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生:一个穷苦出身的超级发明家
1876年夏,美国为庆祝诞生一百周年,在费城举办了一个展览会。一百周年纪念授奖委员会在对美国人民和机器的功绩致以大量颂辞之后,把12000多件奖品分别赠给了发明者和企业家们。这些受奖者的与会是美国富有创造性的各种工匠的一次精英聚会,其中有:自动收割机的创造者赛勒斯·麦考密克、连发转轮手枪的发明者塞缪尔·科尔特、著名的卧车制造商乔治·普尔曼、第一个火车气闸设计师乔治·威斯汀豪斯、现代安全升降机创造者之子诺顿·P·欧蒂斯和查尔斯·R·欧蒂斯、以及电话方面的先驱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
同年,有一位名叫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的发明者技压群芳,他在新泽西的门洛帕克建立了美国第一个独立研究和开发的实验室。在他那令人惊讶的多产的一生中,爱迪生拥有1000多件专利发明,并成为12种主要工业之父。1876年爱迪生29岁,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中,他孜孜不倦地在新的电气科学方面进行试验。
他的名声迅速传扬。到1890年他已被公认为洛帕克的奇才。那一年一个通俗小说家加勒特·塞维斯出版了《爱迪生征服火星》一书,书的内容是说主人公利用自己发明的“电气球”挫败入侵的火星人的计划。它运送一支探险队到那个红色的行星,并用粉碎机的射线消灭了那些邪恶的领袖。到19世纪末,爱迪生也许是美国最著名的人物,他在国外的声望只有更早年代的经验丰富的英才——本杰明·富兰克林才能匹敌。
把爱迪生其人和围绕他的英雄神话区别开来,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因为爱迪生的真实品格和他对技术进步作出的贡献比口头传说中的形象更有教育意义。他占据我们最伟大的发明家的地位,部分原因是他的业绩,部分原因是他的工作作风,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他的为人。正如我们将看到的那样,这一切因素都聚集在他最著名的产品——白炽照明体系之中。这个新发明的故事不仅表明爱迪生对待革新的一贯坚定的态度,而且也表明这种态度的局限性。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通称‘阿尔瓦”或‘阿尔”,1847年诞生在俄亥俄州的米兰。他的父亲塞缪尔是个逍遥自在的乐天派,喜欢威士忌、女人(在他晚年60岁时,与休伦港一名漂亮的少女同居,生下三个私生子,阿尔瓦拒绝承认他们),他还喜欢过独立的生活。他参加麦肯齐起义失败后,从加拿大逃往美国。南希·爱迪生和她的丈夫相反,是一个笃信宗教、极端严谨的妇女。她已失去了两个孩子,在阿尔瓦出生的这一年又失去另一个孩子。她把她对自己和对全家的抱负都倾注在这个最小的孩子身上(因为他的哥哥和和姐姐都只活到大约十七八岁,他几乎是作为独子长大的)。她过于苛求、严厉、粗暴,热切地把他父亲如此明显地缺少的道德和文化灌输给他。爱迪生从不接受他母亲那种严格的宗教狂热,后来这种宗教狂热曾在这个尊敬他的国家引起相当大的恐慌。但是南希·爱迪生对她儿子相当大的一部分教育的确进行了督促检查,主要是因为他的耳朵患有慢性感染病,这是致使终生听力减退的根源。当他可以上学时,这病迫使他留在家中,这使他成为一个倔强而有困难的学生。此外,他的许多教育来自他自己或他的父母选择的书籍,诸如《帕克氏实验物理学》,这是一本初级中学的自然科学课本,他贪婪地对它进行了自学。当爱迪生12岁离开学校时,他的父亲给他找到一份工作——这是许多类似他的家庭出来的男孩子通常要走的道路。他在一列往返于休伦港和底特律之间的火车上卖报和打杂。底特律那时是一座突然兴起的工业城市,以其制药和化学公司以及乱七八糟的街道和码头著称。爱迪生在火车上千了三年,这项工作对他十分合适。在底特律4小时的中途短暂停留给了他很充裕的时间来研究这座城市;他在车上的差事并不忙碌,他可以随便和乘客混在一起,满足他的好奇心。化学使爱迪生着了迷,他积攒了一些资金,在行李车厢里搞试验,有一次,因他那心不在焉的习惯,把一瓶磷忘在车上,几乎使火车起火,这才停止了试验。
