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的战略之举

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的战略之举

时间:2023-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这是关系我国经济繁荣、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的战略之举。这不仅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壮举,也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中国加工贸易占外贸的近六成,出口产品少有自主知识产权。

案例六 经济繁荣、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的战略之举

一、案例呈现

资料1: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9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技。只有坚定地推进科技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当前,我国经济正面临着加速发展、调整结构、提高效益的重大任务,尤其需要全社会提高科技意识,多方面增加科技投入,真正依靠科技进步。科技工作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在开发研究、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基础性研究这三个方面合理配置力量,确定各自攀登高峰的目标。在世界高科技领域中,中华民族要占有应有的位置。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科技与经济有效结合的机制,加速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断完善保护知识产权的制度。认真抓好引进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含量,促进整个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32—233页。

发展高技术,要始终突出自主创新。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们才能减少对技术引进的依赖,提高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我们要立下一个雄心壮志,就是必须尽快地使我国摆脱高技术落后的局面,努力研究开发出自己的具有竞争力的高技术产品,努力创造并掌握好我们自己的知识产权,努力建设强大的民族高技术产业。这是关系我国经济繁荣、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的战略之举。

——江泽民:《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论科学技术》,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71页。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世界科技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特别是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

——胡锦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89页。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237页。

资料2:创新中国30年

(1)从杂交水稻到转基因抗虫棉

杂交水稻是中国创造的,更是中国的骄傲。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禁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今,超级杂交稻正成为我国水稻选育新的主攻方向,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进行转基因作物研究。90年代中期,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研制成功,我国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成为第二个自主研发并拥有抗虫转基因技术专利的国家。如今,国产抗虫棉已经占抗虫棉种植面积的90%以上。

(2)从“载人航天”到“嫦娥探月”

2003年10月,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两年后,中国载人航天实现了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的重大跨越。2008年9月,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太空出舱技术的国家。

2007年10月,“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升空,11月,中国第一幅月球图像正式发布。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3)从三峡工程到青藏铁路

1994年12月,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工程正式开工,经过十几年建设,实现了高峡出平湖的夙愿,建成的三峡工程已开始发挥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

2006年7月,经过5年的建设,攻克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建成通车。这不仅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壮举,也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

(4)从激光照排到超级计算机

“当代毕昇”王选发明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技术,改变了科技的进程,推动了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带领中国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迎来光和电,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08年9月,中国首台超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曙光5000A”下线,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后世界上第二个自主设计并制造百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的国家。11月,“曙光5000A”跻身于世界超级计算机前十。

(5)从电子对撞机到人类基因组计划

1988年10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成和对撞成功,使我国在τ-粲物理实验研究方面居于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已经完工,使亮度这一对撞机的重要参数在目前水平上提高约100倍。

1999年,我国开始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承担的工作区域位于人类3号染色体短臂上,该区域约占人类整个基因组的1%,在包括中国在内的有关国家科学家共同努力下,人类基因组序列图于2003年顺利完成。

——人民网,2008年12月4日。

资料3: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必由之路

当前,总量日益庞大的中国经济在前行过程中,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资源、环境压力和日益增多的贸易摩擦。高消耗、重污染、自主创新能力弱的粗放式的增长方式,使中国的发展之路愈走愈窄。

——仅钢铁一个行业能耗就占中国能耗的十分之一,一半铁矿石依靠进口。购买能源、原材料的外汇支付压力十分沉重;

——中国是世界贸易大国,但却处于国际分工产业链的低端。中国加工贸易占外贸的近六成,出口产品少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档机电产品大量依赖进口。中国出口8亿件衬衫所得利润才能换回一架空客A380飞机。

——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每年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六成是用来买设备,而其中六成又是买进口设备。

——全国生产的3万多种药品,95%以上为仿制品,特别是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生物制药,自主研发的品种屈指可数。

——中国市场所需芯片与电子元器件85%以上依靠进口,高端核心芯片与电子元器件99%以上依靠进口。

这些发人深思的事实和统计数据告诉我们:我们只有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孙杰、贺劲松、刘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新华网,2005年10月30日。

二、案例讨论

1.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3.怎样理解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

三、案例点评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国家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智力资源和智慧成果的培育、配置、调控能力,表现为对知识产权的拥有、运用能力。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战略地位。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带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努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和保持发展的主动权。

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经济繁荣、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的战略之举。第一,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看,自主创新已成为支撑和引导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主导因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2020年人均GDP要由现在的1000美元左右上升到300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这是实现工业化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率将出现递减趋势,而体制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创新与科技创新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二,从中国的基本国情看,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中国的资源现状决定了不可能再走以往大量消耗能源、资源支持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中国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其中石油人均储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1%。当前40%以上的原油、50%左右的铁矿石都需要进口。未来15年,资源、能源、环境已经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和瓶颈制约。第三,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看,一个发展中大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必将引起世界经济利益格局的调整,但当前中国科技水平仍相对落后,一些重要领域的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仍依赖进口。中国有着世界上规模第二的电子信息产业,但目前在生产中广泛运用的核心技术几乎都被外国人控制。高精尖数控机床也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制约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进步。(4)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看,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从根本上取决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依靠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取得国际分工,以廉价商品占据国际市场取得贸易总量增长,很难在急剧变化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可能的机遇,更难以在国际分工与合作中取得互利共赢。总之,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利用自己的技术成果调整投资结构,加大对信息产业等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物质消耗少、环境污染低的产业的投资,真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彻底告别粗放型的增长方式,逐步使中国经济实现从要素驱动型增长向创新驱动型增长的转变。

四、教学建议

1.本案例适用于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中的“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问题、第四章中的“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问题、第五章中的“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问题、第七章中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问题。

2.本案例适用于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第八章“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问题。

(作者 张乾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