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托起五行星
家庭教育是一项伟大而系统的工程,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家庭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多年来光谷五小一直重视抓好家庭教育,积极构建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建立了三类学习型家庭即民主家庭、温馨家庭、特色家庭的多元化家教体系,以“五行和谐”为主旨创办了“公益课堂”“爱心育子”“父母课堂”等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家教品牌,实施家长与孩子三共--“共识、共享、共进”教育,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有效的尝试,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突出三个重视,即重办学形式、重教育实践、重家教方式的创新,凝成强劲的教育,合力为学生健康成长引航。
德国学者福禄贝尔曾经说过:“家庭生活在儿童生长的每一个时期,不,在人的整个一生中,是无可比拟的重要的。”可见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但是,很多父母缺乏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学生身上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惯,多多少少和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关系。我们学校的“五行”教育强调的就是每个学生和谐的发展,所以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后进生,都需要老师在他们身上投入心血,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我今年接手的五(1)班里有一个特殊的孩子陈雄,他是一个问题比较明显的学生,刚入校时他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还记得开学后一次带孩子在操场做广播操,每位同学都很认真地跟着音乐做操,我却发现陈雄满脸茫然,浑身没有一点力气似的懒得动弹,我赶紧走到他的身边提醒他,并看着他做,同时用语言鼓励着他,但是他就是做不到位。在后来的学习活动中也总是表现得很懈怠、懒惰,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他成为老师们眼里的“问题生”。
与陈雄的家长联系成了家常便饭,每次陈雄爸爸态度都是很诚恳的,在他父亲的口中我得知,陈雄的父母离婚了,母亲在他幼年的时候就再婚了,父亲又常常在外打工,家里总是他一个人,但是母亲对他还是很疼爱,他并不害怕父亲,却对母亲很敬畏。他爸爸很希望他得到老师的帮助,希望老师严格对待孩子。但是每次谈完以后收效甚微,陈雄依然是一幅懒洋洋的状态,同时还没有什么自制力。每次都不完成作业,并且当老师问起原因,他总是有较多的借口,不是忘带回家了,就是忘家里了,从来不说自己没写。可是作业总是从他桌堂里找到,空白的。哈!这孩子,我一看火上心头,气不打一处来,把陈雄请到了办公室,但是再次让我感到可气的是,他可没有一点的不好意思,到了办公室还气哼哼地不停翻白眼,满脸的不服气。看见他这种态度,不“教育”是不行了,我让他自己站一会儿,班里有事我先回班里去了。等我回来时,他还是态度不对,嘴里还发出不好听的声音。我以前每次都是和他的父亲打交道,他父亲在教育他的问题上显得很无力,所以这次我决定和他的母亲好好交流一下。
陈雄一听要请他的母亲来,有点慌神了,他太想妈妈了,尤其想在妈妈心目中留下男子汉的好印象,就直让我不要请,说一定会改。看来他在家还是比较怕自己母亲的,这样工作也好做一些。于是我打电话给陈雄的母亲,陈雄母亲到了以后,我先是感谢她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表明我今天请她过来是想和家长一块帮助陈雄改掉身上不好的习惯,他母亲听了以后表示愿意配合老师的工作,说知道自己孩子身上存在很多的问题,尤其是离婚后自己也有了新的家庭,但对于陈雄她心里一直深感内疚。是啊,天下哪有不疼爱孩子的母亲!陈雄的母亲平时和陈雄见得少,但是一直很关心陈雄,而陈雄对学习常常报喜不报忧,就想让母亲知道自己表现好,多来看望自己。听了陈雄母亲的描述,我简单叙述了一下今天发生的事情经过,但同时表示并不是因为他对老师态度不好我才请家长过来,而是真的想要和家长好好沟通一下,让家长多方面地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同时,我也能更好地开展对孩子的教育工作。陈雄母亲听了我的叙述以后对孩子的行为很生气,说听他爸爸说陈雄在家时也经常发生类似的情况,就是自己犯了错还意识不到,并对家长的教育有明显的抵触情绪,从表情上就是一种不服气。我一听,心想:看来不止对老师有抵触情绪,在家就是这样的习惯。我马上接住她的话问道:“那您是如何教育他的呢?”陈雄母亲当即表现出一脸的无奈,说:“我也想要教育,去看他的时候听说了,就把他单独叫进屋子,跟他讲道理,但是他却闷着头什么也不说,我一看就火了,难免会对他大声地呵斥,有时候还说你再这样妈妈永远不来看你了!”听得出来母亲在教育陈雄时容易失去理智,接下来陈雄母亲补充道:“我每次教育孩子时他的爸爸总是拦着我,还老说我的不是,以前没离婚的时候就为孩子教育的事情总是争吵,弄得我的火气就更大了!”我终于明白为什么陈雄身上好多不好的习惯得不到及时的纠正了,一方面有学校教育的原因,更主要在于他的家庭教育有一定的问题。母亲说自己一直很忙顾不过来孩子,平时儿子跟着爸爸,爸爸很溺爱孩子,也不让说、不让动的,自己现在对陈雄的教育感到很头疼,不知道该怎么办,经常晚上想到这个连觉都睡不好。
我当即表示了理解,同时劝解道:“陈雄身上还是有很多优点的,这个孩子心地善良,有时也知道老师对他的好,懂得感恩的。”我举了一个陈雄曾经让我很感动的事情,并列举了他在校时的一些好的表现,表示我对他并不会放弃,我还是很喜欢这个学生的。陈雄母亲听了以后面色有些缓和,表示对老师的感谢。我对陈雄母亲提出了一些关于家庭教育的建议。
(1)希望回去以后和家人沟通一下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最好家人能达成一致意见。不要袒护和溺爱孩子。
(2)在发现问题以后,一定要当时就给孩子指出来,不要忽视孩子的缺点。
(3)多看陈雄身上的优点,及时肯定他的进步,让他建立自信。
(4)做家长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能过于着急,这样对问题会于事无补。
