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子承父业的国际报业巨头

子承父业的国际报业巨头

时间:2023-0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默多克是家中独子,从小深受父亲的熏陶和培养,对办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52年其父去世,两年之后,默多克回澳大利亚继承父业。但至此他拥有的均是地区性报纸,未遂其意。1969年,默多克开始打人英国报业市场。此举曾引起伦敦印刷工人的强烈抗议。默多克进入美国报业市场是在70年代。他人了美国籍后购置了6座电视台。

默多克:子承父业的国际报业巨头

鲁泊特·默多克是西方著名报业主和新闻工作者。他早年以办地方报纸起家,以后他的事业不断发展,成为当代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国际报业巨头之一。他的产业遍及全球,在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美国等经营100多家报纸、杂志,还插身图书出版、商业印刷、造纸、电视、电影、录音磁带、唱片公司以致近海石油、航空运输和畜牧业,拥有资产数十亿美元,经济实力雄厚。

默多克全名是基思·鲁泊特·默多克,1931年3月11日生于墨尔本的一个报业世家。其父原是著名战地记者和澳大利亚最大的新闻垄断组织墨尔本先驱集团的创始人和董事长,但晚年业绩衰败。默多克是家中独子,从小深受父亲的熏陶和培养,对办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10岁时被送到著名的贵族学校念书,后到英国牛津大学深造,毕业后曾在英国报业大王比弗布鲁克勋爵的《每周快报》及《新闻纪事报》工作。

1952年其父去世,两年之后,默多克回澳大利亚继承父业。但他的父亲身后萧条,留下的主要是一家规模不大的地方小报——《阿德莱德新闻报》。接过该报后,他自任经理,雄心勃勃、全力以赴地干了起来。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积累了办报经验,也积累了资金,为他以后大展宏图做了准备。1956年他收购了《珀斯星期日周刊》,随后在1960年又买下了《悉尼每日镜报》和《悉尼日报》。但至此他拥有的均是地区性报纸,未遂其意。1964年,他创办了全国性大报《澳大利亚人报》。这是家“严肃型”的资产阶级“高级报纸”,报道面宽,消息及时,博得读者青睐。60年代中期后,默多克的“新闻有限公司”发展成资产5000万美元、拥有多家报刊的新闻垄断集团。

1969年,默多克开始打人英国报业市场。那一年12月,他在英国购得当时畅销世界的星期日报《世界新闻》,并在半年内使其销量增加了50万份。几个月后,默多克又买下《太阳报》。菲利普·科由曾说,默多克惯用高度成功的做法是,以软性色情新闻与体育新闻代替硬性新闻。他把枯燥的政治报纸《太阳报》变成格调低下的迎合低级趣味的出版物,每天在该报刊出巨幅裸胸女子的照片。美国《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曾撰文说,默多克的《太阳报》和《世界新闻》星期日报是把“性”、“谣言”和对撒切尔夫人的支持结合起来,使得两报成为拥有400万份销量的英国大众化报纸。原来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报业公司”在英国报业集团中位居第六,1981年,他以1200万英镑(合2800万美元)买下汤姆森报业集团的《泰晤士报》,一跃而成为英国最大报业集团。当有人问默多克购买《泰晤士报》的动机时,他毫不掩饰地说:我买下它,一来可获声誉,二来我十分相信自己的实力,可以挽救这家报纸,从中获利。默多克购下《泰晤士报》后,曾以书面形式保证不干预编辑部的编辑方针,报纸将保持传统的高质量报纸的风格。但是实际上该报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有一定的变化:图片加大,人情味新闻以至犯罪性新闻取代了部分严肃的新闻报道,评论及体育报道方面得到了加强。80年代以前,《泰晤士报》同舰队街其他一些英国重要报纸一样,设备陈旧,技术落后。默多克成为《泰晤士报》等报新业主后,投资1.4亿美元,于1985年底在东伦敦的沃坪建成用新技术装备的新厂房,并在1986年1月开始在该处以电子技术出版报纸。此举曾引起伦敦印刷工人的强烈抗议。此外,默多克在英国还控有路透社9%的股票。

默多克进入美国报业市场是在70年代。1973年,他买下了《圣安东尼快报》、《圣安东尼新闻报》和《星报》,1976年又买下《纽约邮报》。《纽约邮报》本是一份较呆板的不引人注目的晚报,他把它炮制成一份与美国老牌黄色报纸《纽约每日新闻》相类似的报纸,刊登一些骇人听闻、轰动一时的凶杀新闻,使其销路猛增。此后,他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购下拥有美国著名杂志《纽约杂志》、《乡村之声》和《新西方》等周刊的纽约杂志公司。1981年8月,默多克又当机立断,以9650万美元买下《芝加哥太阳时报》。

1985年9月,默多克加人了美国籍。尽管他自己拒绝说明此举的真实原因,但多数人认为其目的是企图染指美国的电子媒介。路透社也说,默多克这样做是为了遵守美国控制电视的法律。他人了美国籍后购置了6座电视台。1986年下半年,他又以3.25亿美元代价买下美国著名的20世纪福克斯影片公司。他的报业公司在美国已拥有一个卫星转播的电视台,可向美国、欧洲160万户家庭播送节目。

除澳、美、欧洲以外,默多克的报业帝国的势力还伸向了亚洲,1986年11月买下香港最大英文日报《南华早报》34.9%股份,同时还收买了《远东经济评论》51%的股权。

