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u盘有病毒清除病毒后文件也没了

u盘有病毒清除病毒后文件也没了

时间:2023-0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计算机病毒的出现和危害,已引起了国际的高度重视,许多国家集中很大力量研究防治病毒的方法。目前人们对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方法,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我国公安部门和一些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在计算机病毒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研制出不少防病毒和治病毒软件,很有成效地抑制了计算机病毒的蔓延。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1920字)

计算机出现病毒后,病毒到处作恶。我国于1989年4月发现首例计算机小球病毒后,其很快在全国蔓延,使许多计算机不能正常工作,并对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资源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那么,计算机病毒是什么?是怎样传播的?又如何防治呢?

众所周知,“病毒”通常指那些能侵入生物体并使生物体致病的微生物,具有极强的传染性。计算机病毒与之很相似,但其定义还是众说纷纭。我们认为,计算机病毒是指那些能侵入计算机系统和存贮型介质的、具有极强传染性的,并能使系统出现差错、致命的有害程序代码。正如能导致鸡瘟的病毒,一般不会传染给人体一样,微型计算机(即PC机)上的病毒,一般不能传染给大型计算机,更不会传染给人体。因此,计算机病毒不可能危害人体的健康,但它对人类为发展生产、发展科学而使用的计算机和计算机上的软件和硬件资源构成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威胁。

如同一个人,无论他如何强健也会受到病毒的潜在威胁一样,从理论上讲,没有一种计算机系统能逃过计算机病毒的侵害。但是,到目前为止,计算机病毒能攻击的主要目标是微型计算机(即PC机)。因此,本文仅讨论微型计算机上的病毒。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方法很多,若按计算机感染病毒后的“发病”症状分类,目前已有数百种,如小球病毒、大麻病毒、巴基斯坦智囊病毒、磁盘杀手病毒、黑色星期五病毒、1575病毒等等,不胜枚举,而且每种病毒又有不少衍生物。若按病毒对计算机破坏情况分:只是良性计算机与恶性计算机病毒。前者是指那些只表现病毒自身的存在,而不破坏计算机系统数据,但最终要导致计算机系统瘫痪的计算机病毒。后者指能消除计算机系统所存贮的数据,删除文件或对计算机的硬盘进行格式化的病毒。因此,恶性计算机病毒危害极大。

为了便于对计算机病毒进行防治,又可以按计算机病毒传染方式的不同,将病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操作系统型病毒。操作系统型病毒,通常在系统引导时,通过磁盘操作系统(DOS)的引导过程把病毒程序植入内存,从而进行传播和发作的一类病毒,被称为操作系统型病毒。另一类为文件型病毒。这类病毒寄生于可执行程序的EXE和COM文件中,带这类病毒的文件,每执行一次,就会在计算机的磁盘中寻找尚未染上此种病毒的另一个可执行文件进行感染,即将病毒的那段代码植入该程序中,并修改该程序的执行顺序,使得执行该程序时首先执行那段病毒代码,这样被感染的文件又会成为新的病毒源,并继续感染别的可执行文件。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如果某台计算机染上了操作系统型病毒,计算机启动后(或用染有操作系统型病毒的软盘启动),那段病毒程序就跟着植入内存,这时它就要伺机作恶,寻找健康的或未被感染过这种病毒的软盘进行感染。例如,将一张新盘插入驱动器中进行格式化,这个操作一执行,病毒随之便侵入到这张软盘中,这张软盘就成了新的病毒载体。当用这张盘去启动另一台未被传染的计算机时,原来没有病毒的计算机也就被染上了病毒,这样又多了一个新的病毒源。可见,计算机之间虽然没有网络连在一起,但病毒通过软盘也能从一台计算机带到另一台计算机而迅速蔓延。

如果某台计算机的某个可执行文件被染上文件型病毒,该文件一旦被执行,它首先在计算机内找一个未被感染过这种病毒的可执行文件,将该病毒植于其间,使其成了新的病毒源。特别是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命令分析文件COMMND.COM被感染上文件型病毒,情况会更加严重。计算机任何一个DOS系统的操作,如查目录,拷贝等,做一次就会在计算机的存贮介质(硬磁盘软磁盘)上多一个带病毒的文件,因此病毒蔓延速度极快。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计算机病毒的出现和危害,已引起了国际的高度重视,许多国家集中很大力量研究防治病毒的方法。目前人们对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方法,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对计算机的管理。确保DOS系统盘无病毒(贴牢盘上的保护封口);不用来历不明的软件在自己机器上运行,特别要禁止用游戏盘在计算机上玩游戏;对外单位开放和对学生开放的机房,未经检验的软盘不得带入;自成网络的计算机系统,各软盘和磁带机的入口处要严格把关,确保进入本系统的软件是无病毒的;发现新的计算机病毒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发现故意制造计算机病毒的罪犯要及时向公安部门举报,等等。

二是采用必要的技术措施。计算机病毒如同流行性感冒一样,一旦病发了,就很难搞清楚是谁传染给谁的,因此要加强对计算机病毒防治技术的研究。我国公安部门和一些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在计算机病毒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研制出不少防病毒和治病毒软件,很有成效地抑制了计算机病毒的蔓延。北京市软件固化实验室,在国家“七五”科技攻关中,在北京大学力学系开发的防病毒软件基础上,经过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和工艺流片,研制成功了防操作系统病毒专用卡,若将其插在内存扩展槽内,当计算机启动时,它将先于一切攻击操作系统的病毒进入系统,从根本上杜绝了操作系统病毒侵入渠道,确保了计算机系统安全。防文件型病毒的固化电路也正在研制中,已被列入国家“八五”攻关项目。

如同威胁人类健康病毒一样,可以预见,与计算机病毒的斗争也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吴良芝等)(《百科知识》,1991年第8期)

自测试题

1.本文是一篇____。

A.议论文

B.说明文

C.记叙文

2.我国于____发现首例计算机小球病毒。

A.1986年4月

B.1987年4月

C.1989年4月

3.本文主要说明了有关计算机病毒的____。

A.防治

B.定义

C.传播及其危害

D.A.B.C

4.病毒与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属____。

A.都能给人类构成威胁

B.是有根本区别的

C.没有区别

D.A.B

5.若按“发病”的病状分类,计算机病毒已达____种。

A.几十

B.几千

C.几百

6.若按“病毒对计算机破坏情况”分,计算机病毒可分为____。

A.严重型;轻微型

B.良性;恶性

C.破坏型;存在型

7.若按病毒传染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

A.________;

B.________。

8.目前人类对计算机的病毒防治方法有哪两种?

A.________;

B.________。

9.防操作系统病毒专用卡防病毒的方法是____。

A.计算机启动时,防病毒专用卡程序拒绝病毒

B.计算机启动时,防病毒专用卡能自动改变病毒系统的程序

C.计算机启动时,防病毒专用卡将先行攻击操作系统的病毒进入系统

10.人类与计算机病毒的斗争,已经完成。正确吗?____

A.正确

B.错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