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
我在《五行教育探索与实践》一文中谈到五行教育的核心是平衡与和谐。我觉得,平衡与和谐乃人生成败的智慧根本,是全新的中庸之道。前几天偶翻《中庸》一书,发现中庸之道的核心也是平衡与和谐,再次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其实,圣贤哲士们早就殚精竭虑地思考过如何建设社会秩序,如何化解社会矛盾,如何让人们和谐相处,儒家所提倡的中庸之道即是把事物的两个极端联系起来,遵循适度原则,形成为寻求社会平衡、人生平衡、内心平衡的智慧。
《中庸》讲: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说,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后符合尺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能各在其位,万物便能生长繁育。《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与《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宋元之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儒家思想一起统治了中华文明2000多年的历史。社会发展到今天,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深水区,在改革探索中涌现出来的各种矛盾正纠结在一起影响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因此,社会发展需要平衡与和谐,教育更需要推进“平衡与和谐”的理念。因为平衡与和谐能力是走向成功的基础。
著名文学大师林语堂曾经在他的《人生的盛宴》散文集中写道:古今与人类生活问题有关的哲学,还不曾有一个发现比这种学说更深奥的真理,这种学说所发现的,就是一种介于两个极端之间的有条不紊的生活——平衡与和谐。这种和谐的精神在动作和不动作之间找到了一种完全的均衡,其理想就是一个半有名半无名的人,在懒惰中用功,在用功中偷懒;穷不至穷到付不起房租,而有钱也不至有钱到可以完全不工作,或可以随心所欲地帮助朋友;钢琴会弹,可是不十分高明,只可以弹给知己的朋友听听,而最大的用处却是做自己的消遣。总而言之,我相信这种中等阶级生活的理想,是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清代诗人李密庵曾经在他所写的《半半诗》中把这种生活理想很美妙地表达出来: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半耕半读半经尘,半士半姻民眷。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心情半佛半神仙,性子半藏半显。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半帆张扇免翻颜,马放半缰稳便。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选择平庸与和谐人生的人往往具有非凡的魅力,会两头说好话,两边都批评,然后把好话和批评结合起来,会受到所有人的欢迎和喜爱。因为平衡与和谐的人不偏不倚、不前不后、不左不右、不卑不亢、不上不下,永远追求中和,永远安居中游。
首先说孔子。千百年来,孔子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除了他的学识渊博,品德高尚之外,还因为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处世大师。他在教授弟子的时候,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就是处世。弟子颜回以仁德著称,但孔子却告诉他要懂得通权达变,也就是为了应付当前的情形,可以不按照常规做事,而采取适合实际需要的灵活办法;弟子子亥素有辩才,天下闻名,但孔子却告诉他要懂得收敛锋芒,因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弟子子路天生胆大、勇敢过人,但孔子却告诉他要懂得畏惧,一味地向前冲而不知向后退,最后未免会成为别人的牺牲品;弟子子张矜持庄重、不苟言笑,但孔子却告诉他要懂得随和亲切,一个整天冷冰冰的人,就算再善良,别人也会对他退避三舍、不敢接近。这些弟子个个出类拔萃,之所以会心甘情愿地跟着孔子学习,就是因为孔子具备了他们每个人的长处而又避免了他们的短处。孔子最胜于常人的一点就在于他深谙平衡与和谐。
荀子也是儒家学派的大师,同样也熟知平衡与和谐。在他的处世哲学中,面对血气方刚的人,就要想办法使他平心静气;面对勇敢凶暴的人,就要引导他懂得循规蹈矩;面对心胸狭窄的人就要引导他修炼出宽大的胸襟;面对自卑自怜的人,就要激发他高昂的斗志。总之,你往左偏,他就把你往右拉一些,你高高在上,他就把你往下拽一点,一切以中和为尺度。
作为平衡哲学的杰出代表,陶渊明也是不可不提的一个人物。在他身上可以看到人类精神与物质的平衡点。他的归隐并不是断掉和原来世界的一切联系,躲在深山中孤独终老,只是不愿与当时叛乱者同流合污而弃官,回到家乡耕地种田,秉承他热爱生活的本性与乡亲们打成一片,和家人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他并没有因为辞官归隐而感到精神空虚。相反,他热爱生活,热爱抛弃了残酷的政治斗争而沉淀下来的文学生活。所以他的人生到处充满了和谐,平衡的和谐、完美的和谐。