陈雄母亲若有所思,并答应尽力做到,我说把陈雄叫过来吧,当着他的面再谈一些问题,不要让他以为老师在告他的状,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我把陈雄请到了办公室,把刚才我和他母亲的谈话简短地叙述了一下,并当着他母亲的面也肯定了他平时一些好的方面,同时刻意对他的母亲说回家一定不能大声呵斥和打他,一定要好好的沟通。陈雄的面色也比较平静了,但是还是不说话。
我知道陈雄的问题不是一两次谈话就能解决的,他现在的行为习惯是长期养成的,尤其是父母离婚对孩子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来改变这种状况,当然陈雄自己的努力也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经过沟通,我了解了学生并不只是针对老师的,他在家就有这样那样的不好习惯,这样便于摆好自己的心态,理智地看待学生的问题。我希望通过谈话,不止让我有所收获,也让陈雄家长和陈雄能有所收获。真希望每次谈话都能是温暖人心的阳光,让老师、家长、学生都能相互地理解彼此。(文/陈文)
家校共建 和谐共进
时间过得很快,女儿在光谷五小就读已快两个年头了,在这两年中,伴随着女儿的成长,我的心情也由当初的忐忑不安,慢慢走向平稳。
说心里话,当初为女儿选择在光谷五小就读,主要是考虑就近入学,孩子能够把别人花在路上的时间,用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但是对于光谷五小的教育教学,在内心里确实存在很多的疑虑,因为曾经听过一些不太好的评价,而且周围也有很多朋友都劝说我尽量去择校,不过最终我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两年的陪伴,我越来越确信自己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和女儿一起走过的这两年,我不仅看到了孩子的成长,同时也见证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五行教育,以及学校为了孩子们成长所付出的种种努力,这让我非常感动,也很欣慰!
首先,学校非常注重学生的道德培养。在“五行教育”中,学校把培养学生完美的品格作为最高的境界,这让我想起韩国前教育部长文龙鳞教授曾经说过的话:“学做人是成才的第一课,道德智能是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
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学校开展了很多活动,比如,利用课堂教学、自编自演情境剧、向身边的人学习、开展志愿服务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去爱;利用宣传栏、经典诵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做一个文明好少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利用“诚信考场”帮助孩子进行自我教育。
诚信是做人之根本,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条件和必备基石,诚信是金,是对自己、对别人、对社会负责的一种人生态度,而这种态度应该很小就开始养成。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方式很多,而学校采用的“诚信考场”就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让孩子亲自参与自我教育中,对孩子所产生的影响力比单纯的说教好得多。当我第一次走进“诚信考场”时,看到孩子们一个个认真地答题,虽然没有老师监考,可是每个孩子都非常自觉,没有人交头接耳,也没有人在抽屉里偷偷地翻书,就像有老师在场监考一样,我为之震撼,也为孩子们感到骄傲,因为他们学会了自律,懂得了责任。在一次次的诚信考试中,孩子们强大了自己的内心力量,明白了诚信的重要性,以及学会了严格要求自己。
其次,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孩子,只不过表现方式不同而已。当女儿刚进入五小时,我曾经有过担心,担心学校会以成绩论成败,但是经过这两年的观察,我发觉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学校的老师在培养孩子时,非常关注孩子的个性成长。
让我感触很深的一件事是,女儿刚上一年级时,她是一个非常普通,且话语不多的孩子,在很多方面显得不够自信。班级博客开通后,我把她写的文章传到博客上,受到了老师和家长们的关注后,一切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女儿第一篇文章传到班级博客上时,班主任孙老师就给了很高的评价,而且还在班上表扬了女儿,这让女儿非常开心,对于刚上小学的孩子来说,能够得到老师在班上的表扬,是非常大的鼓励,而且因为写文章而受到的表扬,当时在班上只有她一个,这在无形之中提高了她的自信,并且激励了她的写作热情。之后,每当她有文章在杂志上发表时,班主任杨老师都会在班上朗读她的文章,这种成功的体验更加增强了孩子对自我的认可。现在,女儿已经从当初不爱说话的孩子变成了一个乐观开朗、积极自信的孩子,这都得益于老师的认可和及时地鼓励。
不仅女儿的个性在老师的精心呵护下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班上的很多孩子也都因为有了老师的慧心慧眼,从而成长得更精彩。老师能够用心地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并以之激励,不仅给予孩子很大的信心,同时也发展了孩子的能力,并有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