由于收入微薄,爱迪生养成一种注意赚钱机会的习惯。1862年内战当中,当来自希洛赫战斗的第一批报道正慢慢地在这个焦虑不安的国家里传播时,给了他极为成功的机会。他与人商妥,赊账买下1000份《底特律自由报》,并说服一名干线报务员将一份战况报道拍电报给沿途各站。想要了解更多消息而吵吵嚷嚷的人群在每一个车站越聚越多,到火车驶近这条干线的终点时,爱迪生已把报纸的价格从5美分提高到25美分。
爱迪生面临选择一种职业的时候了,他选择了一种能和他的好动和对科学的好奇心紧密配合的职业,他成为一名报务员。尽管不特别熟练,有时还受到听力不好的妨碍,但是他是一名好工人,只不过一点也不可靠。他在第一件工作中,由于疏忽大意,造成一列火车被撞坏。此后,在他的生涯中多次出现工作变动和短暂的雇用。(例如,仅1865年,他就在辛辛那提、孟菲斯和路易斯维尔工作过。)
不过,电报这一行除给人带来杂乱无章的生活方式以外,倒还是很有吸引力的。电报事业受到电力技术的有力推动。1867年,爱迪生迁往波士顿,那时他已开始试验译电码和发报的方法。他早期的许多专利品都与电报有关,然而他于1868年10月13日提出的第一项获得专利权的发明是一台电动投票记录器。
这种机器遭到一些宁愿采取那种慢腾腾的投票方式,而不喜欢这种可防止作弊的记分方法的政治家的嘲笑,结果滞销。但这更增强了爱迪生的信念,即在关心科学问题的广泛性和多样性的同时,他只追求自己的想象。这就是说,他在外表上是个科学家,但实际上他是一个企业家。
然而后来,爱迪生极力把自己描写为一名科学的先驱,他宣称他在荒野里开路,与枯燥乏味的商业利益无关。1914年他写道:“这位发明家(指他自己)试图满足一个奇特的文明世界的要求,”“每一件新事物都受到抵制。这位发明家花了几年工夫才使人们听他讲话;在新发明被采用之前他又花了几年工夫;当它被采用时,我们那些说得漂亮的法律和法院诉讼程序却被掠夺成性的商业精神用来使这位发明家破产。”实际上,爱迪生是个精明的实业家,他甚至准备让他的法律事务代理人控告任何一个胆敢侵犯他的专利权的人。
尽管投票记录器遭到失败,但在电报上进行的实验却使爱迪生受到鼓舞。他宣称1869年1月他要作一次商业旅行,“此后将献出他全部时间以使他的种种发明问世。”他为各种科研项目取得了财政上的支持,但这些支持似乎久未兑现;他分文不名,于1869年前往纽约。
继这台投票记录器之后,又一项特别有用的发明问世了。爱迪生发现在证券交易所经常使用一种粗制滥造的证券行情自动指示器,他改进了设计,提供了革新的产品,每台售价4万美元。随后,他相继搞出碳精棒话筒和无磁性电话发声器(为西部联合电报公司所购,每件10万美元),以及听筒(以3万英镑出售给英国贝尔公司)。
1876年,爱迪生用这些资金和其他收入在新泽西的门洛帕克建立了一座实验机构,他配备了工作人员,创立了国内第一个而且的确是最有名气的独立研究机构。到1878年,这座实验机构已包括一个实验室、一个木工车间和一个碳精棒库房。又有了资金后,他很快就增建了其他建筑物,诸如机器车间和图书馆等。
在门洛帕克的设备和工作人员都是第一流的。爱迪生对人才独具慧眼,他一点也不担心和查尔斯·巴切勒、约翰·克罗伊西以及弗朗西斯·厄普顿这些人共同承担他的工作,(至少在私下里),他们有他所缺少的技术和知识。然而,公众的表扬是另一回事。由于爱迪生极少承认其他人在他的成功中作出的部分成绩,这一缺点使他招致实验室内外一些人的反感,他们觉得他们的贡献被忽略了。爱迪生以他自己的目标或热情鼓舞了他们,而他们也甘愿为了他的利益激励自己。一些工作会议竟持续整个晚上,虽然不时被晚宴和用实验室内管风琴伴奏的歌唱会所中断。爱迪生自己经常在实验室的桌子上或在楼梯下的小厨房里打盹,而不回家,他第一个妻子玛丽·史迪威从1871年到她1884年去世这段时间里,对她丈夫疏于婚后的大部分生活而感到极为痛苦。
