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五 重庆畅想“中国第三区”
一、案例呈现
资料1:2007年6月7日,国家发改委批准重庆市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同时获批的还有成都市。试验区将在以下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统筹城乡规划,建立城乡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建立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其管理体制,建立城乡均衡化的公共服务保障体制,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健全基层自治组织,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国家希望试验区能为全国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发挥示范与带动作用。
重庆自此站在了中国改革的前沿。之前,为了推进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的经济发展,有关方面为其量身制定了金融、土地、税收等经济优惠政策。而重庆试验区,不仅要制定经济政策,还要制定相关的社会、文化领域的配套政策方案,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要求,重庆要将制定好的方案上报国务院审批。经过精心准备,重庆方面向中央提出了支持综改的12项政策,内容涉及金融、财政、民生等领域。
2008年4月,中央高层专门听取重庆市领导的工作汇报,在接下来的6月,国务院40多个部门200余名官员组成调研团,到重庆进行专题调研。
2008年12月下旬,温家宝总理到重庆视察,明确提出要从西部大开发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重庆的特殊地位,针对发展中的特殊困难,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
2009年2月5日,国务院颁布实施《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全文长达14000多字,具体分为三十八个部分,分别就重庆的统筹城乡战略、产业、开放型经济、交通能源和改革实验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要求,最为重要的是明确了重庆发展的定位——“把重庆建设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2月6日。
资料2:在国务院颁布实施《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认真研究设立‘两江新区’问题”。寥寥数语,却令重庆上下振奋不已。因为这被视为中央对重庆将“两江新区”打造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的中国第三大开发区构想的初步肯定。
继1997年成为中国第四个直辖市之后,重庆再次站在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时代浪尖。
“重庆将把‘两江新区’建设成为内陆对外开放的制高点,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之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第三大开发区。”重庆市副市长周慕冰近日在重庆外经贸暨口岸工作会议上如是说。
重庆市外经贸委主任李建春也透露,重庆市政府相关部门正在修改完善《重庆两江新区总体规划方案》,争取尽早上报有关部门审批。
“虽然意见中涉及‘两江新区’的内容仅寥寥12字,却最具看点。这将是重庆继直辖、三峡工程建设、西部大开发之后,又一次大发展的机遇。”重庆民间对此充满憧憬。
目前重庆最繁华的渝中区半岛面积很小,只有几十平方公里,而由嘉陵江环绕而成的重庆北部的“第二半岛”则有着几百甚至上千平方公里的面积,这个区域才是重庆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承载地。
从2007年就已通过的《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中也可以了解到,未来可能设立的“两江新区”主要包括了江北区、渝北区和北部新区,以及北碚区和沙坪坝区的部分区域。据重庆当地媒体披露的一份调研报告称,在这一区域设立的开放试验区(即“两江新区”),将成为重庆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主要聚集区,到2012年,开放试验区主要经济指标将占重庆市新增总量的50%~60%,到2020年将占70%以上,对重庆的跨越式发展将起到主要的拉动作用。在国家提出“认真研究设立”的态度之后,“两江新区”的面积将来应该在1000平方公里左右,成为国家级的开放试验区。
按照设想,“两江新区”的规划思路将是以面向国际化的开放战略为核心,指导城市空间的拓展和功能的重构,创建功能合理、设施先进、技术领先、国际一流的开放示范区。
“以北部国际机场、东部港口、西部铁路枢纽站等对外交通资源为依托,重点规划发展机场以北木耳地区、北碚水土地区、东部石船地区及西部大学城以南地区四个主要拓展区,将以打造空港经济发展区、重装产业区、高科技产业及物流园区为目标,调整都市区产业结构,吸引高级人才,带动周边服务业发展。”一份来自重庆市规划局的报告中透露出这样的信息。
甚至有评论称“一个西部龙头意义的‘中国第三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中国固有的城市化发展格局”。
有关人士认为,一旦重庆关于“中国第三区”的梦想成真,将对整个重庆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或将重塑中国区域经济版图。
——《重庆畅想中国第三区欲比肩上海浦东和天津滨海》,《中国房地产报》2009年3月1日。
二、案例讨论
1.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与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否只是概念上的置换?
2.为什么说一旦重庆关于“中国第三区”的梦想成真,或将重塑中国区域经济版图?
三、案例点评
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是国家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
重庆已然成为中国新的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东深圳、上海浦东、天津滨海三大经济改革实验区都在东部沿海地区,由此带动了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而中西部地区是我国相对不发达地区,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通过几十年乃至整个世纪的艰苦努力,把西部地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河秀美的美好家园。进入新世纪,党中央根据我国区域发展的实情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在中西部选择具有重大影响和带动作用的特大中心城市设立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理论构架、政策设计、体制改革等方面的创新,力求形成强化经济发展动力、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确保资源环境永续利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构架、政策设计、体制改革及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综合模式,走出一条适合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道路,故而设立试验区对重大政策措施先行试点,是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中西部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在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背景下,转变发展方式、缩小区域差距、扩大内需的时代格局已基本奠定。与之相对应的沿海产业向内地梯度转移,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回流,生产力重新布局;国家出口导向开始向内转变,改革向内陆延伸,都成为了西部加速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重庆抓住历史机遇绘就“两江新区”蓝图,在城市功能布局、产业规划、土地政策、财政税收、金融体制等多方面进行深化改革和政策创新,必将强化重庆的带动功能和辐射作用,加速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区相呼应的成渝经济区的崛起,对完善国家发展战略的空间布局,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都将起到重大作用。一个西部龙头地位的“中国第三区”,必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西部与东部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促进西部经济的崛起。
四、教学建议
1.本案例适用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四节中讲授“统筹区域发展”问题。
2.本案例适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第二节中讲授“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问题。
(作者 龚玉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