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自然灾害与文明的发展看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从自然灾害与文明的发展看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时间:2023-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提到,两河文明、希腊文明与罗马文明的衰落,与当地居民过分开发土地导致自然灾害频仍直接相关。

案例五 从自然灾害与文明的发展看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一、案例呈现

资料1:所谓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界的变化脱离常态,导致人类生命、健康、财产和栖息环境的严重恶化,诸如火山、地震、干旱、洪涝、沙尘暴、泥石流、虫灾、瘟疫等的爆发,它往往是人类不可抗拒或难以预测的自然变化;也指因人为因素(诸如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等)引起的自然变异。

环境史学者认为,从人类社会出现以来,灾害问题就一直存在,这可以从神话传说和历史文献中得到反映。在一定程度上,女娲补天、后羿射日、诺亚方舟和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等传说都可以视为自然灾害史的资料。

“天灾”往往同“人祸”联系在一起,且往往“人祸”导致的自然灾害后果更甚。英国历史学家克莱夫·庞廷的《绿色世界史:环境与伟大文明的衰落》一书,从环境角度对世界历史进行了全景式的综合考察。作为一部从“绿色”的角度来审视世界历史的书,作者对罗马帝国的衰落作了新的考察和阐释,认为罗马帝国是随着人口急剧增长,以及耗尽其自然资源,最终导致生态崩溃乃至帝国的衰败。而罗马帝国的命运在人类历史中不乏步其后尘者,从苏美尔到古埃及、到哥伦布之前的北美,人类靠着开发地球上的各种资源而繁荣,直到这些资源不再能够维持一个社会的人口,就导致了它的衰败,最终是这个社会的崩溃。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提到,两河文明、希腊文明与罗马文明的衰落,与当地居民过分开发土地导致自然灾害频仍直接相关。

生态社会主义者詹姆斯·奥康纳在《自然的理由》中提出,灾害与资本主义制度有关,人对自然的贪婪与对自然的破坏都是当前的社会经济制度造成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争取利润的最大化是每个资本家的生存法则,而这必然会导致生态灾害。

——高国荣:《环境史学对自然灾害的文化反思》,《史学理论研究》2003年第4期;人民网,www.people.com.cn,老树:《读一部“绿色”世界史》,引用时稍作修改。

资料2:

表1  文明兴衰与环境变化

img4

资料来源: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第一章第二节,中国现代化网,http://www.modernization.com.cn。

资料3:1952年12月4日,伦敦城发生了一次世界上最为严重的“烟雾事件”,连续的浓雾将近一周不散,工厂和住户排出的烟尘和气体大量在低空聚积,整个城市为浓雾所笼罩,陷入一片灰暗之中。这期间有4700多人因呼吸道疾病而死亡;雾散以后又有8000多人死于非命。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雾都劫难”。

img5

图1 1952年12月,伦敦的交通几乎瘫痪,在烟雾弥漫的第4天,一辆双层巴士只能借助于雾灯缓慢地在市区行驶

img6

图2 1952年12月,伦敦的警察使用燃烧着的火炬,以便在烟雾中能看清别人,并能被人看到

——《20世纪恐怖诡异的十大自然灾害——伦敦“雾都劫难”》,浙江在线新闻网站,http://china.zjol.com.cn,2009年5月5日。

二、案例讨论

1.怎样从文明的兴衰历史中看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2.从灾害的发展类型看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3.从灾害与文明发展的相互关系看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三、案例点评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这些论断表明了科学发展观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第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说明科学发展观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根本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第二,坚持科学发展观,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会有许多问题和挑战,而生态问题是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之一,生态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第三,对待发展问题,不能只考虑一时一地的得失,而应以“全面协调可持续”来看待和规划,否则就可能酿成文明衰亡的大错。

四、教学建议

1.本案例适合讲授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时使用。

2.本案例适合讲授有关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资源、人口、环境问题时使用。

3.本案例还可在讲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时使用。

4.本案例适合讲授建设两型社会时使用。

(作者 向德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