还有至今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爱戴的周恩来总理,可以说他也是平衡与和谐的最佳代表,碰到事情时,他都能全面考虑,然后在众多势力之间不断取得平衡,所以任何人都不会和他产生较大的分歧。特别是在“文革”时期,面对天下大乱的形式,正在遭受病痛折磨的周恩来忍人所不能忍,运用各种有效的策略与林彪、“四人帮”做斗争,不惜牺牲个人尊严与造反派周旋,成功地保护了一大批受到严重冲击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科学家、艺术家,捍卫了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的利益。试想,如果换一个人或者换一种处事原则,我们的国家可能就会遭受更严酷的浩劫。
有人说,平衡与和谐就是折中主义、投降主义,就是毫无原则的调和、折中、妥协和退让,说得难听一点就是和稀泥,这无疑是对平衡与和谐的认识出现了偏差。平衡与和谐思想实际上是将适度而不走极端作为为人处世的原则,主张为人处世要合乎时宜,把握节奏,恰到好处,既不过分,又无不及,在一定的道德原则下达到和谐的境界和目的,使人际关系和整个社会保持协调。
中国推行素质教育近三十年,可以说小学进行的是轰轰烈烈,初中进行的是有声有色,到高中则是冷冷清清,究其原因是中考、高考指挥棒没变。但中学生、大学生跳楼、跳江事件频频发生是不争的事实。例如:2012年6月7日,湖南邵阳一中一高三学生高考首日跳楼身亡;湖南隆回县一中一高三学生从宿舍楼跳下身亡;6月22日合肥长丰县双墩中学高一(6)班一学生纵身跳楼,当场丧命等。当然发生这种事的原因有很多,但我认为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平衡与和谐能力太差,学习压力、社会压力再大总不至于寻短见。如果有平衡的习惯,有一定平衡的能力,遇见任何难事总会有办法解决的。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性格,有人开朗热情,有人内向寡言;有人古板严肃,有人放荡不羁;有人坚毅果敢,有人犹豫动摇……如果没有一定的道德标准,没有一种平衡与和谐的能力,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本性去处世,那么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提出五行教育的核心:平衡与和谐,这一思想应该是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必不可少的一种主流价值观。
之二
五行教育的核心是构建和谐校园,校园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缩影。一个和谐的校园除了要拥有宽敞明亮的教室,绿草如茵的操场,温馨和顺的人文环境,更需要有健康、文明、上进的学生。创建和谐校园,需要从“我”做起,实现自己同自己的和谐、同环境的和谐。因为水滴的汇聚才有了大海的澎湃,因为树木的汇聚才有了森林的风采,因为日月星辰的汇聚才有了天空的胸怀。在校园生活中,让我们从心灵的历练起步,从行为的遵循开始,将和谐的理念内化于心,外践于行,打造和谐的自我,塑造优秀的品格,成就完美的人生。
构建和谐校园,首先要解决的是人们的心态问题。要想校园和谐、班级和谐,首先你自己的内心应该充满和谐,才能释放和谐。要想照亮别人先要照亮自己,要想照亮自己,先要照亮心灯。让自己充满热量,你的集体才会充满温馨。让我们净化自己的思想,荡涤自己的心灵,不断提升心灵品级、提高情商,塑造良好的心态,使自己的心智进入一种高尚博大的境界,实现与和谐心灵的晤谈。
心灵是有品级的,心灵的品级决定人格、决定品格、决定一生的命运、决定一个人的成败。
(一)心灵的最高境界是敬畏之心
敬畏是对生命最原始的一种尊敬和畏惧之情,人类只是大千世界中渺小的一根会思考的芦苇,而生命是生生不息、周而复始的,对生命持有敬畏之情才得以看到生命的高贵和美丽。在撒哈拉沙漠中,母骆驼为了使即将渴死的小骆驼喝到够不着的水潭里的水而纵身跳进了潭中;老羚羊们为了使小羚羊们逃生而一个接着一个跳向悬崖,因而能够使小羚羊在它们即将下坠的刹那以它们为跳板到对面的山头上去,不仅仅只有人类才拥有生命神性的光辉。就像庄子在《齐物论》中所提到的一样:“一受其成形,不亡已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因而生命要有所超越,绝不能离开敬畏之情,无论是中国古代圣人的智慧还是西方宗教的劝解,都不约而同地暗示了这一点。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敬与畏也是不可截然分开的,孔子言:“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朱熹也强调敬与畏乃是人生之本体,“收敛身心”“整齐纯一”“整齐严肃”“严威俨恪”“不放纵”等,既是在说“敬”,同时又包含“畏”的意思。“畏”并不只是害怕的意思,还有儒学常讲的“慎独”之意,是“有所畏谨”“如有所畏”,这样,才能收拾身心在这里。
敬畏之心不仅仅体现在为人处事的生活方面,更应该成为人生的态度。商家讲究诚信,朋友讲求诚心,爱人讲求诚意,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世风日下,这些道理也要拿出来讲了,缺之所以求之。如果每个人都对规律、条律、伦理拥有本能的敬畏,在商言信,在职言公,在职言忠,这世界将是何等美丽。如果一个男人拥有敬畏之心,那他一定是一个事业顺利、爱情幸福、妻贤子孝、交游广阔的人;如果一个女人拥有敬畏之心,那她一定是一个才艺双全、气质不凡、仁爱有加的人。在远离尘嚣的校园里,敬畏之心应该成为莘莘学子一种做学问和做事的态度。保持一种对学习领域的敬畏才可以拥有独立的思想和自由的精神,对学习保持最起码的尊敬,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氛围。拥有严谨学风的校园能为人才的成长提供更肥沃的土壤,让思想渐长,让成果倍增。常怀敬畏之心,让校园的故事有精彩的开端和美好的传承。