来自门洛帕克的最著名、影响最为深远的发明当属现代化的电灯,它标志着对家庭用的煤气灯、供街道和商业照明用的弧光灯的改革。从一开始,爱迪生就设计创造一套完整的体系,包括从他的实验室到电动机、发电机、配电干线、馈线电报、测量仪表、控制器以及著名的电灯泡。
爱迪生踏踏实实、小心谨慎地着手组织这项科研项目,因为他正在以种种技术和规划向强大的、顽固的习惯势力挑战,这将付出相当大的代价。他明白他必须以优质的、不大昂贵的产品和服务与煤气灯公司竞争。没有别的办法,因为煤气可靠、比较便宜而且被认为相当安全。他还知道煤气灯公司90%的收入来自用户和政府机关,因此,从一开始他就不考虑一种经过改进的弧光灯,因为这种灯的亮度和嘶嘶的噪音表明它不适合用作室内照明。这项科研技术上的问题可能是庞杂的,但是供电系统本身,即灯泡必须是没有危险的。对公众来说,电是一种新奇、神秘、潜在的令人害怕的新型力量,它通过纤细的线路,默默地、无形地输送一股强大的力量。如前所说,煤气灯是家喻户晓的,因此爱迪生用“烛光”一词来描写他的“灯”,使它们具有和煤气灯一样的照明度,他打算仿照煤气灯公司登出的广告,在广告上向顾客索取“灯”费。
为了减轻业主们对安全的忧虑,爱迪生好不容易地与火险商委员会商定,如果他们的线路接上后发生故障,不会提高安装者的担保费用。与此同时,他派出几组推销员去收集有关煤气灯的使用法和价格的信息,有关现行使用的喷射器数量、每栋楼房的喷射器数量以及户主交付的费用的统计数字。掌握了这种信息,他就能推算出他的发电厂必须具有的技术规格和所需的成本限制,以便成功地和煤气灯竞争。
这是一项耗费昂贵的商品,到1879年秋,爱迪生完成了第一盏白炽灯,此时他每周大约花掉800美元。为了增加必要的资金,他不得不卖掉他的公司里的一部分财产。1878年,爱迪生电灯公司成立了,这是“为了拥有、制造、操作和批准使用以电来生产光、热和能的各种设备”。一批投资者花了5万美元买下了这家公司1/6的财产。这些投资者包括凡德毕尔特股份公司的代表、西联和J·P·摩根公司——最后一个代理该新公司的财东。这样,爱迪生和华尔街的银行家们建立了极好的联系,他在筹集资金时从来未遇到麻烦。埃吉斯托·法布里(摩根的一名合股人)曾经是他早期的股东之一。J·P·摩根本人仔细地过问这项工作。他邀请爱迪生去他的办公室,当这位发明家忙得去不了时,摩根就亲自前往门洛帕克,就资金的筹措和投资事宜表明自己的态度,并与爱迪生商讨。
在爱迪生的设计中,是以一种新颖的方式来处理电的分配问题的。当白炽灯首次在住户、工厂和政府机关大楼使用时,是由各个“孤立的工厂”——现场的小发动机提供电力的。1881年,爱迪生建立了一家制造这些小发动机的公司。J·P·摩根把第一台小发动机安置在纽约的住宅里。翌年,波士顿把这些小发动机安置在美国首次用电灯照明的邮局和剧院里发电。
但是爱迪生的想象是,电要在庞大的中心站生产,就好比煤气要用煤在煤气室内生产一样。到那时,电将通过地下电缆输送到附近的用户,他们将因接受这种来自电路的服务而支付费用。爱迪生强调用地下而不是地面上的线路是不寻常的,这再次反映出经济和市场理论的正确。尽管地下线路要比地面线路昂贵得多,但它可靠得多。后来,这种线路证明它在竞争中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因为在19世纪90年代,爱迪生的电力体系没有受到来自公众或管理上的限制,当时电话线、电报电线和输电线的交错延伸把许多城市的天空都弄暗了。
