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昆虫记》

《昆虫记》

时间:2023-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四年努力,法布尔将20余年资料进行整理而写成的《昆虫记》第一卷,于1879年问世。此后,法布尔在自己的荒石园中从事独具特色的昆虫学研究,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昆虫记》的问世也被看作动物心理学的诞生。    《昆虫记》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耗费毕生心血著成的一部昆虫学巨著。法布尔怀着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用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将纷繁复杂的昆虫世界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昆虫记》_影响世界的62部

  作者:昂利·法布尔(法)

  成书时间:1879

  推荐版本:作家出版社1997年版

  【作者简介】

  法布尔(Jean-Henri Fabre18231915年),通常称作若盎-昂利·法布尔,法国知名的昆虫学家、作家。18231222日生于法国南方阿韦龙省圣雷翁村的一家农户中。在沃克吕兹省阿维尼翁市的师范学校毕业后,开始了长达20余年的中学教师生涯。此后坚持业余自修,通过各门考试,取得物理数学学士学位。两年后,法布尔又取得自然科学学士学位。1854年,法布尔以两篇优秀的学术论文,一举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两篇论文的题目分别是:《关于兰科植物节结的研究》,《关于再生器官的解剖学研究及多足纲动物发育的研究》。

  随后,法布尔发表的关于节腹泥蜂、鞘翅昆虫的文章,其学术质量和理论意义,都使得同行刮目相看。帝国教育部曾以杰出教师的名义为法布尔授勋,主要表彰他在教师岗位上也能从事自然科学研究;法兰西研究院向他颁发了实验生理学奖金,肯定他在活态昆虫上的研究具有不同于昆虫结构解剖学的价值。后来由于受到保守派的排挤,法布尔不再在大学作讲座,开始了主要以撰写自然科学知识读物为主的生涯。经过四年努力,法布尔将20余年资料进行整理而写成的《昆虫记》第一卷,于1879年问世。此后,法布尔在自己的荒石园中从事独具特色的昆虫学研究,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此书成为了法布尔的经典著作,法布尔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体,在对各类昆虫的日常生活习性、生理特征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生活世事所持的眼光。《昆虫记》的问世也被看作动物心理学的诞生。法布尔对昆虫的观察研究方式,为科学的、客观的实验和观察工作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法布尔的主要著作有:《关于兰科植物节结的研究》、《关于再生器官的解剖学研究及多足纲动物发育的研究》、《节腹泥蜂习俗观察记》、《昆虫记》、《天空》、《大地》、《植物》、《保尔大叔谈害虫》。

  【内容提要】

  《昆虫记》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耗费毕生心血著成的一部昆虫学巨著。法布尔怀着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用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将纷繁复杂的昆虫世界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它既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又是一部优美的文学经典,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经历百年的考验,不愧“昆虫的史诗”之美誉。

  本书共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本书主体内容集中在昆虫学问题上,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若干解决理论问题的议论,以及少量带科普知识性的文字。一位饱经沧桑、追求不止的昆虫学探索者的精神,在这部巨著中得到体现。在作者那个时代,研究动物是蹲在实验室里做解剖与分类的工作,昆虫学家的研究是把昆虫钉在木盒里,浸在烧酒里,睁大眼睛观察昆虫的触角、上颚、翅膀、足,对这些器官在昆虫的劳动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却很少思考。他们给昆虫工人命名,却不知道这个工人生产的是什么。昆虫生命的重要特征、本能与习性等等,登不了昆虫学的大雅之堂。作者挑战传统,将自己变成虫人,深入昆虫的生活,用田野实验的方法研究昆虫的本能与习性。他的这种研究方法遭到了正统势力的责难,他辩驳道:“你们是把昆虫开膛破肚,而我是在它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进行研究;你们把昆虫变成一堆既可怖又可怜的东西,而我则使得人们喜欢它们;你们在酷刑室和碎尸场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在鸣蝉的歌声中观察;你们用试剂测试蜂房和原生质,而我却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现;你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探究生命。”

