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病原体进入机体引起感染的类型

病原体进入机体引起感染的类型

时间:2023-0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染是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在体内继续生长繁殖,而机体表现正常无任何疾病现象。人群中隐性感染者增多,可降低人群易感性,对防止传染病的流行有积极作用。但隐性感染也可能正处于病原携带状态,而成为传染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继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病理变化,经过潜伏期后而出现该传染病所特有的症候群,即患传染病。

传染是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其致病力与机体的免疫力是一对矛盾,矛盾斗争的结果会出现以下各种情况:

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

病原体进入人体后,由于机体的内、外防御功能充分发挥作用,如黏膜的屏障作用、胃酸的杀菌作用、免疫细胞的吞噬作用等,最终病原体被消灭或被排出体外。

病原携带状态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在体内继续生长繁殖,而机体表现正常无任何疾病现象。病原携带有两种:一种是“健康”病原携带;另一种是患传染病处于恢复期的病原携带。

隐性感染

人体受病原体侵入后,病理损害很轻时,无任何异常或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只有用免疫学检测才能发现机体被传染。人群中隐性感染者增多,可降低人群易感性,对防止传染病的流行有积极作用。但隐性感染也可能正处于病原携带状态,而成为传染源。

潜在性感染

人体与病原体在相互作用中,由于双方的实力接近,出现暂时相对的平衡状态,人体不出现临床表现,病原体则潜伏在机体内,当人体防御功能下降时,原来潜伏在机体的病原体又活跃起来引起显性感染。

显性感染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继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病理变化,经过潜伏期后而出现该传染病所特有的症候群,即患传染病。

然而,以上各种情况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某些条件下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或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