在美国著名专栏作家李普曼笔下,默多克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商业奇才。他对企业实行集中管理制度。他的办公室在纽约曼哈顿的《纽约邮报》大楼。他所属的100多个相隔遥远的企业,每月至少有40份报告送到这里,内容中包括报纸发行量、广告版面、收入、利润、支出等各种数据,每逢他去外地活动,则由他的助手阅后,简要地向他汇报。一旦发现问题,他立即通过电话、电传等方式下达指示,提出处理意见。默多克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他能在别人认为不可能赚钱的领域立足,并一步步发展起来。他在购买、兼并别的企业时,出价往往比别人高得多,有时被同行讥笑,斥为荒唐。但对默多克来说,自有他自己的“逻辑”。他的观点是,只要“货”好,不在乎多花几个钱。而且,他总是从他那“报业帝国”的全局来衡量每一项交易的价值的。默多克有时能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他将新购人的产业分割开来,卖掉不需要的部分,而把另一部分与其“报业帝国”其他企业联成一体,原来似乎无法实现的价值结果实现了。例如,20世纪福克斯影片厂本来连年亏损,默多克想买进的几家电视台也是严重亏损户。默多克把它们一一购入后,利用电影厂的制片能力为电视台制作娱乐节目,于是两全其美,电影厂成了默多克的摇钱树,电视台的亏损情况也迅速扭转。

默多克有时承认自己是个“冒险家”。但他强调说,只有一批志同道合的能干的人才聚集到自己的身旁,才能做真正有意义的冒险。因此,他随时注意发现人才、网罗人才。他心目中的人才决非唯唯诺诺之辈,而是有创造性、有专长的人。他对属下要求严格,稍有怠慢就会发脾气,有人认为他过于苛刻,但实际上他实行的是恩威并施的政策。他对于给他的报业帝国做出贡献的“有功之臣”则予以奖赏、提拔。在一年一度的公司年报上,他总是用60%以上篇幅大登特登各类工作人员的事迹和照片,以资鼓励。

默多克的作风大胆泼辣,在激烈的竞争中,总是以凌厉的攻势击败对方。他的属下对他的工作干劲交口称赞。他遇上紧急事务总是全力以赴,毫不懈怠,早年为了抢独家新闻,经常自编自写,修改题目,有时还去工厂督促排印。他的大部分时间花在书房与报社。但是为了健身,他也经常进行体育锻炼,骑马、滑雪、网球、游泳都是他喜爱的项目。

盛田昭夫:让索尼走向世界的杰出企业家盛田昭夫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的余烬中与他的朋友创立索尼公司,以求新求变,不断推出新产品为宗旨,凭着个人努力及公司上下员工密切配合,使索尼这个默默无闻的名字响彻世界,成了优质和信誉的标志。索尼的“世界首创”产品:半导体收音机、家用录像机、随身听、单枪电子彩色真空管电视机、家用立体音响组合等,显示了索尼的独特风格,也反映了盛田昭夫卓越不凡的业绩。

盛田昭夫,1921年1月26日出生在日本爱知县的首府,喧嚣的工业城市名古屋。他家祖居名古屋附近的小铃谷,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以制清酒、酱油闻名。他的父亲曾就读于东京庆应大学,学习企业管理,后被迫中途辍学,回到家中接手正濒临破产的盛田酿制业。母亲是个文静、典雅而又有艺术气质的女人,出身于武士家庭,17岁嫁到盛田家。他们结婚7年以后才生下第一个孩子,这就是盛田家族的第15代继承人,长子盛田昭夫。

孩童时期的盛田昭夫很早就被父母进行接管家业的训练教育。父母领他参观酿酒厂,公司开会时也把他带在身边,聆听整个枯燥乏味的会议过程。但他家又是一个洋溢着艺术气氛的家庭,家里总是响着莫扎特、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的美妙音乐,那是用刚刚流行的电唱机放出来的。盛田昭夫的父亲是一个对音乐很内行的人,为了听到最好的音质,每逢质量更好的唱机一上市,他就立即毫不犹豫地把它买回来,尽管它的价钱贵得惊人。陶醉在迷人音乐中的小昭夫,常常看着那些奇妙的机器,心想:它能把我的声音装进去吗?

中学时的盛田昭夫迷上了电子研究。他购买了大量的电子书籍,还订了许多介绍音响技术的杂志,每天放学回家就一头扎在那些书籍杂志中,贪婪地阅读、琢磨。

按照书上的指导他终于鼓捣出一台粗糙的电动留声机,把自己的声音录了进去。听着留声机放出来的自己的走调的声音,他感到异常的兴奋和愉悦。

上高中时他偏爱物理学,这一科的成绩一直很好,受到学校的服部教授的青睐。他介绍盛田昭夫去见他的同学浅田教授。浅田教授任教于大阪帝大,为人随和幽默,一点也没有教授架子,他正在从事应用物理研究。他领盛田昭夫参观了他的实验室和他正在研究的项目,并且和盛田昭夫进行了一次详谈。这次会见给盛田昭夫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决心追随这位物理学大师,到大阪帝大而不是名声更大的东京或名古屋大学读书。

他如愿以偿地考进了大阪帝大。这家大学拥有日本最新成立的科学系,有最现代化的设备,而且因为学校历史不长,教师的年纪轻,没有气量狭窄或泥古不化的人。

盛田昭夫常常逃课,他认为教授讲课很乏味,其实只要有教科书和资料就知道他们讲什么了。他利用逃课的时间去浅田教授的实验室,在浅田教授的指点下,不久盛田昭夫就可以帮他做一些研究工作了。浅田教授还常常为报纸写专栏,介绍最新的科学研究和科技发展的情形。有时他忙的时候,就由盛田昭夫替他写一些专栏。

