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次思考,将能使学生超越一般的投入,并且,这将能够把他们带入更高级的认知性投入:学生们将不仅投入并感受乐趣,还会进行深入地思考。强调高层次思考的必要性,使我们迫切感受到,在列举全员参与技巧的大部分技巧之前,应该先来一节“怎样确保高层次思考”的内容。你的激励有多强,学生们的互动就会有多强。所以,不要马上就去采取行动,急着去鼓励学生们反思、分析、综合、评估。首先要确保你能够为学生们提供机会,让他们去挖掘课程的主要内容,并对学习的内容做出合理回应。
如果运用得当,全员参与技巧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学习内容和实际生活之间建立普遍联系。如果老师已经全盘考虑了课程的主要内容,并且已经懂得哪些内容是最重要、最值得学生学习的,那么这种联系思考的过程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你的学生不会记住你试图教给他们的所有内容,他们只会记住那些有意义的部分,所以作为老师,你的授课要聚焦在那些意义深刻的内容上边。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们才能清楚地知道哪些内容是最重要的。你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怎样才能把它们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呢?通过确保高层次思考,你可以引导学生们去思考那些内容的含义及其与他们世界之间的联系。他们会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对那些概念的理解之中,陶醉于建立各种联系。就像我们在第一章末尾所举例的那个学生一样,每当来到教室的时候,她的家庭问题似乎就都烟消云散了,我们希望孩子们都能这样“沉迷”于学习。
全员参与技巧主动投入模型(参见图2-1)旨在帮助你形象地理解课堂上全员参与和高层次思考之间的关系。当学生们积极参与并开始高层次思考的时候,也就是当他们的行为符合模型中第四象限的时候,便是他们将要开始学习的证据。尽管所有四个象限可能都反映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一定要记得在授课中回到第四象限,让学生们就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和交流。
为了帮助你感受到,这种教学方式在实际课堂中将是什么样子的,图2-1包括了对五年级老师考特尼·塞斯罗一次上课的分析。在图中,我们从四个象限的角度分析了她的授课方式,提供了一个范例,教你如何在各个象限之间切换,通过大量运用第四象限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们更多地体验投入认知学习的乐趣。
集中在第一象限的教学方式(低认知/低参与)有很多问题,原因如下: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学生们在思考老师教授的内容?使用低层次思考学习的这些内容,重要性如何?学生能记住多久?学生们能否体会到这些内容之间的相关性?当他们坐在那里被动听讲的时候,他们的脑子里在想些什么?
逗留在第二象限的教学方式(低认知/高参与),可以让学生们回顾并运用他们已经学到的内容,但是他们所学的内容依然经常会被忘掉,因为他们没有深入思考,将所学知识普遍联系起来。因为这样的教学需要学生们高度参与,它有可能会很好玩;但是因为它只需要低层次思考,所以学生们的所学知识依然容易遗忘。
第三象限中的教学方式(高认知/低参与),或许可以看成是对第一象限中教学方式的改进,但是教学对象是谁呢?第三象限教学方式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选择性,它只需要一部分学生表现出高层次思考。2009年,钱伯斯在题为《待遇鸿沟》的文章里,提出了接受高质量教育的不平等。钱伯斯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差距,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高质量的学习机会有限,并非所有学生都能得到高水平的教育。我们相信,这种待遇鸿沟,同样存在于主要使用第三象限教学方式的课堂中。那些经常参与问答、频频举手的学生们,会从老师准备的高层次问题中受益更多。如果在以前,你的教学只是在第三象限徘徊,那么使用全员参与技巧,可以确保你的所有学生都能从高层次思考中受益,而不再像现在这样,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受益。
我们这样设计每堂课的教学非常重要,它创造了几次机会,所有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认真地投入于我们讲授的内容。第四象限中的教学方式(高认知/高参与)使我们能够明显地看到学生的投入与参与。尽管我们需要花费时间,确保学生们能够理解必要的基本概念,然后才谈得上高层次思考,但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们能够对他们的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推理。正是为了这个最终目标,我们才需要在课堂上经常性地回到第四象限的教学方式。
考虑使用图2-1中的象限分类法,来分析你的教学计划。如果你们是一个教学团队,或者有其他辅导员的话,也可以让同事来检查你的教学计划。看看你最倾向于哪个象限内的教学方式?是否能够使用一种全员参与技巧,更好地设置提问,使所有学生都能从中受益,而不仅仅是几个学生?
我们鼓励你用全员参与技巧认知投入模型来分析你自己的教学计划,或者帮助你的同事们改进他们的教学方法。如果你是一位校长,你也可以使用这个模型来帮助你的老师们制定教学计划,或者分析你看到的课堂教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