  作者的问题从昆虫能否思考开始。它们会把“所以”跟“因为”联系起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吗?面对事故,它会改变自己的行为吗?对于这些问题,作者决定让观察和实验的事实来说话。作者看见一只胡蜂捉到了一只大苍蝇,当时天刮着风,而猎物又太大,猎手飞起来很累赘,于是胡蜂便切掉猎物的肚子、头、翅膀,只带着胸部飞走了。通过这例现象作者会得出结论说胡蜂的行为是由理智所决定的吗?不,作者不会轻易说“是”或者“不是”,他还必须反复观察,他在风和日丽和狂风呼啸的天气里观察,他在高墙厚瓦的隐庐里和日晒雨淋的露天里观察,他发现在任何情况下胡蜂都是只带着猎物的胸部飞走。这下作者该可以得出结论了吧,不,还未到时候。或许一种昆虫的证据还不足以说明问题,他又观察石蜂筑蜂房为幼虫储蜜的行为,并人为地制造一些偶然事件来测试石蜂的应对能力;此外,他还用狼蛛、蜾嬴蜂等昆虫反复进行实验,最后才十分谨慎地得出结论:本能是昆虫惟一的向导,在正常条件下,这个向导是可靠的,然而面对偶发事件昆虫却无能为力。

  在关于动物的本能这个问题上,当时的流行理论以自然选择、返祖现象、生存竞争为依据,认为本能是一种既得的习惯,它在某种对动物有利的偶然行为激发下表现出来。作者通过40年的昆虫学研究生涯中所观察到的事实表明:昆虫的本能是与生俱来的,它过去怎样,现在就怎样,将来也是怎样。比如膜翅目昆虫精于蜇刺猎物的技术,那是因为它生来就要运用这种技术;它是天生的,就跟人们生来就会吮母亲的奶一样,从来用不着学。这种能力是遗传得来的,从一开始就已经完善了的。过去的经历对此丝毫无所增添,将来也不会增添任何东西。

  虽然作者从心底里敬慕达尔文这个德高望重的学者,但他并不因此就放弃自己的观点,只要有机会他总是不忘给进化论戳一针,批评达尔文的优胜劣汰理论。作者指出,如果优胜劣汰这个学说是支配和改造着世界的著名规律言之有据,如果最有天赋的真的把最没有天赋的从世界这个舞台上排除掉,如果未来是属于最强者、最有技巧者,那么壁蜂家庭自从它们在树莓桩里挖洞以来,它们本应该就让那些固执地要从通常的出口出去的弱小者死掉,而全都由善于从侧面凿洞的强有力者来代替的。……可是,强者的子孙并没有使弱者的子孙消失,相反它们仍然是少数。作者说:“优胜劣汰规律的巨大意义给我留下了强烈的印象,但是每当我想把这个规律应用于观察到的事实,它却使我空忙一场而得不到任何证据来解释实际的情况。这个规律在理论上是宏伟的,可在事实面前却是装着空气的球。”(《昆虫记》卷二)达尔文的进化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19世纪正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行其道的世纪,作者发出这不合时宜的声音,正是求真的精神给了他勇气。

  整个1819世纪,博物学家大都热衷于将研究成果写成文学性著作。作者也不例外,也刻意在文章风格上下功夫,但《昆虫记》的风格就如作者的人格一样朴素而真实。

  请看作者描写宽厚的蝉在7月的一个下午钻了一口水井,却被侵略者抢占的情景:

  “果然,一大群口干舌燥的家伙在东张西望地转悠着。它们发现了这口井,井边渗出来的汁液把它暴露了。这群家伙一拥而上,开始还有一点儿小心翼翼,只是舔舔渗出来的汁液。我看到匆忙赶到甜蜜的井口边的,有胡蜂、苍蝇、球螋、泥蜂、蛛蜂,最多的是蚂蚁。”“那些个子小的为了走近清泉,便钻到蝉的肚子下,蝉宽厚地抬起爪子,让这些不速之客自由通过;那些大一点儿的昆虫,不耐烦地跺着脚,迅速地吸了一口就退开,到旁边的树枝上去兜一圈,然后更加大胆地回来。它们越发贪婪了,刚才还有所收敛,现在已变成了一群乱哄哄的侵略者,一心要把开源引水的凿井人从泉水边赶走。”