这时战争笼罩着日本列岛,全体日本人都被动员参加战争。为了不被派到作战区,盛田昭夫在大二时登记终身服役海军。大学毕业,他被分配到距名古屋不远的海军部队接受为期四个月的军事训练。训练结束后,被授予中尉官阶,并被派往横须贺的光学研究室服务。不久,前往镰仓南方的一个小镇,作为海军代表与一些来自陆军、民间的专家研究热力导向武器和夜间射击能力。在那里,他遇上了对他终生产生影响并成为他事业上伙伴的井深大先生。

井深大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功能很强的扩大器,可以装置在飞机上,利用地球的磁通量,检测出水面30公尺以下的潜水艇。但这种检测器准备派上用场时,日本已丧失了制空权,整个天空都是美国巨大的银色的B—29轰炸机。

这年的8月15日,天皇裕仁用他那尖细的古式宫廷用语宣布日本无条件地放下武器,战争结束了。

这个为了战争目的而成立的研究小组也就自行解散了。井深大回东京去了,盛田昭夫回到了家乡名古屋。战后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大家都感到无比的喜悦。在家里无所事事地呆了一段时间,盛田昭夫接到了高中时的老师服部教授的来信。服部教授已转到东京技术学院物理系任教,信中邀请盛田昭夫去他那里教书。盛田昭夫征求父母同意后,答应了这份工作。

来到东京,和井深大见面的机会多了,二人常常在一起深谈很久,成了挚友。此时井深大在瓦砾堆上树起了东京通信研究所的牌子,带着七名员工,财政上捉襟见肘。战后的东京一片破败凄清景象,经济凋敝,生意难做。井深大他们先是研制电饭锅,后来制造短波改装器。盛田昭夫一边教书,一边在井深大的研究所兼职。1946年3月,二人决定开办一个共同的公司。由于盛田昭夫在家里是长子,必然是继承家里的酿造公司的合法人,为了说服他的双亲同意儿子加入共同公司,1946年4月,井深大与盛田昭夫一起搭车去了名古屋附近的小铃谷。他们受到盛田昭夫父母的热情款待。当井深大说明了想要成立的公司的计划后,盛田的父亲说:‘如果我的儿子想利用他的长处和能力,在其它方面寻求发展,他就应去做他最喜欢做的事。’昕了盛田昭夫父亲的话,井深大很吃惊,他原以为要化很大的气力才能争取到盛田昭夫,没想到这么容易就解决了。这位开明的老人后来没少资助儿子的公司,成了公司的主要股东。他退休后,由二儿子和昭接替了他的职位。

1946年5月7日,他们成立了东京通信工业公司,成立之初的资本总共500美元。盛田昭夫干脆辞去了教职,全心扑在他们的事业上。公司设在御殿山一幢已经荒废的破木屋里,屋顶有好几处漏水,阴雨天就得撑着伞工作。破木屋周围到处净是战败的痕迹,炮火留下来的满目疮痍。

在公司寻找产品的期间,很多人建议他们生产收音机,但被井深大拒绝了。他认为原本生产收音机的大公司一定会在战后复原,新成立的小公司决不是它们的对手。井深大与盛田昭夫在一起讨论时认为东京通信工业公司的方针必须以创新发明为主。他们继续出售短波改装器,同时也生产唱机的马达和磁头,但他们觉得这都是权宜之计,他们的目标是一种全新的产品。

公司买了一辆既小又旧的卡车,用来送货和采购材料。由于全公司只有井深大与盛田昭夫有执照,所以二人轮流驾车,还得干搬运工的活。

经过仔细认真的市场调查,井深大决定生产一种新产品——钢线磁气录音机。这种录音机需要一种特别细的钢丝,直径必须精确到0.1毫米。这项技术在当时显得非常困难,一般的厂家都生产不了。井深大听说住友金属公司能够生产,就专程前往大阪,希望他们协助生产钢丝。但住友公司却表示没有兴趣。其它有能力制造钢丝的公司也同样拒绝了。一个很好的计划付诸东流,他们失望极丁。

这时,日本的国家广播公司NHK已由占领军接管,他们有意增添摄影棚和播音设备。井深大对这些机器十分热悉。当井深大把投标书送进NHK之后,负责采购的美军准将就来到御殿山的破房子,考察这从未听说过的公司。这多亏了井深大在NHK的一位朋友帮忙,才接到NHK的订单。但随这位朋友来考察的美军准将一见那破烂简陋的小木屋,就把头摇得象拨浪鼓似的。他不明白NHK的人为什么推荐这家无名公司。又多亏了井深大的朋友一再央求,美军准将才勉强答应了。但他非常担心这所破房子,要公司准备几桶沙和水,以防万一着火。

当公司把订单上的货如期交到NHK时,对方对产品赞不绝口,非常满意。那位准将在高兴之余仍然无法相信这么优良的高科技产品竟然来自那个透风透雨的小木屋。

井深大到NHK交货时,在办公室见到了一台美国制造的威盖牌磁带录音机。这是他头一次见到这种机器,他觉得他们原本要制造的钢线磁气录音机无法与这种磁带录音机相比。这种录音机操作方便,传真音效比钢线好得多。井深大早就从一些材料上看到过对磁带录音机的介绍。它是由德国人发明的,在二战期间曾被用来制作宣传节目。战后美国的安培公司是最早生产录音设备的公司之一,明尼苏达矿业制造公司则是最主要的磁带制造商。这些科技一直不断地成长、改进,直到这种新型录音机。井深大几乎在看到这台录音机的同时,心里就决定制造这样的产品。

