三层交叉火力网,成为—个进可攻、退可守,变化莫测,威力无穷的作战阵地,使侵略者死无葬身之地。
1942年,在敌人对冀中进行的“五一扫荡”中,加岛大队长率领700多名日军和许多伪军向藁城、无极一带进攻。县游击队和一个连的八路军,得到情报后立即动员部署。当敌人快要到达一个村庄时,首先在村外遭到我部队依托土岗和坟地进行的伏击。当敌人气势汹汹地冲到村口的时候,又踩响了地雷。接着,我们的部队爬上高房,向冲进村内的敌人甩手榴弹。等敌人发动攻击抢占了高房,我们的部队又进了地道,利用地道的射击孔或趴在地道口的暗处,向敌人射击。敌人被“长了眼睛的子弹”打得晕头转向,可就是看不到我们部队的影子。
敌人在村里折腾了半天,好不容易发现了一个地道口,加岛派伪军下去,一名伪军哆哆嗦嗦地刚进洞口,就被守洞的民兵打死。加岛又要“掘地三尺”找地道,一群伪军刚挖了几下,就被地道顶上埋设的地雷炸死。到这时候,敌人已经死伤百余人,加上天色已晚,知道再待下去对自己没有好处,便灰溜溜地回据点去了。
敌人在吃了苦头之后,就对地道采取烟熏、水灌、放毒等办法进行破坏。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根据地军民依靠群众的智慧,想出了对付敌人的方法。在地道中设有防水、防毒和通风的设备,并在某些容易被敌人挖开的地道中设有陷阱,使敌人的阴谋无法得逞。这次战斗,敌人除付出伤亡200多人的代价外,什么也没得到。
地雷战、地道战,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威风,打得敌人闻风丧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