1880年,爱迪生和一些电灯公司的后台老板们一起组建了纽约爱迪生电力照明公司,并向纽约市申请为市内的一些路灯供电的权利。此举遭到来自煤气行业的强烈反对。约翰·D·洛克菲勒懂得电灯照明的成功将使煤油业凋敝,因此他用恶狠狠的眼光密切注视着。但是爱迪生就像一个机敏的说客那样,是一个机敏的企业家兼发明家。他在门洛帕克展出了他的发明,并在德尔蒙尼科饭店举行一些丰盛的宴会,如此努力地拉拢市议会议员,并赢得了经营特许权。爱迪生向新闻界简述了他的计划,指出从煤气灯转变为电灯能够在尽量减少对市容的破坏的情况下完成。他讲话时斟酌用词,为的是减轻一些人的恐惧,他们对在家里要使用一种重大的新技术感到心神不安。
我认为,这种发动机将足以为方圆半英里之内的所有住户供电。我们正好能够穿过管道铺设线路,并引入住户。最为重要的事情是取消煤气灯,代之以电灯。灯光可以像煤气灯那样通过一个旋钮来调节。你可以随心所欲地让灯光很亮或柔和,把灯开小或开大。你还可随时关灯,用不着划火柴点灯。你一按开关,电源就接通了,白金灯头热到一定程度,灯就亮了。既没有熊熊的燃烧,也没有火焰。没有嘶嘶的噪音,或者灯光摇摆。我不敢说,它会比煤气灯发出一种更亮得多的光,但是它会比任何已知的灯的光线更白更稳定……
1882年9月4日,爱迪生的珍珠街发电站开始运转,预示着美国公用电力事业的开端。这个发电站造价60万美元,有六台发电机,最大发电量是125马力,在当时给人的印象是相当深刻的。起初,除了给摩根的几家公司供电外,还把电输送到其他58个地点。到12月,用户增加到203户,一年后,达到513户。所有这些用户都住在珍珠街发电站附近,在直流电传输的过程中电压下降,这意味着只有在离珍珠街发电站一英里左右范围内的用户才能受益。发出的电力是110伏直流电,对安全来说电力是相当低的;任何一个开始接触通电的电线的人除了感到比较轻微的电击外,没有别的不适之感。
尽管爱迪生精打细算,不断努力提高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直到1885年这个电站还赚不到什么钱,最后宣布分红4%,可能是这件事激起了投资者们对这座住宅区的发电站的热情。然而这个企业只是一个十分庞大的计划的一部分,爱迪生和几位同人在19世80年代、90年代曾精神饱满的贯彻执行计划。
这个计划相当简单,至今还令人鼓舞。爱迪生的电器专利权(约有25项)将在爱迪生各种“照明公司”中兑换成资本。这些公司遍布世界各地,并由当地的投资者资助,摩根和其他的后台老板们偶尔也助一臂之力。这些公司也必须购买由爱迪生的各种分公司所生产的发电机、灯、地下管道和其他设备。爱迪生以这种方式把“伟大的解放者”带到全世界,并在这个过程中发财致富。
工业领导者们,诸如塞缪尔·英萨尔、西奥多·维尔和爱德华·H·约翰逊等,发动这些公司并在头几年成功地创建了数十家公司。但是还需要投入相当多的资本,而地方上的投资者,特别是大城市的投资者不愿投资。波士顿成为美国拥有爱迪生照明公司的第二大城市,但直到1886年2月20日以后(爱迪生和明娜·米勒结婚前四天),另外36家公司只在较小的联营社区建立起来,其中有许多公司分布在宾夕法尼亚和马萨诸塞的农村地区。
但是爱迪生的照明系统仍在有效地对付着白炽灯的竞争者。中央发电站计划以及地下输电网使爱迪生在现代竞争激烈、发展迅速的工业中取得优势。然而在另一个技术问题上,他的的一些考虑证明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爱迪生这次同样顽固地坚持这种技术,这对他是不利的。
问题在于爱迪生的照明系统用直流电来运转,在这种系统中,电流从电源传输到用户都是一个方向。因为直流电的最大电压比较低(约250伏),所以只有在用户对电的需求很高的小地区用直流电才合算。由于对电的需求不断增大,其他的投资者理所当然地开始尝试使用交流供电系统,这种供电系统对人口不太稠密的地区可以廉价地提供电力。在交流电供电系统中,电流以高压输送,然后在输入室内之前电压下降到安全的程度。到1887年,乔治·威斯汀豪斯获得这种供电系统的专利权,并开始付诸使用。
