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陋清源保平安 培根固本育品德
王国林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愈来愈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平安教育成为全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可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在安全领域内的理论、方法、措施往往捉襟见肘,在一个又一个校园安全事故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事实面前,显得尴尬和难以适从,教育工作者在一次次震惊和心悸之余,不得不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养育孩子,从自然法规来讲,是对生命的观照;教育孩子,从社会学角度来说,是人人必须负起的责任。我们从“教”和“育”两个方面入手,强力落实安全教育常规,构建和谐氛围,让“学习与平安同行”。
一、帮助学生实现成才的愿望,促进学生与校园的和谐
1.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安全教育制度,强化流程管理。本着堵塞漏洞、防微杜渐的原则,结合学生安全方面的新问题,我们每学年都要对安全纪律方面的制度进行修订,在加强教育引导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不断修订完善了《学校门卫工作职责》、《学生考勤制度》、《安全纪律养成教育常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行为进行规范,并在班会上带领学生认真学习。
2.加强过程管理,注重行为熏陶。学校对安全工作做到责任到人,明细分工,发挥“校长—主管领导—年级组长—班主任—学生干部”这条安全工作主线,明确各个环节人员的责任和目标,层层签定责任书,压担子,促效果。
3.查漏补缺,防患未然。我们力图把学生的日常生活纳入安全管理的视野之中,工作艰巨而繁琐。对此,我们在学生中建立了一支安全小信息员队伍,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课外生活动态。对检查中发现的违纪苗头,第一时间进行处理,绝不姑息,做到了严防死守。
二、强化法制教育,促进学校和社会的和谐
1.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对学生渗透普法宣传,以典型案例剖析、法制报告会、学法用法知识竞赛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学法、知法、守法的意识,强化学生的法制观念。
2.对学生中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及时清查,果断处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意识。在学生中开展了学法用法,加强安全防范的大讨论。
以上两点,是为清源,羊还未丢,牢己补好,但这并不能保证安全工作高枕无忧,更主要的工作是培根固本。根和本,指的是学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和社会意识的培养和形成,在这方面,我们的做法有三:
1.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刷新安全教育内容。教育是对人的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全过程观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是和谐氛围形成的决定因素,在实施安全教育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求教育者把学生当作“人”而不是容器或机械对待,随时与他们进行沟通和对话,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动向,及时帮助他们拨正人生航盘。我们鼓励教师和学生交友交心,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要求班主任每学期至少要进行一次普遍性家访。对其中发现的突出个案进行集体研讨,制定对策,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只有教育者与学生达成感情上的共鸣,教育目标才会找到应当的归宿。
2.关注问题学生,突破安全难点。几乎在每一个校园不安全事件中,牵涉到的学生大都是心理认识或家庭环境等某个方面有问题的,他们往往由于偏执、迷狂,或者封闭等原因寻求发泄出口,就得让别人重视,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内心孤独,冰冷,他们的生活缺少理解和关爱,缺少认同和夸奖。成功的构建学校平安和谐氛围,决不可以忽视他们的存在,在深入探讨和吸纳先进经验的同时,我们率先在农村初中设立了学生心理辅导室,由经验丰富的同志主持,每学期确定一批辅导对象,定期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
3.立体联合,构建平安校园网络。一是学校每学期初都要对学生情况进行调查掌握,经常和家长保持信息畅通,经常召开家校联席会议,除了与家长沟通学生管教问题外,我们还为家庭教育尽可能地提供方法和策略。二是对隔代抚养留守家庭出来的学生,我们进行个别教育,在班级中,为他们开生日“party”,让他们和优秀同学结对子,邀请他们参加老师聚会,让他们感受学校温暖和人际关怀,弥补家庭教育中的不足,防止他们由于缺乏关爱而误入歧途,减少了他们制造不安全事件的可能性。三是加强学校与兄弟单位的共建共创活动,争取社会各届的支持和协助,在天度镇政府、天度派出所等单位的帮助下对学校周边的网吧、棋牌室等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场所,进行严厉的打击和取缔,净化了育人环境。在镇妇联和计生办公室的帮助下,对家庭困难和单亲家庭的学生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减少了“问题”学生的出现,为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教育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学校安全工作,事关教育兴衰、家庭幸福和社会发展,也关乎教育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更关乎一代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更新理念,不断发现、思考和研究新问题,为学生创建平安环境,为社会构建和谐生活。
作者:宝鸡市扶风县天度初中副校长,中教二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