再次,学校推行的“五行课程”,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学会了自主学习。一直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基本上都是纯粹的应试教育,学校的教学基本上是围绕提高成绩而进行的,课堂大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只需要带上两只耳朵就够了,而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尽可能多地传授给孩子文化知识,但却是以失去学习的乐趣,失去学习的能力为代价,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因为参与不多,所得到的收获也不多。更重要的是,因为课堂效率不高,为了取得好的学业成绩,学生必须在放学后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弥补,以至于长此以往,学习在孩子心中再无乐趣可言,对他们来说,学习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可实际上,课本知识的学习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学习的一小部分内容,学习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虽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因为需要付出努力,会让人们觉得辛苦,可是这种辛苦更多的只是体力上的,在心理上收获的却是满足感,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却让孩子身心都感到疲惫。
学校所推行的“五行课程”却让我看到了希望,特别是学校所开展的“五行课堂”,让我体验到了不一样的学习模式。当我走进课堂,和孩子们一起感受新型的教学模式时,我的心和孩子们一样的激动,我为孩子们感到幸运。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五行课堂”,不仅有效地调动了孩子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在提升孩子们的学习能力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五行课堂”不仅让女儿的学习兴趣大增,而且在学习能力方面也有很大的提升。如今,女儿每天回家,做作业不需要我监督,都是自主完成,即便不懂的问题,也会自己运用身边的各种工具,或者上网查资料来进行学习,而且每天的作业也都是自己检查,基本上不需要我操心。
最后,学校非常注重家校合作。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可是这第一课堂,在孩子走入正规的学校教育后,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不仅是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上学了,那么孩子的学习就是学校的事,而且有些老师,也没有更多地去思考,家庭教育的不足会对孩子产生什么样的负面影响。其实,一个孩子想要健康快乐地成长,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学校和家庭对孩子成长来说,相依相存,只有家校共建,孩子才能更完整地成长起来。
在家校共建上,学校一直做得非常好,这让我很感动,感动学校对于家庭教育的认可,以及对家长们的帮助;感动学校老师为了孩子们的成长所付出的辛劳。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虽然我们都做了父母,可是做父母却与生俱来的本领,必须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慢慢修炼完成。为了帮助家长们更好地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帮助家长成长为更合格的父母,学校做了很多的努力。比如,学校经常会举办一些家庭教育的讲座,每次都带给我很多的感悟,每次听完讲座,我都会认真反省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做法是否合适,以及应该如何去改善。每次家长会,学校都会拟定主题,帮助家长一起学习探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得与失,让我们这些家长,在实际家教中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学校还通过《家校专刊》校园网等方式为家长提供科学的家教知识。
为了让家长与学校的沟通更为直接有效,学校还成立了“两级”家长委员会,定期举行活动。每次活动,家长们都非常踊跃地提出自己的想法,而学校领导也都非常认真、仔细、耐心地听取家长的意见,并和家长们一起探讨孩子的成长问题,这让作为学校家长委员会的我,感受到学校的真诚和真心,感受到学校对孩子的爱。
为了让家长能够更直接地了解孩子们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学校还经常举行“家长开放日”,通过开放日,让家长走进课堂,近距离地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与老师亲密接触。
在家校共建中,除了学校所做的这些努力帮助家长们获得了成长,让家长与孩子们的学习更贴近以外,老师们的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也使家长们获得了很大的提升。
在通信如此发达的今天,在工作非常繁重的情况下,光谷五小的老师仍然坚持家访这样一种非常传统的方式,这真的让我非常感动,毕竟每个老师的工作量都很大,他们只能利用放学后,或者周末的休息时间来进行家访,为的是了解每个孩子在家庭中的实际情况,以便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能够更有针对性。每次当老师来家访时,女儿都非常兴奋,因为她体会到了老师对她的认可和爱,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老师心目中的那个好孩子,而老师的家访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这可以促进孩子对学校、对老师、对学习的热爱。
除了家访,老师们每天都会在班级QQ群里通报孩子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孩子们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这花费了老师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却能够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当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见疑难问题时,也会和老师在QQ里进行沟通交流,每次老师都会非常耐心地解答家长们的问题。这让我感受到老师们都在以真诚之心善待每个孩子,以自己的爱心在陪伴着孩子成长。
两年的时间,虽然不长,可却让我对学校,对孩子的成长充满了希望,因为在这两年中,有了学校老师的指引和帮助,我和孩子一起在成长。(文/蓝根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