井深大找到那位美国准将,请求借这台录音机给公司的同事看看,井深大的目的在于说服公司的同事。准将起初不大愿意,最后答应亲自带着录音机到公司展示。大家挤成一堆看这台新颖的机器,最后都相信这是个很值得干的项目。但有一个人反对,他是公司的会计长谷川,长谷川是盛田昭夫的父亲派来的人。井深大和盛田昭夫决计说服长谷川,便邀他去了一家黑市餐馆,吃了一顿很丰盛的晚宴,并且点了当时市面上非常罕见的啤酒。两人一再说磁带录音机的优点,强调它将使整个工业界产生革命性的变化,连喝带说,一直到深夜,长谷川终于批准了生产磁带录音机的计划。

整个研制过程不很顺利。由于已经有了制造钢线磁气录音机的经验,制造录音机不成什么问题,难题在于磁式录音带。在当时的日本,既没有厂家生产这种磁带,也没有进口磁带。这意味着必须同时制造录音机和磁带,否则录音机就无法销售出去。

关键在于磁带的研制。井深大、盛田昭夫和年轻聪明的工程师木原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他们的首要任务是制造基本原料。难题很大,因为没有塑胶,只能用玻璃纸来替代。他们把玻璃纸切成四分之一寸宽的长条,外表涂上各种不同的实验材料。但此路不通,因为即使质量最好的玻璃纸,只要放在录音机上转一两次,就扭曲变形了,音质也就被破了。他们找到化学专家,研究如何加强玻璃纸的韧度、厚度,最后都没有成功,看来只有放弃玻璃纸,采用新材料。

盛田昭夫通过他在制纸公司工作的表哥的帮助,找到了一种又薄又光滑而且韧度很强的牛皮纸。于是,试验又开始了。可在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要想找到好的磁铁材料涂沫在纸带上,简直不可能。三个人用小刀将牛皮纸裁成长条,铺在实验室的地板上,接着把买来的磁铁磨成粉末,再把磁粉涂在牛皮纸上,由于这些磁铁粉磁性太强,实验又告失败。

后来木原终于研究出来,只要将草酸亚铁加热燃烧,就会产生氧化铁。可到哪儿去找草酸亚铁呢?盛田昭夫终于想起在哪能找到它,拉着木原的手,跑遍了东京的药材铺,终于在一家唯一出售草酸亚铁的店铺里买了两瓶带回实验室。由于没有烧化学材料的电炉,只好借一只平底锅将草酸亚铁放在锅里煮,连煮边用木勺子搅和,然后倒出来与天然漆混合,使之均匀后,用刷子刷在纸带上,但录音效果太差了,连打电话的招呼用语“喂喂”都听不清楚。但他们还是很高兴和骄傲。当时的东京通信工业公司有45名员工,三分之一是大学毕业生。他们认为只要能得到塑胶原料,凭他们的技术领先优势,一定会超前推出高质量的磁带录音机和录音带。

1950年,东京通信工业公司推出磁带录音机和磁式录音带。第一台录音机重达35公斤,体型笨重,订价是17万日元。公司全体员工无不欢呼雀跃,觉得这种新产品的订单会源源而来。没料到,第一批生产的50台录音机找不到买主。从没有行销经验的他们被迫驾着货车载着产品四处游说推销。每天一处表演完毕,人们在惊喜叹羡之余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这实在很好玩,但是买来当玩具,未免太贵了吧!”是啊,17万不是一笔小数目,当时的大学生毕业时月薪还不足一万日元。四处碰壁后他们终于明白:超凡的技术和独特的产品,并不是足以能维持企业的生存,还必须知道怎样把产品卖出去。盛田昭夫决定在实践中学习销售,而井深大继续从事设计与制造。

盛田昭夫在一家古董店里顿开茅塞。他发现价格昂贵但无实用价值的古董让买主毫不迟疑地大把掏腰包。根本的原因是他们知道这些古玩的价值,知道买了它等于是投资。他想,要销售公司的新产品,就必须先知道那些知道并了解产品的价值的买主何在。

当他们得知日本的法院缺乏速记人员的情况后,即刻将录音机拿到法庭上现场展示表演。结果当时就卖掉了20台,法院的人员看到了磁带录音机的价值所在,对他们来说,这不是玩具,而是能帮助实际工作的机器。

接着他们的眼睛盯住了学校。当时学校英语课的视听训练除了放映影片外没有别的途径,而放映影片又十分麻烦。公司为学校专门设计了一种H型录音机,只比公文包稍大,价格也合理,深受学校的欢迎。

1951年盛田昭夫与良子结婚,公司同仁将一台H型录音机送给二人作为结婚贺礼。

磁带录音机的成功并未使他们陷于满足,相反却殚精竭虑致力于新产品的开发。1952年井深大去了美国一趟,想要引进休克利博士发明的半导体专利。第二年盛田昭夫与拥有半导体专利权的西方电气公司签订专利合约。

