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种方法
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如我在教学《军神》一课前,翻阅了大量资料,写了一篇充分体现刘伯承一生坚强勇敢、奋勇抗战精神的短文。当我声情并茂地读完时,自己都感动得快流泪了。学生也受到了老师的感染,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深刻地体会刘伯承将军精神的伟大,他们体会词句的那种精细程度是以前没有过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描写了邱少云为了集体的利益,任凭烈火烧身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最后壮烈牺牲的事迹。如何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认识邱少云的英雄形象、体验文中所弘扬的爱国主义精神呢?我在教学这一课时抓住文中“年轻”和“伟大”这两个词语展开教学。
师:刚才同学们通读了一遍课文,那么课文称邱少云是一位怎样的战士?
生:课文称邱少云是一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
师:在你们看来,年轻意味着什么?
生:年轻是人生中最宝贵的年华。
生:年轻就是青春,是充满活力的。
生:年轻意味着做事蛮撞,没有经验。
师:是啊,有人认为年轻没有经验、不成熟,有人认为年轻很了不起、充满激情。那么为什么一位年仅21岁的年轻战士会被战友、祖国和人民称为伟大的战士呢?
老师的一席话使学生的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他们纷纷陷入沉思。此时,学生对下一步的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激起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如果我们的每一堂语文课都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和丰富的情感,那么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态度、意愿怎么可能不会转化为生命的激情,怎么可能不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但是,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还需要教师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意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就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他们没有想到的问题,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在小学阶段,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所获。
我觉得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比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一是学生对周总理不太熟悉;二是人们自发地聚集到长安街送别总理的感人场面学生没有亲自经历,这对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我在讲读课之前,让学生从报刊上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课上得非常成功。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对于学习其他课文,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础。
三、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兴趣的作用等等。
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我在讲《蝙蝠和雷达》一课时,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课文用蝙蝠‘撞’而不用‘碰’呢?”“既然蝙蝠的眼睛没有用,它还长眼睛有什么用?”???学生提出问题,谁来解疑呢?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同时要注意发动学生互助解疑,着力培养学生解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四、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由于家庭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在认知、情感、思维等方面存在差异。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教学目标要适度灵活,课堂提问要分出层次,练习设计要难易有别,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反馈评价等等。过去我们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评价时,常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朗读、默读、略读、精读、探究性阅读的水平,总是要求学生达到统一的标准。然而,学生由于文化环境、自身的阅读能力、性格和思维方式都存在差异,所以,对学生评价用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做法是非常片面的,是很不现实的。我们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阅读的个体差异,可采取分层次评价的做法:首先,根据学生阅读能力的不同,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其次,确定A、B、C三个层次的不同评价标准;再次,除了用激励语言多加鼓励以外,还可以用符号代表,如:棒极了,用“A☆☆”代表。这样分层次评价,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去,品尝阅读学习的乐趣,有效获得相应的知识和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当学生进行阅读时,学习活动愈是自主,阅读的过程就愈能反映学生的个性,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初读课文时,教师可让学生愿意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哪一节读得最棒就读那一节,哪一节最具吸引力就读哪一节……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给学生以心灵自由。例如教学《雨后》(小语三年级下册)可以结合师生实际,让学生先选读自己最爱读的小节,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最爱读这一小节的理由,尊重学生自主活动,给学生以心灵自由。这样教学活动,学生所读所讲相互补充,相互得益,就能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思想得到比较全面的熏陶,同时朗读能力、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绝不是“放羊式”的教学,而是既让学生活动自主,又使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使学生对课文有个全面的理解、消化,得到多方面的益处。
五、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去探索。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问答、互相讨论的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
教师在教学还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意见,使学生在课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有位年轻教师,在讲完《麻雀》一课后进行小结时,她说:“读了这篇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那种伟大的母爱!”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立刻举起手,大声而认真地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是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还是母的!”老师听后,马上笑着说:“你读得真认真,想得也好。老师的概括,看来不准确,那么怎么说才确切呢?”课堂又一次活跃了。同学们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知情。
语文个性化阅读是一门复杂的、综合的艺术,它需要我们教师长期的探索和思考,不断实践和完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生活阅历实际,在语文教学中重视个性化阅读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