(二)心灵的第二境界是慈悲之心
有人说,一个社会的进步是慈悲心的进步,这很有道理。每一个社会都有弱者。但是,以强凌弱不是真本事,不论是集体还是个人,以强凌弱都是极其低贱的行为。真正的强是心灵的强,是海纳百川的肚量,是高山仰止的气势。每个人从呱呱落地那天起,就注定要走一条自己的路,有的很长,有的很短,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有的大成大败千回百转,不管怎样的路到最后都自然归去。人生要有意义,首先要尽可能地为别人多做事情,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是生命有意义的体现。
在我国悠悠的历史文明中,慈悲之心更有着悠久的传统,早在老子的《道德经》中就有“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的“水文化”传承。在2008年年初的雪灾和5·12汶川大地震中,每一位中国人都强烈感受到了慈悲之心的力量与温暖。在地震救援中,我们看到了倾尽所有捐款的乞丐,看到了看似柔弱却在失去亲人后毅然为营救别人而选择坚强的女性,看到了为富亦仁的企业家和救援部队同一时间赶赴灾区救援,看到了质朴善良的农民自发开着农用机车从山东来到四川成为志愿者。在灾难面前,在我们遭受创伤的时候,我们找到了治愈创伤的良药。在慈善的背后,永远跳动着一颗赤诚的心。
在美国,有两个富有的人,一位是比尔·盖茨,一位是巴菲特。他们完全靠自己的本事赚了很多很多的钱。他们被称为“伟大的美国公民”,但他们真正富有的不仅仅是金钱,而是他们那颗慈悲的心。在自身的梦想得以实现并拥有了巨大的财富后,他们开始寻找全新的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当付诸行动之后,他们发现,帮助别人原来可以让自己获得如此多的快乐和安宁。投身慈善事业不仅仅可以帮助他人重燃人生希望,在某种程度上来讲,那更是一种心灵的升华。
在欧美,时尚界正在树立一种全新的价值观,《福布斯》不但有“排富榜”还有“慈善榜”。同样,在好莱坞,衡量一位明星的标准不是他拥有几架私人飞机、几部顶级跑车,而是是否拥有一项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慈善事业。奥黛丽·赫本说,她人生最自豪的时刻,并非手捧小金人,而是她抱起非洲孩童的时刻;伊丽莎白·泰勒她人生最骄傲的时刻,并非扮演埃及艳后,而是她坐着轮椅出席慈善演出的时刻。汽车大王福特,是汽车行业慈善活动的典范,他曾说:“一个好公司生产优质的产品,但一个伟大的公司还会努力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人是需要有慈悲心的,男人有慈悲心,他一定心地善良,为人仁厚,凡事谦让,具有绅士风度;女人有慈悲之心,她一定知书达理,聪慧贤淑,具有淑女风范。
(三)心灵的第三境界是感恩之心
建立和谐社会离不开感恩。感恩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和谐社会需要感恩。如果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那么,社会就会更美好。感恩之心,既能幸福他人,又能快乐自己。人类的美是以爱来呈现的,而感恩之心,是人类心田中最美的种子,它发芽之后,开出爱之花,结出爱之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懂得感恩的人,一定在心中藏有大爱,并以此关照人、抚慰人、呵护人、爱人。人总是抱怨自己没有拥有的,忘记自己所拥有的。在抱怨之中,让牢骚与烦恼折磨自己的肉体和精神,最后失去快乐与健康。西方有一个感恩节,在那天大家都会感谢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和贡献。我们也不妨在感恩节那天,给所有曾经帮助、支持、爱护过我们的人发一条短信:感谢您在×××事情上对我的关照。这样大家都会过得相当愉快,人际关系也将变得和谐,也将会让自己获得好心情。学会感恩,是为了回报他人而付出的点滴行动;学会感恩是为了用道德的甘露滋润心灵。学会感恩可以提升自己对当前的满意度。幸福是一种感受,如果我们没有学会感恩,你会忽视别人对你的付出,你获取的幸福就会少很多。同样对待自己的现状应该看到满意的一面(同时正视问题的存在),而不是牢骚满腹。懂得感恩的男人,一定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值得依赖的合作伙伴,是值得依赖的男人;懂得感恩的女人,一定是一个勤奋上进、爱家护子的好女人。让我们学会感恩,从而可以体味生活与生命的意义。