当时流行的收音机几乎全部使用笨重易热的真空管,体积既大,耗电量又高,不能随身携带。井深大和盛田昭夫他们想要研制一种能携带甚至可以放在衬衣口袋里的小型收音机。这就必须以半导体取代真空管。在购买专利权的时候,西方电气公司告诉盛田昭夫,这种专利只适合生产助听器。可盛田昭夫他们决心把半导体引入收音机。

贝尔实验室的半导体用的是一片锗,两边涂上铟,锗是阴级,铟是阳极,其组合方式是“阳极——阴极——阳极”。盛田昭夫他们的研制小组想得到较高的周波,就想用“阴极——阳极——阴级”的组合取代贝尔实验室的组合。可他们找不到合适的材料。铟的融点太低,锑也不合用,于是想用磷来代替锑。但马上有人指出贝尔实验室这样尝试过,结果失败了。当时,美国的科技水平非常高,因此贝尔实验室的话就像圣旨一样。但他们还是尝试所谓的磷胶法,一年之后,被贝尔实验室宣判死刑的磷胶法终于获得了成功。

1955年,他们推出日本的第一批小巧玲珑的半导体收音机。而后又生产出更小的口袋型半导体收音机。同时把公司的名字由原来的没什么特色的东京通信工业公司更改为索尼(SONY)公司。索尼是盛田昭夫的造语,响亮而独特。后来有些食品商剽窃这个名字,为的是借助索尼的声誉,索尼公司为此诉诸法庭。食品商为证实这个名字谁都可以用,查遍了所有的辞典,也没有找到SONY这个词,只得承认剽窃。

索尼公司的特点是以新取胜。他们不断推出新产品。其它公司对新产品先是小心翼翼地观望,一见销售势头看好,马上跟进生产类似产品。但索尼公司已经独享市场一年以上。以后跟进的时间虽缩短了,可索尼公司总能领先几个月,保持创新优势。盛田昭夫在他的自传里写道:“我们的计划是用新产品带领大众,但不是问他们要什么产品。消费者并不知道什么是可能的,但我们知道。因此我们不去做一大堆市场调查,而是不断修正我们对一个产品及其用途的想法,设法藉着教导消费者,与消费者沟通,创造出市场。”这段话体现了索尼的基本精神。风靡全球的“随身听”就是这种精神的产物之一。

一天,井深大提着手提录音机和一付耳机,来到盛田昭夫的办公室,一脸不高兴的样子。盛田昭夫问他有什么心事。井深大说他喜欢听音乐,可又不希望影响别人,又不能整天坐着不动,只好提着录音机走,可这实在是太重了。

井深大的话一下子点燃了盛田昭夫的思维与想象。能否研制一种小型的随身携带的放音机,以满足那些须臾也离不开音乐的年轻人?不久,一台“随身听”的样品造出来了,精致小巧,音效非常好。盛田昭夫认定“随身听”一定会风靡起来,但销售人员则认为这种产品没有销路。面对一片反对声,盛田昭夫坚持己见,并说明由自己负担全部责任。由于‘随身听’适合消费者需要,价钱(3万元)也适合年轻人的腰包,结果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供不应求,索尼公司必须以自动化生产来应付大量订单。同时,“随身听”也刺激了索尼公司的耳机研制,使他们跻身全世界最大耳机制造商之林,在日本也占下50%的市场。后来,连著名指挥家卡拉扬等音乐大师也来索尼公司订购“随身听”。

二战前的国际市场上,日本货的形象很糟,几乎没有什么高品位的产品,欧美人总是把日本和和服、纸伞、玩具等联想在一起。二战后日本企业界的一致想法是:要生存,就必须向外扩展。索尼公司的目光早早就瞄准了阔大的欧美市场。但他们意识到,公司必须以高质量的创新产品,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欧美市场杀出一条血路,让索尼的名字响彻在那些一向蔑视日本产品的白皮肤的消费者中间。

50年代中期,盛田昭夫带着报价29.95美元的半导体小型收音机来到美国。起初,销售商都不感兴趣,他们说:“你们为什么要制造这么小的收音机?美国人喜欢大收音机。我们有大房子,房间很多,谁要这种小玩艺呢?”,盛田昭夫耐心解释小型收音机的优点。可人家又认为索尼的名气太小。有一家叫宝路华的公司表示乐于经销,一下子就订10万台,但附有一个条件,就是把索尼更为宝路华的牌子。盛田昭夫拒绝了这桩大生意,他认为决不能因有大钱可赚而埋没索尼的牌子。宝路华的人对此大惑不解:“役人听过你们的名字,而我们公司是50年的著名牌号,为什么不借用我们的优势”?

盛田昭夫告诉他们:“50年前,你们的名字一定和今天我们的一样名不见经传。我带着新产品来,正在为我们公司的50年起步,我向你保证,50年后我们公司会像你们公司今天一样著名。”

另一位美国客户看了样机后非常满意,让盛田昭夫给他一份数量从5千、1万、3万、5万到10万台收音机的报价单。回到旅馆后,他刚才的兴奋被谨慎的思考取代了。一般说来,订单数额越大当然就越有钱可赚,所以价格就要依次下调。可是他考虑到,假如接受十万的大订单,索尼公司就要扩充设备,招收训练更多的工人,这意味着一笔大投资,也是一场赌博。因为万一第二年没有订单,设备就会闲置,还要解雇人员,麻烦就大了,甚至可能破产,盛田昭夫仔细斟酌了一下报价单。当那位美国客商看到这份报价单时,感到难以置信:“盛田先生,我做了快三十年的采购商,从没有见过像你这样的人,我买的数量越大,价格越高。这不合理吗!”盛田昭夫向他解释理由,最后他按一万台的定价要了一万台。