起初,爱迪生的确放弃了交流电的整个计划。后来他以经济和技术上的理由向交流电系统挑战了。在年度报告中,在销售会议上,以及在针对“专家”读者们的出版物上,他举出了交流电供电系统的低效和不可靠的例子。然而,这些指责并未影响销售,所以爱迪生改变了策略也改换了听众,转而集中于公共安全问题。他还支持由一位有独立见解的电机工程师哈罗德·布朗主持和公布了一系列试验。布朗打算证明交流电比直流更危险。(例如,布朗宣称,杀死一只狗直流电要用1420伏,而交流电仅用160伏。)最后,爱迪生支持了一次竞选运动,使纽约州的立法机关采用电椅执行死刑。这项法规通过后,布朗被请去,要他以匿名的方式向威斯汀豪斯购买必需的交流电设备(他很乐意做这笔买卖),威斯汀豪斯的交流电在公众的心目中已成为死亡的同义语。
尽管爱迪生作出种种努力,交流电设备继续获得进展。到新旧世纪交替时,甚至爱迪生的公司(虽然不是爱迪生本人)也要生产交流电供电系统了,这是因为这种供电系统经济上的优势和安全是不言而喻的。
虽然爱迪生有这个那个失败,但是人民大众对他的热烈欢迎完全是当之无愧的。他的同时代人把他称为“最有用的美国人”,他以他的发明创造改变了他们和我们的生活:除了白炽灯以外,他在留声机、电影、电动牵引机和蓄电池的发现方面;在改进电话方面;在发现“爱迪生效用”方面,都起了作用。而这个“效用”是稀世之宝,导致电子管的产生,因此又导致无线电收音机和电视的出现。他还以这样的发明(如多路电报传送,水泥机和油印机)增强了美国工业的能力。他临死时,还试图从巨大的杂交向日葵中提取橡胶,惟恐来自远东的供应被切断,美国将孤立无援。平均说来,在他的成年时期,每隔两周他就做出一项可以获得专利的设计。
居里夫人:不为盛名
所累的著名女科学家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中肯而赞佩地评价她“在我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惟一一个不为盛名所颠倒的人”。玛丽·居里,法籍波兰女科学家。惟一一个跨两个学科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惟一一个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有史以来存在过的100多亿人口的人类所发现的一百零几种元素中有两个是她发现的。她首创放射学,为人类利用原子能开辟了道路。玛丽·居里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因嫁给皮埃尔·居里而更名,世人称居里夫人。
1876年,玛丽出生于波兰华沙,母亲早亡,父亲是一位有着深沉爱国思想的中学教师。玛丽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性格倔强,受父亲影响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早在玛丽出生前100多年,她的祖国就已被奥、俄、德瓜分了。因此,她的中小学不得不接受当时统治华沙的俄国人的奴化教育。但是这些压抑不住玛丽的爱国热情和反抗精神,并且这种东西一直贯穿她的整个人生。
中学毕业时,玛丽是金奖毕业生。但当时的波兰大学不招女学生,女子若想读大学就得到外国去。中学毕业后,为了帮助想学医的姐姐去法国留学,16岁的玛丽辗转于城市和乡村之间做了6年在当时看来只有穷苦女子才肯做的家庭教师。这期间,玛丽尽管历尽艰辛,却从未间断过刻苦自学。姐姐毕业从医后,玛丽也学有所成。由于立志要做一个对自己祖国有用的人,24岁那年冬天,玛丽来到法国首都巴黎,考入巴黎大学理学院。
在巴黎,她像许多穷学生一样,过着极清苦的生活。由于缺钱,她租住了一家四层楼顶上的阁楼。每月只用一两袋煤,每天只用一点极简单的饮食充饥。为了省灯油,她每晚到图书馆去看书直到闭馆。在冬天最冷的日子里,她经常穿着衣裤睡觉,有时甚至把屋内所有的报纸和椅子都压在被子上抵御寒冷。有一段时间她因过度营养不良而经常头晕,甚至休克,一些同学不解,可谁知道她经常是一天只吃樱桃呢?