有一个关于感恩的故事。一个生活贫困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不得不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傍晚时,他感到疲惫万分,饥饿难挨,而他的推销工作却进行得很不顺利,以至于让他有些绝望了。这时,他敲开一扇门,希望主人能给他一杯水。开门的是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她给了他一杯浓浓的热牛奶,令男孩感激万分。许多年后,男孩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一位患病的妇女,因为病情严重,当地的大夫都束手无策,便被转到了那位著名的外科大夫所在的医院。外科大夫为妇女做完手术后,惊喜地发现那位妇女正是多年前,在他饥寒交迫时,热情地给过他帮助的年轻女子,当年正是那杯热奶使他又鼓足了信心。结果当那位妇女正在为昂贵的手术费发愁时,却在她的手术费清单上看到一行字:“手术费=一杯牛奶”。感恩,是结草衔环,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等待的一次宝贵机遇;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珍视的一次爱的教育;感恩,不是为求得心理平衡的喧闹的片刻答谢,而是发自内心的无言的永恒回报。感恩,让生活充满阳光,让世界充满温馨……
(四)心灵的第四境界是宽容之心
宽容是一种美。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有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一时的猖獗,才有浩渺无垠;苍莽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强食一时的规律,才有郁郁葱葱。泰山不辞怀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宽容是壁立千仞的泰山,是容纳百川的江河湖海。对人宽容,对己宽容,有容乃大。每个人都不可能风平浪静地过一辈子,都会遇到坎坷和波折,过往的人和事的确会使我们感觉到伤痛。宽容他们吧,因为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耿耿于怀只能加深自己的痛苦。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因为不经世事做出许多错事,有的尚可挽救,有的无法弥补,宽容自己的过去吧,因为宽容自己的过去,就是善待自己的未来,把过去的经历当成生命的礼物,未来的生活才能更加精彩。难道不是吗?为什么要到生命的最后一天才知道生命的可贵呢?
哲学家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优雅的康德大概不会有暴风骤雨的心情。别人犯错了,我们为此雷霆万钧,那犯错的该是我们自己了。戴尔·卡内基不主张以牙还牙,他说:“要真正憎恶别人的简单方法只有一个,即发挥对方的长处”。憎恶对方,恨不得食肉寝皮敲骨吸髓,结果只能使自己心力尽瘁。卡内基说的“憎恶”是另一种形式的“宽容”,憎恶别人不是咬牙切齿饕餮对手,而是吸取对方的长处化为自己强身壮体的钙质。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位议员的不满,这位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多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
上面讲的是心灵的四种境界,其实提升心灵境界,还有七种调整情绪的方法。
1.学会放松
当你感觉过分紧张、烦恼、恐惧时,可采用深呼吸的方法放松自己,即深深地吸气,慢慢地呼气,使自己的身心放松。也可以采用自我暗示的方法,如反复默念:“我现在放松了,我的全身处于自然而然的轻松状态。”还可以通过回忆过去成功的体验来鼓励自己。
2.学会转移
当火气上涌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便可使情绪得到缓解。打打球、散散步、听听流行音乐,也有助于转移不愉快的情绪。
3.学会宣泄
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及委屈,不要埋在心里,要向知心朋友或亲人诉说出来或大哭一场。这种发泄可以释放内心郁积的不良情绪,有益于保持身心健康,但发泄的对象、地点、场合和方法要适当,避免伤害别人。
4.学会安慰
当一个人追求某项目标而达不到时,为了减少内心的失望,可以找一个理由来安慰自己,就如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一样。这不是自欺欺人,偶尔作为缓解情绪的方法,是很有好处的。
5.学会幽默
幽默是一种特殊的情绪表现,也是人们适应环境的工具。具有幽默感,可使人们对生活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许多看似烦恼的事物,用幽默的方法对付,往往可以使人们的不愉快情绪荡然无存,立即变得轻松起来。
6.学会微笑
微笑,是一种心态,是现代人的情感知识和相应智能的综合。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认为,“会笑,是衡量一个人能否对周围环境适应的尺度”。这话未免夸张,但真诚的微笑,的确能够感染他人。微笑是“良药”,微笑是健康的“通行证”,微笑是世界上最廉价、最快捷的“滋补品”。我们不妨笑口常开,用微笑去调节紧张的情绪,让他人从我们甜美真诚的微笑中获得轻松和愉悦。
7.学会快乐
快乐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它与物质财富的多寡并无关系;快乐是一种感受,只有感觉到,才能享受到。知足才能常乐。快乐是一种修养,一种大气,只要你对人对己有一颗宽容的心,只要你对生活持有一份欣赏的情,你就会感知快乐,享受快乐,拥有快乐的人生。
总之,心灵的品味提升了,校园的和谐才会发展,五行教育才会真正地提高实效。(文/孔德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