他结识了一些美国朋友,通过他们了解美日之间的文化差异,为索尼公司在美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59年,索尼公司成功地制造出全世界第一台电晶体电视机。

1960年2月索尼美国公司在美成立。16个月后200万股的索尼股票在美国上市,索尼成为第一家在美国上市股票的日本公司。这段日子里,盛田昭夫作为索尼总公司的执行副总裁和美国公司的筹设人,来往奔波于东京——纽约之间,尤其是股票在美国上市,他着实花费了不少心血。索尼公司必须同时遵照日本商务省及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的规则行事。整个过程奇特而复杂。幸而日本首相池田勇人很赞同这件事,他是个相信国际化的人,而这件事将是日本战后资金自由化的先例。他积极的态度影响到商务省保守的官员,终于批准了索尼公司的申请案。之后一个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夜以继日地忙碌,忙了三个月,事情解决得差不多了,到纽约进行最后注册登记的手续。他们每晚工作至少到凌晨2点,然后才搭地铁回旅馆,旅馆门房惊诧地说:“我真弄不懂你哪来这么多精力,每晚在夜总会待到两点半才回来。”

后来他们累得几乎无力撑持,但也总算盼到了必须决定股价的日子。他们得在凌晨两点得到东京的收盘价,征得美方承保人的同意,把价钱列在计划书上立即印出。然后由律师搭早上6点钟的火车(当时还没有早班飞机)到华盛顿,9点钟向证券管理委员会登记,获得许可后,他得打电话回纽约,他们才能把股票发放上市。但是在这一天的最后关头,美方承保人施瓦曾柏竟睡得像死了一般。当时由于一切就绪,只有价格待决,所以施瓦曾柏决定回家休息一下,他对盛田昭夫说道:“你知道价钱后再打电话给我好了,我可以在家决定,不用一直在这儿等。”谁知他回家躺在沙发上,由于过度疲劳竟然睡得死死的,连电话铃声也没有呼醒他。这边盛田昭夫他们急得团团转。后来施瓦曾柏的助手哈威尔建议,施瓦曾柏是巨项的市长,可以打电话到巨项警察局,请他们派一辆巡逻车去叫醒他。可不巧的是一个星期以前,巨项有个神经病患者不断打电话骚扰市长。哈威尔打电话时,对方反应冷淡,一开始他们还讥笑哈威尔的请求。哈威尔费了很长的时间才说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最后他们相信了,很快派了人去叫醒市长。

成果十分令人惊喜,第一批海外股票交易所得——400万美元。

在美国的成功仅仅是索尼公司宏伟计划的第一步。在美国设立公司的第二年,他们又建立了海外公司,总部设在瑞典。陆陆续续地建立了夏威夷索尼公司、巴拿马索尼公司、英国索尼公司、法国索尼公司、德国索尼公司……索尼走向世界的宏愿终于实现了。盛田昭夫为此立下了汗马功劳。

早在1960年,盛田昭夫亲自筹划在东京银座地区开了一家陈列中心,让客户自由试验索尼的新产品,而无需推销人员在旁边费尽口舌。这个办法很好,对人们了解索尼及其产品,起到了广告无法比拟的作用。盛田昭夫把这个经验搬到了海外。先是在纽约繁华的第五街开设了一个陈列中心,挂上了日本的太阳旗,后来又在几处设立陈列中心。譬如法国巴黎香榭大道的陈列中心。这些陈列中心无疑是索尼公司的窗口,人们可以通过它了解索尼,索尼也可凭借它了解世界。

随着索尼事业的日益兴隆,为了减少庞大的运输费用,盛田昭夫在海外开始投资建厂。在美国建厂殊非易事,竞争之激烈常使外来者败下阵来。与盛田昭夫很熟的一家日本化学公司贸然在美设厂,由于不熟悉市场以及销售,结果没过几年就从美国撤资。盛田昭夫与美国索尼公司人员认真调查、计算数据,最终选在圣地亚哥投资建厂。先是从日本运组件到美国装配,后来尽量在美国采购组件,使产品尽量美国化。后来,索尼又在英国威尔斯王子的封地威尔斯设厂,王子还亲自来参加开工典礼。

海内外的事业蒸蒸日上,欣欣向荣。与之并肩前行的是索尼公司的新产品开发。60年代,大型的录像机已经出现。井深大和盛田昭夫觉得将录像机缩小为家庭用的小型号产品肯定会有很大销路。他们先后制出几种机型,每一种机型都比原来要小一些。1969年推出的优美型录像机只用3/4寸的带子,成了通行世界的标准型式,取代了电台原来使用的两寸带机型。

在彩色电视方面,其他公司是用三根电子枪在显像管后,以一连串红色、绿色以及蓝色的光幅,透过镜头聚集,在荧光屏上投射出电视画面。他们沿用三枪一体的设计,但是把聚集的许多镜片改为一面大镜片,不断使体积更小,功能更有效,增加了30%的透明度,使画面加倍明亮,而耗电量也较少。

1964年,索尼生产出全世界第一台桌上型电子计算机。不久之后,他们又推出一种特殊的计算机型SOBAX,意思是“牛导体算盘”。不过,当索尼公司发现其他公司已一窝蜂地生产计算机时,果断地放弃了计算机。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是对的,不少计算机商不是破产,就是从市场上销声匿迹。

