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另一个以“运动皆假象”为立论中心的悖论,与二分法悖论相同。亚里士多德是这么描述它的:“当物体静止时,其所占空间大小保持不变;若其移动时的任一瞬间也总是占据相同大小的空间,则飞矢不动。”
这是啥?请容我用更清晰易懂的方式来叙述。在每个瞬间,飞矢总是占据空间中某个特定位置,正如摄影快照捕捉到的影像。但如果我们只在某个特定的瞬间看到它,将无法分辨它是否为停留在同一位置静止的箭。如何指出一支箭是否正在飞行?再加上,时间是由一连串连续的瞬间所构成,每个瞬间箭都是静止的,因此飞矢不动。
矛盾的是,我们知道当然有运动这种状态,而且飞矢确实在动。那么芝诺的逻辑错误出在哪里呢?我们可以将时间看成由一系列无穷短的“瞬间”所构成,并且将这些“瞬间”想象成不可分割的最小时间单位。身为物理学家,我看得出芝诺的论点问题出在哪里。如果这些不可分割的瞬间其时间长度并非真正为零(亦即不是真正的快照),那么这支箭在每个瞬间的开始与结束时,就会位于略为不同的位置上,它就不能被当成静止。相反地,如果这些瞬间的历时真的为零,那么不论经历多少个连续相邻的瞬间,永远不可能加总出有限的时间间隔——我们可以将任意多个零相加,其总和依然是零。因此,芝诺指出有限时间间隔是由一系列连续相邻的瞬间所构成,此论点其实并不正确。
要让这个悖论完全尘埃落定,有赖于物理学与数学的后续发展。更明确地说, 17世纪牛顿及其他数学家所发展出来的微积分,帮助我们理解如何加总微小的变化量来正确描述“变化”的概念,使芝诺天真的想法最终得以厘清。
然而,这个悖论却有个出人意表的结局。 1977年,两位德州大学的物理学家发表一篇令人惊讶的研究论文,指出我们对芝诺的飞矢不动悖论或许太早下定论了。
他们分别是贝迪阿那·米斯拉与乔治·苏达桑,论文题为《量子论中的芝诺悖论》(The Zeno's Paradox in Quantum Theory),激起全世界物理学家的兴趣。
有些物理学家认为他们的研究很蠢,另一些物理学家则赶紧做实验试图验证他们的构想。在进一步详细解释之前,我想先说明一些关于量子力学诡异又有趣的基本概念,在本书的现阶段先给读者一个交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