  “在这群强盗中,最不罢休的是蚂蚁。我曾看见过它们一点一点儿地乱咬蝉的爪尖,逮着正被它们拉扯的蝉的翅尖儿,爬到蝉背上,挠着蝉的触角。一只大胆的蚂蚁就在我的眼皮下,竟然抓住蝉的吸管,拼命想把它拔出来。”

  “这个巨人给这些小矮子烦得没了耐心,最终放弃了水井。它朝这群拦路抢劫的家伙撒了一泡尿逃走了。”(《昆虫记》卷五)洋洋洒洒二百万字的《昆虫记》,不仅详尽地记录着作者的研究成果,更记载着作者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尤其是《阿尔玛实验室》、《返祖现象》、《我的学校》、《水塘》、《数学忆事:牛顿二项式》、《数学忆事:我的小桌》、《童年的回忆》、《难忘的一课》、《工业化学》这几章。如果换一种角度看,不妨把《昆虫记》当作作者的自传,一部非常奇特的自传,昆虫只不过是他研究经历的证据,传记的旁证材料。

  《昆虫记》不仅仅浸淫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某种精神。那种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这就是作者精神。如果没有那样的精神,就没有《昆虫记》,人类的精神之树上将少掉一颗智慧之果。两世纪以来,作者的《昆虫记》以其瑰丽丰富的内涵,影响了无以数计的科学家、文学家与普罗大众。其在文学与科学非凡的成就受到举世推崇:大文学家雨果盛赞为“昆虫学的荷马”;进化论之父达尔文赞美他是“无与伦比的观察家”;影响了许多热爱自然的读者走出象牙塔与自然蛮荒对话,唤起人们对万物、对人类、对科普、对文学、甚至对乡土的深刻省思;并在世界各地担负起对昆虫行为学的启蒙角色。因此,早已被公认为跨越领域、超越年龄的不朽的传世宝典。

  在行文上,作者没有把这样一部昆虫学巨著写成只给圈内人看的纯学术著作,而是选择用散文的形式和朴素而纯真的文字表现生命的真实细节之美。他一方面在昆虫身上倾注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又从昆虫反观人类生活,思考人类的生存状态、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等等,睿智的哲思时时跃然纸上。

  精彩语录

  1、人人都有自己的才能和自己的性格。有的时候这种性格看起来好像是从我们的祖先那里遗传下来的,然而要想再追究这些性格是来源于何处,却又是一件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

  2、你们是把昆虫开膛破肚,而我是在它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进行研究;你们把昆虫变成一堆既可怖又可怜的东西,而我则使得人们喜欢它们;你们在酷刑室和碎尸场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在鸣蝉的歌声中观察;你们用试剂测试蜂房和原生质,而我却是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现;你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是探究生命。

  3、当你走近一只死鼹鼠,看见蚂蚁、甲虫和蝇类聚集在它身上的时候,你可能会全身起鸡皮疙瘩,拔腿就跑。你一定会以为它们都是可怕而肮脏的昆虫,令人恶心。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它们正在忙碌着为这个世界做清除工作。让我们来观察一下其中的几只蝇吧,我们就可以知道它们的所作所为是多么的有益于人类,有益于整个自然界了。4、当我面对池塘,凝视着它的时候,我可从来都不觉得厌倦。在这个绿色的小小世界里,不知道会有多少忙碌的小生命生生不息。在充满泥泞的池边,随处可见一堆堆黑色的小蝌蚪在暖和的池水中嬉戏着,追逐着;有着红色肚皮的蝾螈也把它的宽尾巴像舵一样地摇摆着,并缓缓地前进;在那芦苇草丛中,我们还可以找到一群群石蚕的幼虫,它们各自将身体隐匿在一个枯枝做的小鞘中———这个小鞘是用来作防御天敌和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灾难用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