索尼的产品追求小而精。他们曾造出挂在钥匙链上的超微收音机、放在口袋里的电视机。

为了熟悉欧美文化,开阔眼界,盛田昭夫索性把家搬到了美国,也在世界各地购买了别墅。他大部分时间是在东京——欧洲——美洲的来往奔波忙碌中度过的。乘坐飞机是他休息的好机会,常常是一上飞机,便叮嘱空中小姐不要叫醒他,就着一盒生鱼寿司,喝一小瓶清酒,然后裹着毯子睡着了。

他的妻子良子一直呆在东京,1962年随丈夫搬迁到纽约,在此之前一点英语都不会。来到美国后,常随丈夫去应酬,这在日本是很少的。而且与日本不同的是,她不能坐在丈夫身边,按照西方的礼仪,重要的女宾是坐在男主人的右手第一位,这样她只能与丈夫遥遥相隔。压力促使良子去啃英语。时间长了,良子在美国结交了许多朋友。她对时装很有兴趣,常把美国的时装拍摄下来,后来她在日本主持了一个时装的电视节目,长达十年,给日本服装界带来许多新观念。

他们的孩子也都在国外学习,按照盛田昭夫的意思,消除岛国心态,广泛接触欧美文化,更好地认识世界,也更深地理解日本。

盛田昭夫在他的海外经营中,结识了大量的朋友,不仅有财界巨头,也包括许多政界、舆论界知名人士。他与英国威尔斯王子的交往即是一例。1970年威尔斯王子访日,英国驻日使馆商请索尼公司在他下榻房间里装置一台索尼牌彩电。在招待酒会上,盛田昭夫认识了威尔斯王子。王子感谢盛田昭夫提供的彩色电视机,并且问起是否考虑在英国设厂。盛田昭夫告诉王子目前尚无此打算。王子笑着说:“一旦你们将来决定在英国设厂,千万别忘了,要设在我的封地境内。”

两年后,索尼果然在威尔斯王子的封地里设了工厂,威尔斯王子亲自参加了开工典礼。为纪念这项荣耀,工厂在入口处立了纪念碑。1981年,工厂扩充,再次邀请王子莅临。威尔斯王子的活动日程已经排满,让王妃戴安娜代表他去工厂参加庆贺典礼。此时王妃已怀孕在身,工厂为纪念此项殊荣,再度立碑。

1982年,盛田昭夫前往伦敦,接受皇家艺术学会颁发的爱伯特奖。

索尼式管理

每年4月份都有一大批应届大学毕业生来索尼公司工作,他们要聚集在一起聆听着公司总裁盛田昭夫的欢迎讲话:

“首先,你们应该了解学校与企业的不同。在学校时,是你付学费给学校,但现在是企业付学费给你。在你学习工作上进行一点一滴的改变以适应新环境时,你是企业的一个负担,一个包袱。”

“第二,如果你在学校里表现不错,考了100分,那很好;但是如果你在试卷上什么都不写,就会得零分。在工作上,你每天都在接受考试,你可以考到100甚至1000分,也可能只得50分。但是如果你在工作上犯了错,那就不是一个简单的零分可以打发,而会是一个负分,没有人知道你会错到多么严重的地步,这对公司就会造成伤害。

……”

这个欢迎辞听起来没有什么欢迎的味道,实实在在是一番训话或者说是一通警告。然而在这番训话里,却体现出日本与西方企业管理上的迥然的不同风格。

索尼公司像日本许多企业一样,强调公司是一个大家庭、大家族。这个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视企业的生存为自己的生存,把个人与集体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索尼称此为“团队精神”。因此,在索尼公司一般都是终身雇佣制,很少有开除和解雇员工现象,职工也鲜有跳槽的。

索尼美国公司成立之后,有一个雇员令盛田昭夫头疼不已,在召开的公司会议上,他与美国同仁讨论这件事怎么办。美国同仁异口同声地说:“怎么办?当然是把他开除。”这令盛田惊讶不已,他感到美日在企业管理上确实有着完全不同的作法。还有一件事,使盛田昭夫更深切地感受到美日的文化差异。有一位相当杰出的美国地区销售经理,工作出色。索尼为了培养他特地把他送到东京总公司培训,让他认识总公司上下的每一位同事,接受公司经营哲学与精神的熏陶。回到美国之后,他继续工作并保持一贯的杰出表现。可是有一天,他突然进入盛田昭夫的办公室,说:“盛田先生,谢谢你的照顾,但我要辞职了。”盛田昭夫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这在日本是极为罕见的。原来是别的公司以多于索尼两三倍的工资挖墙脚把他挖走了。几个月后,盛田昭夫去参观一个电子产品展览,与这位“叛徒”碰上了。盛田昭夫原以为他会回避一下,谁想他却跑过来寒暄,一点也不难为情,还展示他的新产品,好像两人之间什么也没发生过。

这就是日本与西方在企业与职工关系上的截然不同之处,在这后面有很深的文化背景。

但盛田昭夫坚信索尼的日本式管理方式。因此就不难理解他的欢迎辞为什么有一种直率的家长口吻了。

日本是个能源严重缺乏,国土狭窄的岛国,它惟一依靠的就是人。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日本企业界,每个公司都把人的素质看成企业的生命所在。索尼比其他公司更重视人。盛田昭夫如此说:“我们的理念在于:人是一切活动之本。”“索尼尊重并鼓励个人才智的发挥——人人适才任用——相信个人发展能力,将潜在能力发挥到极致,这就是索尼最大的力量。”

