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做人
文/黄一唯
读书与做人,古往今来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常常认为学做人就要多读书,如此看来读书的目的就再明显不过了,即做人。而做“好”人自离不开多读好书。两者的关系相辅相成。
做人就好比行路。行路难,做人更难。如何做人成为了摆在每个人面前的一个难题,若是自己苦思冥想,耗费时间不说,最后也几乎难免走上弯路。此时读书就显得特别重要。无论书的年代多么久远,其中记载的并非仅仅是我们所需要的知识,更多的是作者个人的人生经历,是属于他们所走的做人之路。
读的书越多,我们所能借鉴的越多。当我们再次面对做人难题时,读书为我们提供了指引,先辈们的经验告诉我们该如何走一条直路,行自己问心无愧的做人之道。
清朝时,规定历代储君、皇子必须读《明史·熹宗本纪》这本书,这并非是让这些未来的王国治国者们向明熹宗学习,而是要他们以明熹宗的做人之法为诫,决不能再走上这条灭国之路。因此纵观清朝历代皇帝,很少有像明熹宗那样不理朝政、荒淫无道者。由此可见,读书与做人两者密不可分。
当今社会,读书的人越来越多,与此同时,读书的目的也越来越多。读书更多地成为了一种追求权力、金钱的必经之路。这其实是歪曲了读书的意义。人之所以读书,最根本的目的在于获取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从而更好地做人。做人指的是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方法,所以书读得越多,知识越广、视野越是开阔,人就越成熟。这种思想上的成长,正是学习做人所需要的。
当然读书其实与做人之间也不是一定存在必然的促进关系。当现在新闻媒体报道的留学生、博士生犯罪案件日趋频繁,如何正确将读书得来的知识转变成自己做人的参考值得人深思。对于懂得做人的人来说,读更多的书是为了完善自己,而对于在学习做人的过程中的人来说,并不是读的每本书都能领悟,这就需要靠自身的努力与智慧从正面引导,以健全人格为读书基础。读书做人应当是相互促进的,只有这样,读书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
书是人的精神食粮,而做人是一个人的精神的体现。我们读书,为的是得到前人总结的经验,读书便是为了做人而服务的。而若是做不好人,那书不读也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