由于刻苦努力,成绩突出,她在巴黎大学只用两年就取得了物理学硕士学位,次年又取得了数学硕士学位。这时,国内的朋友感动于她的执著,帮她争得了波兰留学生奖学金,使她得到了在巴黎多留一年的时间。后来,玛丽又从一个科学学会得到了研究金属磁性的委托书。就在这项研究中,她结识了法国巴黎市立理化学校实验室的青年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
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的那一年,28岁的玛丽与36岁的居里结了婚。他们的婚礼只是两个人骑着自行车到乡间去旅行。这次简朴而又富有诗意的旅行,是这对青年人并肩走上艰苦的科学研究之路的开始。
居里夫人一生中对人类科学及和平事业做出了许多卓著的贡献,其中最显赫的要算放射性元素钋和镭的发现,及其对放射性所做的研究。
居里夫人是爱因斯坦、普朗克等大科学家的同代人。他们所生活的年代,是人类科学尤其是物理学从大危机、大革命走向大振兴的年代。居里夫人是一代科学精英中的佼佼者之一。由于1895、1896、1897年,一系列重大发现的出现和重大危机的暴露,使得有的物理学家惊呼“原理的普遍毁灭”,有的物理学家懊丧自己为何不在5年前死去。当时英国很有影响的物理学家汤姆逊说:经典物理学的万里晴空出现了乌云。
乱世出英雄,危机四伏的物理学领域成了科学精英们施展才干的舞台。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柏克勒尔因研究X射线而发现铀的天然放射性,居里夫人因研究放射性铀而发现钋和镭,又进而首创了放射学。放射性的研究及汤姆逊对电子的发现等,又引发了对微观世界的研究,引发了电子力学。
玛丽婚后的第二年,柏克勒尔发现放射性——物质自身在没有任何外部作用的情况下自发放射线的现象。这引起了居里夫人的强烈兴趣,她决心解开放射性的谜团,探究这种怪异射线的来源。由于放射线刚被发现,这里还是个未经开发的园地。居里夫人以探险家的勇气和追求真理的热诚闯了进来。
课题选定之后,难题接踵而至。实验设备、实验场地、实验材料……他们好不容易借到了一处可遮风避雨的木棚,因陋就简地凑足了设备,开始了实验。玛丽从寻找铀以外的放射性物质着手,不久就验明了当时已知的元素钍也有放射性。这更增加了她的信心。她给铀、钍这类元素起了个名字叫放射性元素。
放射性元素迷住了她,她到处寻找矿石、灰渣等物质来检验。皮埃尔也帮她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果然在一种铀沥青矿中发现了极强的放射性。她怀疑自己搞错了,反复检验了20几次,结果还是一样的。根据在该矿中铀和钍含量的估计,远不足以产生如此强大的辐射。射线从何而来?解释只有一个,即矿石含有铀和钍之外的其他放射性元素。这个想法使玛丽振奋之极,她马上着手寻找这种新元素。当时她预计这种元素在矿石中的含量不会超过百分之一。然而,进一步测定的结果又使她震惊之极——原来新元素在矿石中的含量还不足百万分之一。这就大大增加了分离的难度。经过反复的分离、淘汰,她终于认定了强大的放射性主要来源于矿石的两个化学部分里。
1898年7月,她从矿石含铋的部分中,分离出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它的化学性质与铋相似,放射性比纯铀强400倍。无疑她成功了。在这带来巨大喜悦的成功之际,她想起了自己无限热爱的灾难深重的祖国。于是她以祖国“波兰”的字首将新元素命名为Polonium,元素符号为Po,汉语译作“钋”。
发现钋之后,居里毅然放下自己的研究项目来协助玛丽工作。他们准备分离铀沥青矿石中放射性集中的另一个化学部分。然而,另一部分中可能存在的新元素含量更少。他们又买不起价格昂贵的矿石。后来,他们想出了一个无可奈何的办法——既然矿石并非用来提取新元素,那么,新元素定然留在矿渣中。于是他们借来手推车,把廉价买到的8吨矿渣运回他们简陋的实验场。8吨矿渣,靠一口大锅、一根铁棍,夜以继日地搅拌、煮熬、沉淀、提纯、分析,夫妻俩整整干了4年,吃尽苦头。终于在1902年年底在这种含量极其微小的矿渣中分离出0.2克新元素。这种新元素具有更大的放射性,居里夫人将之命名为镭(Radium),意为射线的给予者。
当天晚上,居里夫妇来到他们为镭而干了4年的棚屋。没有开灯,他们看到实验台上小试剂瓶中微蓝色的荧光在闪烁——这就是他们历尽千辛万苦,大海捞针般地为人类找到的镭。他们陶醉了,觉得一切都得到了补偿,一切都是值得的。这大概就是人一生幸福的最高境界吧!