公司对新员工的要求极其严格,培养他们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年轻的大学生来到公司,一般都要在生产第一线呆上一段时间,熟悉生产的每一道程序。

全公司上下还洋溢着一种互敬互重的气氛。盛田昭夫不但倡导属下的经理们去接触员工,还身体力行,在可能的情况下,总是在晚上与许多员工一起进餐,闲暇时,与年轻的工程师们在一起海阔天空的谈唠。他总是尽力去认识员工,拜访每一个部门。在美国索尼公司成立25周年的庆祝活动中,他与夫人良子亲赴美国,与员工们共同照相、跳舞、野餐。

索尼公司鼓励全体员工为企业提意见、建议,表现出管理上的民主精神。因为他们相信,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众人的智慧加在一起,就是一股巨大的力量洪流。他们让年轻的管理干部不断提出新计划,新想法,即使不采纳也予以奖励。

有个叫大贺典雄的音乐系大学毕业生,说话时总是带着火药味,有强烈的批判意识,但他是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在他加入索尼公司之前,一次来到索尼公司,还不知道盛田昭夫是谁就与他争论起来。盛田昭夫爱上了这个直言无忌的青年,后来他们成了朋友。大贺经常地批评索尼公司,口气相当苛刻。为了把大贺拉入索尼,盛田昭夫与夫人良子广起去做大贺妻子的工作,请求她帮助说服大贺来索尼工作。大贺后来加入索尼,担任专业产品总经理。五年后,也就是他34岁那年,成了公司董事会的一员,这在一般的传统的公司,是前所未闻的事情。

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索尼公司对内部的机密十分谨慎,常常提醒员工不要在公共场所谈论公事。日本人不论是经理还是普通员工,都喜欢在下班后与同事到酒吧共进晚餐。可灌了啤酒、清酒或威士忌的口舌,总是比较爱讲话。为了防止机密外泄,索尼公司建立了一个非营利性质的公司酒吧——索尼俱乐部。里面的每一个人,调酒师、厨师、女股务员等,都是索尼的员工,其他任何非索尼公司的人,不管身份地位多么重要,都不得入内。部门主管以上的人员,都拥有这个俱乐部的信用卡,帐款可自动由薪水中扣除。结果除了经济实惠、联络感情、增强索尼内部团结精神外,还防止了公司机密被人刺探的可能。

1974年,盛田昭夫去苏联访问,这是他第一次去共产党国家。去之前,有人说这个国家很落后,劝他随身携带饮用水、毛巾、卫生纸。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他一抵达苏联境内,就受到了最热烈的款待。一辆黑色高级轿车直驶到机舱门口迎接他和夫人良子,还特别为两人多派了一名翻译。

负责招待他的是科技评议会副主席葛费席艾尼。他领盛田昭夫参观了一些工厂,并表示愿与索尼共同建立电子产品工厂。但苏联的管理与员工的懒散给盛田昭夫留下了不好印象。他认为苏联的消费性电子工业比日本与美国要落后10年,因此共同设厂会损害索尼的声誉。

他非常坦率地说:“葛费席艾尼先生,你这儿尽心招待我们,带我们到处参观,我实在不该随便批评。但我实在必须告诉你,我不能让索尼产品在你们这种情况下生产,目前我们还不能提供我们的产品技术给你们。”

葛费席艾尼镇静地听完,向他的助手打了个手势。助手交给他一个体积小、做工粗糙的苏制黑白电视机。

“盛田先生,这是我们计划销到欧洲的电视机,请你谈谈你的看法。”

‘我可以说真的感想吗?”

葛费席艾尼点点头。

“贵国有非常优秀的艺术人才,贵国的音乐家、舞蹈家表现杰出,艺术资产丰富,表演人才举世闻名。更幸运的是,你们不单有艺术,还有科技。可是贵国为什么不把它们结合在一起,造成优良的产品?”

盛田昭夫的此次苏联之行使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了索尼和盛田昭夫。他视产品质量、公司信誉为生命。他要树立的是索尼的永远形象,绝不是单纯考虑赚钱。这正是索尼由小到大,日益兴盛的秘诀所在。此外,他对产品的民族特色、艺术与科技结合的思想也是颇有见地,启人心智的。

有人说,日本公司的主管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开会。的确如此。盛田昭夫每天的工作颇为繁重,又要出席多种会议,又要批阅大量文件、计划之类,他家里设有五部电话。

他是个工作狂,也是个体育运动迷。他打了40年高尔夫球,一直饶有兴致乐此不疲。他55岁开始打网球,60岁开始滑雪,64岁开始滑冰,甚至还学会了驾驶直升飞机。他认为,激烈的体育运动会使上年纪的人保持敏捷快速的反应能力。每个企业主管都应认识到体育运动的意义,不仅仅是强健身体,还包括心智以及运动带来的自信心。

盛田昭夫出身于富贵之家,作为长子本应继承家业,可他从小酷爱学习、钻研,对理工怀有远大抱负和信念,白手起家,走上了自己创业的道路。大学毕业后邂逅了早稻田大学毕业生井深大,使他的人生道路出现了新的转折点。经历了艰难的创业,索尼公司名声鹊起。这与他们锐意创新,行销有术的经营是分不开的。不停顿的奋进,使一个小公司在强者如林的相互竞争之中,迈出国门,成为声名显赫的跨国公司。盛田昭夫的超凡才干、深谋远虑在国际上被人称誉,使他在日本产业界乃至世界经济界都有相当高的知名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