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我们的学术讨论会上评论过玻尔、克拉末斯、斯莱特的论文。(2)这种观念在我是老相识的,但我不认为它是真货。主要理由:
(1)自然界似乎严格遵守守恒定律(弗朗克-赫兹(Franck-Hertz)〔实验〕,斯托克斯(Stokes)定则)。为什么超距作用却是例外?
(2)一只具有反射壁的装着辐射的箱子,在没有辐射的真空中,必定会出现一种不断在增强的布朗运动。
(3)要最后放弃严格的因果性,在我是非常难以忍受的。
(4)对于固体,人们也几乎不得不要求有一种虚的声(弹性)辐射场(3)的存在。因为要相信量子力学居然一定需要以一种物质的电理论作为它的基础,那是不容易的。
(5)正常散射(不是在分子的本征频率上)的出现,很不符合这个方案,而正常散射是对于各种物体的光学性状的最重要标志。
————————————————————
(1) 译自马丁·克莱因(Martin J.Klein):《玻尔-爱因斯坦对话的第一个回合》(The First Phase of the Bohr-Einstein Dialogue),见罗素·麦科马克(Russell McCormmach)编《物理科学的历史研究》(Historical Studies in the Physical Science),第2卷,1970年,美国费拉德尔菲亚(Philadelphia)宾夕法尼亚(Pennsylvania)大学出版社出版,32—33页。标题是我们加的。——编译者
(2) 指1924年发表在英国《哲学杂志》(Philosophical Magazine)47卷中的N.玻尔,H.A.克拉末斯(Kramers)和J.C.斯莱特(Slater)合写的长论文《辐射的量子理论》(The Quantum Theory of Radiation)。文中提出,能量和动量只有统计性的守恒;对于基元辐射过程,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定律都不成立。据斯莱特说,他本人当时并不同意这一观点,这是玻尔和克拉末斯强加于他的,而文章明白无误地是玻尔的风格。玻尔这一理论,不到一年就被两组关于康普顿(Compton)效应的实验推翻了。一组是德国物理学家玻特(W.Bothe)和盖革(H.Geiger)用计数器来进行的,另一组是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A.H.Compton)和西蒙(A.W.Semon)用威耳孙云室来进行的。——编译者
(3) 玻尔等人这篇论文的核心是虚辐射场概念,这个概念是J.C.斯莱特首先提出来的。他假定:凡是在其一个定态中的原子,都围绕着一个虚辐射场,它是由具有可能的量子跃迁频率的振子产生的;这种虚辐射场,通过确定可能跃迁的几率,会提供出能量和动量的统计性的守恒。——编译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