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长看了我昨天写的文,给我留条说:“是孩子就要学习,我小时候考试也一样很累,复习时间最重要了,不给孩子加大量,如何考得好?你让孩子放松,万一考不好的话,让他将来要饭啊?到你家来吃?”我看了好笑也感慨。
这位家长提出了四个问题:是孩子就要学习;任何人小时候考试都会累;复习对考试而言,最重要了;复习就是要加量。
(1)是孩子就要学习。的确,每个人生活在世上,除了贫穷,几乎一代代人都会被送到学堂学习长大生存的本领,人类就是这样才发展到现在的。这是个根本就不用来讨论的问题。
(2)任何人小时候考试都会累。的确。每位学龄家长都经历过自己,还有孩子无数次的大小考试。考试前的复习对每个人而言,均太累了,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
我因为知道自己小时候学习的不易,考试的劳累和无助,所以昨天才在博文中,反复告诉家长如何在复习的过程中,理解孩子,给孩子能给的爱,来减轻孩子考试前心理上的压力。
(3)复习对考试而言,最重要了。每位家长几乎都知道,孩子越到高年级,复习越重要。特别是到了初高中,有多门功课如地理、历史、思想品德、生物等内容要大量背记,还有化学、物理、数学等学科要记许多的公式。所以复习是很好的反复记忆学习的过程。
(4)复习就是要加量?昨天的博文中不知这位网友细看没有?我并没有要家长给孩子减少或增加复习课文的量。进入了复习阶段。学校每个年级到这时都有复习的要求和要做的试卷。到底量有多大?想来学校开了不是一天两天,基本的知识肯定并且会让孩子们反复掌握并记熟。
家长们在家,真没有必要再给孩子加所谓的量了。平时是可以天天几个五分钟,让孩子没有厌烦地学点什么?天长日久,一定能见效。
有家长说我想给孩子理解和爱,但不知如何做?其实,(1)迎门一个温馨的微笑。(2)给孩子一个郑重承诺:考得如何都不要紧,只要你努力了。(3)此时,孩子真有不会做的题,想办法帮帮孩子:请教老师、上网查找、求助朋友……(4)带着开心和爱意进入睡眠。上述这些无论帮到与否,都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长精神上的支持。这就是爱和理解,是给孩子劳累了一天放松的最好方法。也是孩子们原本就太需要的东西。
所以给你唯一孩子尽可能的爱和理解,是家长在孩子生命过程中,最重要的事。而考试复习期间,不一味追求孩子学习的“量”,而是要加入更多的“质”,也就是对孩子的爱。让孩子平平静静度过每一次考试,才是家长们急需做的事情。
现在的孩子到底有多可怜?学习上有多大压力?网友介绍一文:有个就要到国外求学的高三男孩,不知何故?在一次英语考试前自杀了。他走时一个字也没有留下,无人知晓他到底是为了什么?他学习压力太大?他不爱他的父母?他自私?他没有情意?无论是什么?都和这个可怜的孩子一起随风而逝,有的只是人们的猜想和他的父母无尽的悲伤。
如果他父母能细心一点,对孩子要求低一点,理解孩子一点,在孩子考前多和孩子沟通一下,那么孩子会走这样的路吗?
死虽然是每个地球人类生命必然要走之路,但更多的人,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选择的还是自然的生命状态。
人人会说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其实,这是个太抽象的概念。
做父母的只要心怀宽阔、眼界高远。当孩子走累了能靠靠的大树,游累了能找回的港湾。孩子热爱这个世界、热爱生命、热爱生活都来不及,如何会选这种惨烈的方式并一个字不留地来诀别这个世界?诀别是因为太绝望。对谁?为什么绝望?
其实,有更多的孩子在努力地经历一次次的复习,经历一次次的考试,经历着同样可能失败的压力。为什么他们没有选择这种不归的方式,来抗议对他们而言不公的存在?原因当然有很多,但其中之一:家长与孩子和谐的生存方式,让每一个面对困难的小小生命知道,困难是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共同战胜的,孩子不是孤军作战。所以孩子才可能面对超常的困难。
伴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家长的慢慢引导,大多的孩子走的肯定是良性发展的道路。不是人人能成帅,个个能当将的。只要平安长大,不成为这个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对人对己有一分责任,就是个好人。所以家长不要为了孩子一次两次的考试好坏,做出让自己后悔一生或让孩子留下一生阴影的事情。人生没有假如。
有家长说:我的孩子没心没肺,考得好坏都不当一回事,所以考不好,我一定要痛打他一顿,让他长点记性,下次好好给我考。
现在的孩子,老师天天擂,家长天天说教、天天盯,考得好坏,接下来,老师和家长的态度,孩子都知道,更知道分数对他们而言,代表了什么?所以如果一次没有考好的孩子,自己很内疚,也怕面对。表面看,孩子考得好坏无所谓,其实孩子不是无所谓而是太有所谓。只是孩子考成这样很无奈,表现出来的就有可能是满不在乎,特别是男孩。孩子那是鸵鸟行为,很可怜的。家长在这时反而要给孩子更多的理解和爱。
就如博友鲁南玉米留言所说:“时刻能感受到爱的孩子,一定会成为心中充满爱的人,一定是感到生活幸福的人。”说得太好了。这样的孩子长大了,我相信也一定是个给人给己带来快乐和幸福的人,而不会是个冷冰冰的学习机器教出的又一个学习机器。
最后切记和孩子“沟通”而不是“唠叨”。唠叨是让孩子最烦、最容易走极端的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