由于镭的发现,居里夫妇和柏克勒尔分享了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奖。
镭发现后,由于其更强的放射性,引起了世界的瞩目。科学家们很快发现了放射性物质的许多新用途,尤其是在医疗上用来消杀肿瘤等作用。这时,一些资本家提出愿意以高价从居里夫人那里购买镭的生产权,被她拒绝了。她说,镭是一种天然元素,它是属于全人类的,任何人都不应该由于镭而牟利。后来她还向镭研究部门和医疗部门赠送过价值百万元以上的镭。
1906年4月6日,巨大的不幸发生了,最最亲爱的皮埃尔在横过马路时被一辆马车撞倒而身亡。这一致命的打击使玛丽悲痛欲绝。但是,想到她与皮埃尔共同遵循的“学者没有权力离弃科学”的人生原则,想到科学事业的需要,她又坚强地挺立起来。她接继了居里生前的工作,同时著述了于1910年出版的《放射性专论》——放射性研究的奠基性著作。为此,她于1911年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居里夫人成为反战积极分子,以其对科学所拥有的那股热情投入了战地服务,创立了流动X光车,装备了200多个X光照相室,亲自指挥抢救伤病员。同年,她在巴黎创建“镭研究所”,使放射性研究走上了组织化、正规化的道路。
居里夫人的一生是硕果累累的一生,她曾先后被授予包括诺贝尔奖在内的10余项科学奖;被各国政府授予16枚科学勋章;被各种科学或教育机构授予过博士、院士、会员等107种荣誉称号;为人类留下了70多篇论文和著作;为人类留下了钋和镭。不仅如此,她还为科学事业培养出了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女儿——伊丽芙·居里。获诺贝尔奖的女性屈指可数,可其中竟有两位是母女,这大概也算是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吧。
居里夫人的一生又是充满爱心的一生,她热爱自己的祖国,决心为祖国争光,第一个重大发现就以祖国的名字命名;她热爱科学事业,终生不渝,且最后为之献身;她热爱自己的亲人,中学毕业就去当家庭教师,为姐姐读书赚取学费,又与自己的丈夫相爱相助,共同成就科学的伟业;她热爱整个人类,把本可以牟取暴利的专利性项目公诸于世,又在战争中表现出无私忘我的助人精神……爱,充盈于身心;爱,贯穿于她的终生。这也许是女性科学家所独有的襟怀吧!作为回报,她也将得到全人类的景仰和爱戴。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中肯而赞佩地评价她“在我所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惟一一个不为盛名所颠倒的人”,“她性格刚烈、思想纯正、严于律己,她处事乐观、廉洁——所有这些品质很少在一个人身上兼而有之。她每时每刻都感到自己在为社会服务,而她伟大的谦逊又不曾给她留下自我欣赏的余地”。然而对于自己,她只写下过这样的寥寥数语:“我出生在华沙,家中的人们担任教师,成年之后,我同皮埃尔结婚,生养了两个女儿。平生的工作是在法国完成的。”
1934年7月4日,居里夫人因大半生接触放射性物质,患恶性贫血而去世于法国阿尔卑斯山疗养院,时年67岁。以她的满腔热情,宏大胸襟和远大抱负,无疑是英年早逝。临死的时候,这位女科学家的双手被镭烧伤了,遍布着疤痕,射线渗入骨血。
居里夫人病逝后第二年,法国科学院出版了她的遗著《放射学》。她的功德,她的名字都将同她的贡献一道永载史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