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尊重,才有美好的可能
文/刘 扬
世博会有一个以“尊重·可能”为主题的展馆,名曰:2049。这实际上是创办者跟我们提出了今天的尊重与否,40年后会有怎样的结果。而尊重这一主题已经讲了几千年,它实际上对未来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回首过去的几十年,我们对人、对自然、对城市的尊重有可喜之处。
不久前去世的钱学森教授就是一个有着尊重美德的科学家,他的厨师曾告诉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你看你父亲每次下来吃饭,都穿得整整齐齐,从来不穿拖鞋、背心。这是他看得起咱、尊重咱!”钱永刚若有所悟。从此以后,他也必定穿戴整齐,衣着得体,以示对人的尊重,结果钱永刚在科学事业上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汶川地震中,全国人民为在地震中死去的人们默哀三分钟,这正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生命的尊重;而相反地,著名影星莎朗斯通在中国人民沉浸在悲痛之时,竟然说汶川地震是一个报应,莎朗斯通曾经的美好形象荡然无存。她对中国人民的悲痛熟视无睹,不尊重中国人民的感情。尊重是一种态度,只有从心底里尊重别人,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在未来的40年中,如果我们都能像钱学森、钱永刚那样,对别人给予充分的尊重,我们的2049一定会更加美好。
尊重,还表现在对大自然的尊重上。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而应该展示自身对自然的尊重和感恩。
在修建天路青藏铁路时,设计者们充分考虑到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他们不惜增加造价,不轻易伤害冻土带,为动物自由地驰骋建造了涵洞,火车采用城市地铁式的封闭车厢,减少对大自然的污染,这正体现了政府和建设者们对自然的尊重,受到人们的好评。当然,我们也有过惨痛的教训,2007年洞庭湖水患,天数泛滥,经过调查,原因竟是人类大量捕杀、食用田鼠的天敌——蛇,而造成的。人们注重口舌之欲,却忽略了对自然的尊重。“一个民族只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大自然无私地给予我们一切,我们又何必贪得无厌,将最后一点清风明月弃置不顾? 在未来的40年中,我们只有像建造青藏铁路的创造者们一样尊重自然,我们才可能在未来获得良好的发展。
尊重,还体现在对城市的尊重上。
所谓对城市的尊重,便是对一个城市的历史文脉予以保护、发扬。在保护与发展之中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神州遍地小洋楼的崛起,是对矛盾特殊性的忽略和无知;而浦东的发展则为我们的城市发展树立了榜样:金茂大厦和东方明珠,与黄浦江另一边的老建筑群交相辉映,承载着上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和保护得到了有机的统一。
未来的故事留给我们去书写,在2049年留给世界一份完美的答卷是我们这一代的责任。理解并尊重人、自然和城市,我们必然会在未来的发展中添加光辉的一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