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父学驾车
在中国古代,马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平时生活中,运人载物离不开马车;到战争时,打仗也得用马车做战车。那时候,驾驶马车是一种专门技术,在学校里驾车,也是一门重要课程。古代学校,一般有“礼”、“乐”、“射”、“御”、“书”、“数”等六门课程,其中的“御”便是驾驶马车。
周朝时候,有一位著名的驾车能手,名叫造父。他驾车的技术高超,曾为国君周穆王驾驶马车,深受器重。
当初,造父学习驾车,是拜一位名叫泰豆氏的驾车高手为师的。
造父学习驾车,对老师恭恭敬敬,态度非常诚恳谦虚。可是,三年过去了,泰豆氏什么也没有给他讲,什么技术也没有教给他。对此,造父不仅毫不介意,反而更加谨慎,对老师更加敬重了。
泰豆氏什么都没教给他,是在考验他。泰豆氏看造父是诚心诚意地要学习驾车的技术,这才对他说:
“古诗中有这样的说法:好弓匠的儿子,要继承父业,掌握制作弓的技术,必定先学会编制簸箕的手艺;好铁匠的儿子,要掌握打铁的技术,接父亲的班,必定先学会缝制皮衣的手艺。你要学习驾车,得先观看我的驾车动作,模仿我的驾车动作。等到你的动作完全像我了,就会一手握住六条马缰绳,掌握驾驶六匹马拉的大车了。”
造父会心地点点头,应声说:
“老师,您放心。我一切都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
有一天,泰豆氏在地上放了许多方块木头。木头的宽窄大小刚刚能容得下人的一只脚。按照人走路步幅的大小,一步距离放一块。然后,泰豆氏就踩着那些小方块木头来回地奔跑。只见他的步履轻捷、稳健,来回奔跑了多少遍,就像是走平地一样,他竟然一次也没有跌落下来。
造父看了,心中暗暗赞叹,十分佩服老师的功夫。
按照老师的要求,造父学着老师的样子,每天从早到晚,不停地练习。只用了三天时间,造父就学会了。
泰豆氏见了,非常高兴,赞扬他说:
“你怎么这样聪明,学得可真快啊!很好,很好。你知道吗?凡是能驾车的人,都有这么好的基本功。你能熟练做好这些动作,脚下走得稳,说明你心中领会了动作要领。把这个道理推及到驾车上来,你把六匹马的嚼口缰绳排列得很整齐,走起路来,那六匹马步伐的快慢、呼吸的急缓,也就和谐一致了。心里明白了驾车的法则,手里就能掌握马车快慢进退的节奏;这样,既能符合自己的心意,又能适合马的情况。假如能够用马的缰绳就能从容不迫地指挥马匹进退,自由地指挥马匹左右转弯,赶着马车走路,不管走多么远的路,马的力气都会绰绰有余。这样,就算确实掌握好驾车的技术了。
“你要记住,指挥马的嚼口,要靠你手里的缰绳;掌握马的缰绳,要靠你的双手;指挥你双手的动作,要靠你的头脑。若能达到这种地步,你驾驶马车就用不着拿眼睛去看了,也用不着拿鞭子赶马了。到了这种地步,驾起车来,会悠然自在,轻松愉快。身子端端正正地坐在车上,六匹马听从你的指挥,24只蹄子步履一致,不论是转弯,还是进退,一切都会得心应手。
“如果技术再进一步提高的话,就可以驾车在刚刚能通得过车轮、刚刚能容得下马蹄的十分狭窄的马路上自由自在地顺利通行。而你却不会感到如临深渊,害怕高山深谷的危险,心里就会像在平坦的道路上行走那样坦然、放松。”
最后,泰豆氏深情地对造父说:
“我的驾车诀窍,全部地、毫不保留地讲给你听了,你要好好记住它!”
心灵悟语
所谓“要领”,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某种知识的要点,即最重要、最主要的内容;二是指操作的最基本的要求或关键的环节。任何知识和能力都有它特有的要领。要领掌握了,事情就基本上有了成功的保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