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推行循环经济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推行循环经济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时间:2023-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经济不同,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系统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使物质和能量得到合理持久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环境的配置效率。

案例九 推行循环经济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案例呈现

20世纪是一个人口膨胀的世纪。现在,我们比任何时候都能感受到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公元元年,地球上的人口只有2.5亿,经过大约1800年之后,人口才达到第一个10亿。自此以后,人口增长开始加速。到1930年,人口达到了第二个10亿,用了130年的时间。此后,人口达到第三个10亿,用了30年;达到第四个10亿,用了15年;达到第五个10亿和第六个10亿,都只用了12年。在20世纪最后的60年中,地球上的人口整整增加了40个亿,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震惊的速度。更可怕的是,这种增长的趋势尚无减缓的迹象。当前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与人口的压力是直接相关的。

20世纪,也是一个资源急剧消耗的世纪。尽管工业文明和科学技术在20世纪高歌猛进,取得了飞速发展,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了信息时代,但人类至今尚没有解决一个古老的难题,就是吃饭喝水问题。现在世界上仍有8亿多人口营养不良,1/3的人口饱受缺水之苦。到21世纪30年代,为了满足日趋增长的人口之需,全球粮食产量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再翻一番。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会使支撑粮食生产的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现在全世界每年因水土流失而丧失的地面表土达250亿吨,预计到2025年,地球上25%的土地将会退化,荒漠化的面积将会增加一倍。这些不利条件将会严重制约着全球的粮食生产,威胁到全球的粮食安全。粮食和水资源短缺,依然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两大难题。

20世纪,又是一个环境急剧恶化的世纪。有数据显示,全球气温自1800年以来一直缓慢上升。20世纪是过去600年间最热的一个世纪,其中1998年的气温高过有历史记载的118年的平均气温。造成这一恶果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地球上每天有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致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上升,预计到2100年巨大的热浪将会席卷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海洋中漂浮的冰山将会融化得无影无踪。也许,泰坦尼克号的悲剧将再也不会重演,但更为严重的全球性的悲剧将有可能不期而至。

记得工业革命之后,有人喊出了这样一句口号: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这无疑是工业时代的宣言。我希望,今天的人们能喊出另外一句口号:给我一把种子,我就能染绿地球。若如此,人类文明才会有光明的前景,绿色文明才能和21世纪的曙光一道升起。

展望21世纪,我们将面临怎么样的环境前景呢?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从21世纪前10年的情况来看,人口每年将净增1200万人左右,经济将保持7%的增长速度,工业化和城市化将进一步加速发展,各项污染物排放仍会保持很大的总量,环境所面临的压力仍然巨大,要实现2010年的长远规划目标,是继续沿用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用高消耗、高污染来带动经济高增长,还是通过发展新经济,以高新技术为主导,以创新为核心,来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抉择。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生态学的勃兴,使人们产生了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愿望,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人类的经济系统,使得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

在西方国家,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有些国家甚至以立法的方式加以推进。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然的选择和重要保证,而在世界上呼声很高的清洁生产,则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形式。中国要在未来十年内实现经济再翻一番的目标,就必须紧紧跟踪世界经济新的动向,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使我国经济和社会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000年12月20日在清华大学的演讲:《推行循环经济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见《曲格平环境思想文库》。

二、案例讨论

1.什么叫循环经济?怎样发展循环经济?

2.怎样理解科学发展观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三、案例点评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面对当今地球资源不断减少和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如何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资源短缺和减轻环境污染压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我们应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三R”(即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生态产业链为发展载体,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手段,达到实现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出发点在于实现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生态,达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循环经济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循环经济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与传统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经济不同,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系统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使物质和能量得到合理持久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环境的配置效率。

第二,循环经济可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共赢。传统经济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增长,忽视了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迁移、循环等规律,形成典型的“三高一低”模式,即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和低利用,导致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产生大量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对社会经济、人体健康造成重大损害。而循环经济按照“3R”原则,形成典型的“三低一高”模式,即低开采、低消耗、低排放和高利用;同时,循环经济还拉长生产链,推动环保产业和其他新型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发展。

第三,循环经济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入到可持续发展框架中。传统的发展方式将物质生产和消费割裂开来,形成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恶性循环。目前,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实践已在三个层面上将生产(包括资源消耗)和消费(包括废物排放)这两个最重要的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一是企业内部的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二是共生企业间或产业间的生态工业网络;三是区域和整个社会的废物回收和再利用体系。

因此,从宏观上看,循环经济是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从企业微观层次上看,循环经济是如何处理废弃物的一种新的技术范式。作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新的技术范式,循环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教学建议

1.本案例适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第三章和第六章。具体来说,适用于绪论中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问题;适用于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中讲授“社会存在”问题;适用于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中讲授“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问题。

2.本案例适用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三节中讲授“科学发展观”问题;适用于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四节中讲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问题。

3.本案例适用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编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四节对“科学发展观”的阐述。

(作者 杨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