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单亲家庭学生心理教育的具体措施
余新华
目前在单亲家庭学生心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卓著。关于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特征研究也取得重多成果。在此,关于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特征不作说明。仅就具体实施措施作简单说明。
近年来,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经过广泛细致的调查研究,有了一个重要发现,即单亲家庭(特别是离异家庭)子女从家庭的打击下恢复过来的过程,有着某种共同的情绪模式,他们的情绪变化大致经过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愤怒、痛苦。发生在家庭变化初期,表现出极度失望,万念俱灰,这是一个倍受伤害的时期,通常要3~6个月,甚至超过1~2年之久。这个时期的主要表现是:爱哭、忧郁、做恶梦、情绪低落、不愿讲话、喜欢孤独、喜怒无常、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对朋友具有攻击性、自信心下降、焦虑(如对考试过分紧张)等。
第二阶段:盲目乐观,经过强烈悲痛进入一种较短暂的精神亢奋状态,对什么都无所谓,似乎一切都好起来了;嘻嘻哈哈,满不在乎;言行不能自制。
第三阶段:流动出走,此时会行踪不定、心燥不宁,注意力分散,上课精神不集中,甚至于旷课,不完成作业;漫无目的地乱走,内心极度痛苦、空虚,几乎处于生理心理的极限状态。
第四阶段:有30~40%的学生可能会经历这个阶段,此时他们勤奋、用功、积极肯干,但内心感到过重的精神负担,他们感到生活的残酷、自己的孤独,精神紧张,要用自己的奋斗摆脱困境,与命运抗争。
第五阶段:渴望、思索。许多单亲家庭学生经过痛苦之后,没有在逆境中倒下,他们渴望温暖的家庭,渴望朋友的友谊,他们从自卑中清醒过来,开始思索,开始形成自己的独立意识和独立人格,逐渐成熟起来。
第六阶段:获得新生,他们不再为家庭的事悲痛,振作起来,他们健康向上,走向成功。
从开始进入最后阶段,一般要2~3年或3~5年。多数学生要经过这六个阶段。但这六个阶段并不是绝对的,每一阶段的时间也不确定,会因人而异。做为老师应充分地了解、理解学生,在不同的阶段采取适当的引导和帮助。比如第一阶段,学生对前途充满了恐惧、担心和忧虑,情绪极不稳定,教师绝不能随便批评、指责,应更加关心他,以减轻他的内心痛苦;第二阶段,老师不仅仅是关心、安慰,还要适时、适当地讲清道理,告诉他今后还可能会遇到哪些变化、挫折,让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第三阶段,更应该慎重对待,此时学生心理负担处于极限状态,老师同学都要谨慎从事,避免当面谈论敏感话题,关注其动态,防止结交坏朋友,走上邪路;第四阶段,教师要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目标,正视现实,把握自己的命运;第五、第六阶段,教师更要与家长密切配合,进一步引导、鼓励,以帮助学生彻底摆脱痛苦,走出阴影,重新获得新生。
以上在这六个阶段中,教师真正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十分重要,可以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教育档案,掌握其家庭情况、本人心理状况、思想动态、学习情况等。并随时将其表现、教师所做的工作记录下来,总结经验,把握教育的时机、分寸、方法。另外教师教育的方法也不仅仅是通过谈话,还可以利用其他方式,如参加活动、家访,交给具体任务发挥其特长,安排班干部和同学共同帮助,争取其他任课教师的积极配合等等。总之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地引导,本着“爱心、热心、诚心、耐心”和科学的态度,促使单亲家庭学生也与其他学生一样健康成长。
作者:勉县老道寺中学校长,中学一级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